分享

毛主席召见许世友,闲聊中毛主席问道:如果我身边有坏人怎么办

 行云流水vmmxd6 2023-11-05 发布于辽宁

革命生涯的起点

按照许世友后来晚年的回忆:“要不是我这个人性如烈火,那么河南一座寺庙里就会有一个吃斋念佛的和尚,而不会有一个站起来闹革命的许世友。”

1914年,湖北的麻城县许家洼村,一个8岁的孩子紧紧抓住门框,屋内已经空无一物,唯一能辨别出这个院落还有人居住的,就是还有几个哭哭啼啼的孩子,以及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

这个抓住门框的8岁孩子,就是年幼时候的许世友。

因为家里的孩子太多了,要是不让一两个到外面自谋生路,那么就很难活得下来。

幸运的是,

嵩山少林寺管吃住,还教给拳脚功夫,这对于许世友来说,实在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在这里8年的时间,他没做过其他事,每天的工作就是早起挑水,早起练武,然后听寺庙里的老师傅诵读经书。

日子倒也过得很充实,一晃就到了8年后,也就是到了16岁,因为在寺庙里面基本能保证每顿饭都能吃得饱,所以他的身体要比很多同龄人长得都要强壮一些。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又不甘于在寺庙里呆上一辈子,想要出去闯荡一番,有时,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16岁青年的自我叛逆心理。

出寺庙后的第一件事情,那肯定就是要回家看看了,在自己的家门口,他目睹了村子中的恶霸对于同村人的欺负。

仗着一身的拳脚功夫,许世友怒从心中起,直接和恶霸开打起来,自古就有拳怕少壮的说法,果然没几下,这个作恶多端的恶霸就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唯有快速跑开,跑得越远越好,正好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吴佩孚的部队正在招兵买马,同样的吃住免费,每月还有饷银,当然选择加入了。

但可惜的是,当兵没几天,他就又再次产生了厌恶。在当时的军阀队伍中,长官动辄就对手下的士兵进行打骂,这样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故而在几个月后,他将那个整天欺负士兵的长官一顿暴打,之后就迅速离开了。

几年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社会上已经颇具阅历的许世友,第一次知道了共产主义这几个字,因为见证过无尽的黑暗,所以他越发向往光明。

当许世友决定加入共产党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想过要离开这样一群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战友们,同志们!”

1927年11月,一众共产党员发动了黄麻起义。而许世友,就是其中的一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第一次知道了毛主席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在后来的长征中,他不管是面对天上飞得国民党的轰炸机,还是面对国民党的火炮轰击,都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退缩。

后来红四方面军建立第一骑兵师,他就是首任师长。红军中的骑兵制度,就是他主导参与制定的。

心中的疙瘩

在许世友的回忆录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长征结束后的一种心境:“长征的消耗是巨大的,只有能开辟新的根据地,这样才能减少消耗!”

1936年4月,在林彪、彭德怀等人的提议下,红军抗日军政大学正式开课。

当时在一个教室里面坐着的,不乏有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许多高级将领。

各个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有时候会争吵得面红耳赤。一次,四方面军的很多战友,都觉得整天呆在屋子里看课本不适合自己。

再加上众人都刚刚经历过长征,内心都有不少的怨气,都是憋足了劲头,想要对国民党打上几场胜仗,许世友内心也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很多人都想到带兵出去打上几场战斗,甚至他们都想好了,可以到四川地区,那里物产丰富,部队给养也好得到补充。可刚有了这样的想法,还没等付诸行动,就有人进行了告密。

当时林彪是“抗大”的校长,因为担心事态升级,他便立刻调集了警卫连,将这些想要到四川打游击的抗大学员,全部给绑了起来。

当林彪兴冲冲地前去向毛主席汇报他已经很快就控制住局面的时候,毛主席却一反常态的十分严肃地说道:“都是自己的革命同志,哪里来的反革命,又干啥子要将人家全部绑起来呢?”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说道:“我的建议是全部松绑,道理给他们讲明白,他们要是真的想走到外面建立新的根据地,我们不反对,愿意留下,我们依旧是并肩作战!”

