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挑剔娃随便用语言暴力,心理学家:孩子会活成你描述的样子

 IF枕边育儿 2023-11-05 发布于山东

同事小李早上说,她昨晚与女儿打了一架。她的女儿6岁,“打架”这场面,再怎么想象都觉得萌萌哒,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询问原因。她说:“我女儿写的字很丑,我就把字擦掉让她重写,结果她就很生气,我俩就打起来了。”
“这样的话,你的女儿确实该生气!我小时候写字不好,我姐给我擦掉,感觉自己快被气疯掉。”同事小阳第一个站出来“义愤填膺”的说道。
“是啊,你女儿才6岁,本身手臂和小手的肌肉都没有发育完全,写字歪歪扭扭很正常啊。能写完就不错了,还给人家擦掉,小孩子心里得多难受啊”。根据多年带娃经验,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不是想让她养成好习惯嘛,现在不养成习惯,以后更难管。我家女儿本来就比较'野’,像只皮猴子,不好管。”


父母的挑剔其实就是在用语言暴力
小李好像是我身边大多数家长的样子,总觉得自家娃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为了改变他们,就要严加管教,根本考虑,孩子的年龄,成长特点是否能够承受得住严格的管教
以小李与女儿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小李没去考虑女儿手臂肌肉能力,是否发育到可以如成人一般书写,而是觉得她可以写字了,并且要养成好的习惯。
小李的想法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没有符合儿童的成长特点。在学前教育理论中,6岁的小朋友可以开始进行书写,也就是说孩子可以开始简单的写字了,还不能够写得很好,很快。
如果大人一味以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那么会造成以下三个坏处。


坏处一:情绪不好
换位思考,当你努力完成一项工作,结果却被领导要求重做,内心是不是充满了负面情绪?小朋友也一样,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心情,堆积久了还会影响智商


坏处二:失去信心
小李以“写字不好看”的理由擦掉女儿辛苦写的文字,这一举动在大人看来是正常的,在对宝贝严格要求。可是在儿童的眼里,这是否定。这种否定会让孩子对书写失信心,上了小学以后,才真正开始写字。对书写失去信心的孩子,未来怎么办?


坏处三:未来不喜欢学习
擦掉文字,打击的不仅是孩子的自信心,对文字失去兴趣,更有可能对学习失兴趣。如果事情朝向这个方向发展,即便家长怎样树立规矩,都无法弥补。
挑剔孩子书写文字不好,只是父母挑剔孩子的一个小点。后面还会挑剔他们课文背不好,作业写不好,英语说不好……在被挑剔的恶性循环中,你的孩子已经被毁掉。你以为的挑剔,其实也是在使用语言暴力


孩子最终活成你描述的样子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说:孩子终将活成我们嘴里描述的样子。如果父母经常挑剔他们,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不好”的样子;但如果总能发现孩子长处鼓励孩子,那么他们会成长得越来越优秀
有一天早上出门,我看到隔壁家乐乐正在专注地盯着路边的铁框。远远看去他上下观摩,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但神情专注。与他妈妈嘴里“只知道玩”的孩子一点都不一样。虽然不知道乐乐会从那个铁框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他却让我明白,小朋友的专注,大人身上缺乏的难能可贵的能量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一切都很快,导致很多成年人,对待事情不再那么专注,而是以“快”为主。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孩子模仿大人的一切,包括对待事情用“快”来解决的态度。在大人的影响下,小朋友也会变得浮躁。所以,为了孩子好,大人更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专注。
大人的世界多复杂,不用我说,看到文章的每个人一定都深有体会。面对复杂无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希望简单一点,心就不会累。
可装在“大人”的壳子中,简单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一点我们并不如孩子,年幼儿童世界中,是单纯且充满热情的,也是值得大人“返璞归真”学习的。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活成你嘴里的样子,就该慢慢去发现他的好!


掌握跟孩子沟通的金钥匙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这句话太过分,可对于那些在父母挑剔中长大的孩子来说,这句话一点不假。
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专门的培训学校让夫妻去学习如何成为父母,一切都是根自己成长经历,与宝贝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而去学习如何当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
我以前也走过一段弯路,跟俩孩子的关系一度很糟糕。后来,我开始尝试各种育儿博主推荐的方法,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最后,一本书给我带来了启发,让我找到了跟孩子沟通的金钥匙。
书中告诉我,“比较”是有艺术的,如果你只会横向比较,挑剔孩子的不足,那就只能发现孩子的缺点。但如果你纵向比较,会发现孩子的小小的进步。
还有当孩子做错事时,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看到、我听到、我观察到”,避开“你总是、你整天”的责备语句,孩子会很乐意接受你的建议。
这本书中的内容,基本都是家有孩子的父母,会以道德,也包括金钱教育、性教育以及单亲妈妈如何带娃、青春期孩子如何沟通等等,可以说很全面了。
用真实的案例,加上手把手的教你跟孩子正确的说,里面的话语都很简单,用到对应的场景,你对着念给孩子听,就可以了。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我其实没当回事儿,以为和其他的育儿书一样,不过是专家们的自言自语罢了,或者很高深,或者压根儿没啥用。但没想到,这本书在我枕头边一放就是2年多,即使现在,我每天也会翻看,修正自己的育儿观点。
如果你也是不会跟孩子沟通,总挑剔孩子的父母,不妨试试这本书,或许能解开你的心结,修复糟糕的亲子关系。


枕边育儿寄语:
在陪伴我家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作为大人的我们在引导他们,同样地宝贝给我们指引,从他们的身上也会学习到很多东西。真的不用总是挑剔孩子的不好,抓住他们犯错点不放,你这就是在使用语言暴力了。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