许世友得知后,他对于毛主席的诚意提出了怀疑,还表示毛主席要是真的还愿意相信他们,就应该见一见他们。

因为人太多,毛主席不可能一一与他们进行谈话,众人便推举许世友为代表。

许世友倒也没推辞,不过他本人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他要带着自己平时的手枪去见毛主席。

毛主席是一向不配枪的,他曾说,要是哪天连我都配枪了,那就说明我们真的遇到麻烦了,很显然,这场闹剧在毛主席看来,算不上什么大事。

当时延安的保卫负责人罗瑞卿,曾向毛主席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可以给许世友一支手枪,但是不装配子弹;二是将手枪的撞针拔出来,使其不能击发。

罗瑞卿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红军将领的认同。大家纷纷附和道:“这样最好,这样也最保险!”

不料毛主席却坚决摆手制止了,他这样说道:“我们都是战友,是同志,现在有了想不开的思想疙瘩,我们是有义务和责任开导他们的。”

没多久,许世友就得到了来自毛主席的回话:“可以带枪去见面,带什么枪都可以,子弹也随意带,甚至手枪顶了膛火都可以。”

许世友带着一支手枪见到毛主席之后,依旧是目光冰冷,毛主席先主动伸出了手与他握手,而后与他面对面坐在凳子上,先开口问了一句,你是大别山人呐?

许世友哼了一声,算是做了回应。毛主席倒也不介意,而是继续说道:

“大别山正处在中原的核心地带,自古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大别山战乱多,可也正因为战乱多,才让大别山人铸就了一种嫉恶如仇,敢说敢做的性格。他们说你许世友要离开队伍,可我不信,因为咱们在长征路上一路并肩作战才走到了今天。”

听到这里,许世友这个七尺汉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激动地说着:

“毛主席,他们误解我了啊,我也爱咱的队伍啊,咱们一路走来再艰苦,可是咱们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咱们干啥都是光明正大的。”

说到这里,许世友顿了顿,他看见毛主席还在微笑倾听着,便继续说:“他们误解我,说我要出去,这是哪里的事情啊,那不过是一时气话。还有我带手枪过来,也是为了看看主席您是否真心要听我说说心里话。”

该说的我都说了,主席要处罚我,就处罚我吧,我没怨言。

毛主席却哈哈大笑,再次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现在我们成立“抗大”就是要让你们多学学文化,将来能更好的带兵为老百姓打天下,不要有情绪。

也正是这一次在党内十分不同寻常的会面,让许世友这一生,都与毛主席的脚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带兵“进京勤王”

1967年,因为种种问题的接踵而来,许世友感到十分的烦闷,他甚至想到直接到北京去见一见毛主席。

但最终还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他没有去往北京。

直到几年后的1971年9月初,毛主席视察全国的专列到了杭州,在那里,许世友才得到毛主席的召见,一见面,这个面对多少困难都不曾流泪的铁汉子,第一次留下了眼泪,他对毛主席说道:“我想见您,但是他们不让我见。”

毛主席看着曾经的彪悍战将,也已经是年过六十的年纪了,也不禁十分感慨的说道:“要是现在我身边出现了坏人怎么办?”我会一直在您身边的!

许世友想也没想就直接脱口而出了这句话。

毛主席听到后笑了笑,很明显,对于自己的这位老战友,他一直都是十分的放心的。

彼时的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毛主席甚至为了保护他,一度让他到中南海居住。还让他与自己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参加阅兵仪式。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许世友在南京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带上那把曾经在延安毛主席特许他携带的手枪,赶往北京去为毛主席守灵。

革命年代的战友情,即便是经历沧桑岁月的千百次的淬炼,也依旧还散发着真情的气息,正如那把手枪,即便是再斑驳,但依旧漆黑发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