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之行【3】伏见稻荷大社/平安神宫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23-11-05 发布于北京

伏见稻荷大社

10月10日中午,来到京都一座老百姓最热爱的神社——伏见稻荷大社,小乔说这也是座千年以上的神社。

一看稻荷二字,就知道与粮食有关。稻荷信仰最早诞生于人们对谷物和粮食的崇敬,后来稻荷大神成了日本农业与商业的神明,这里的香火越发兴旺了。

入口,又见一大红鸟居,是丰臣秀吉在1589年捐赠的。

         小乔说附近小街有些路边小食摊,可以先去填饱肚子。看到卖炒面的小摊,每人吃了一小盒炒面,味道还不错,400日元。觉得没吃饱,想到去神社要爬山会很累,看到有个老头在卖烤大虾棒,现烤现卖,我和先生又要了两个虾棒,1600日元,结果味道非常一般,有些上当,而且也吃不了。

  往里走依次是楼门,拜殿,本殿。游客很多,尤其是欧美游客多。

外观这里建筑与之前那些神社都差不多,红漆的颜色更加亮丽,是一种近似于红,又带一点黄色,非常醒目的颜色,还特别的崭新。

        在《浮世绘大展》里,有个叫杨洲周延的画家,以美人画见长,擅长三联风俗画。他的一些画作里,喜欢用鲜艳的红色,这张《浅草公园之风景(三联画之一)》几乎填满了红色,被称为“明治红”。既然红色是明治时代的特色,对各神社里满满的红色就能理解了。

  神社的拜殿很漂亮,尤其是前面接出的抱厦。

  抱厦前面也有一对石雕狐狸,神气活现地坐在高高的石台上,显然级别很高。小乔说在供奉稻荷神的神社中,狐狸是神的使者,所以这里有很多石雕狐狸。

叼着稻穗的狐狸喻义着丰收。

  

       拜殿用网隔开了游客,里面摆着几排凳子。

  绕到本殿的侧面窥视,一片红色的辉映下,只看到房顶垂下金色的灯笼和台子上摆的白色的瓷瓶,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据说里面供奉着五位神明,还是没看到他们的样子。

  本殿屋顶是悬山顶,上面铺的桧皮葺,但少见的是前后的房檐不一边长。屋顶下博风板上有镀金的菊纹装饰,悬鱼也做得精致。

  菊纹是天皇家族的神纹象征,称为“十六菊”。

        还记得鹤冈八幡宫的神纹是鹤丸纹吗?八坂神社的是木瓜纹,每个神社都有自己的神纹,这也是日本的一个特点。

        伏见稻荷大社最牛的是有上万座鸟居,这里被认为是神仙降临山峰的入口处,绵延不断的牌坊就是老百姓向往的一扇扇从现世通往仙境的大门。

  小乔站在说明牌前说,我们不可能沿着“千本牌坊”都走一遍,那要爬山走很远。只沿着双排鸟居走个来回就行。

跟着小乔走向“千本牌坊”的入口。

左右有两只石雕狐狸眼梢上挑俯瞰脚下的芸芸众生,一只嘴里叼着宝珠,喻义诸事顺遂,

  另一种嘴里叼着卷轴,喻义佛教经典。

  密密麻麻的鸟居和三面鲜红的颜色让我有些晕,被同样密集的人流推着往前走。

  鸟居正面的两根立柱上,一根写着“奉”,一根写着“纳”。

  

  鸟居反面的两根立柱上,一根写着奉纳人的名字,一根写着奉纳的日期。

        鸟居就是对神的贡品,是农夫祈盼稻荷大神让田地里五谷丰登,是商人祈盼稻荷大神让公司的生意兴隆。

小乔让我注意有些鸟居的破损的根部立着木牌,他说那是有些想加入鸟居大阵的人打算出钱造新鸟居来替换破损的旧鸟居,如果旧鸟居的主人没有来更换的话。

       各种尺寸的鸟居都有。

  鸟居看的太多了也要吐了,很快就审美疲劳了。幸亏听了小乔的话,没死乞白赖的非要走到头。

  鸟居长廊可不短,好不容易走到出口,留个影吧。

  

平安神宫

离开伏见稻荷大社,小乔开车带我们去一座有着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风格的神宫——平安神宫。

当远远看到一座巨大朱红色的大鸟居横跨整条大马路,觉出来这平安神宫不可小觑,小乔说这座神宫不是什么千年神宫,建于 1895 年,是为了纪念日本平安迁都到京都 1100 周年而建的。论年头,在京都的著名神社中算是小字辈的一座。这座鸟居便是平安神宫的标志性门脸。

      平安神宫的故事要从明治维新讲起。

在240多年的幕府时代,14代天皇成了幕府的食客,过着小心翼翼,揪心揪肺的日子。18537月,“四艘巨大的黑色铁甲船,其中两艘冒着黑烟,驶入日本的江户湾,其独特的外形和体量让日本人惊惶不已(张宏杰《简读日本史》)。”这四艘大船的到来在闭关锁国二百余年的日本激起了轩然大波。外强中干的德川幕府面对美国的坚船快炮乱了手脚,不再所有的事都是幕府说了算,一面请示天皇,一面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没费太大事,日本大门就被敲开了。而且“日本人国民性最大的优点,是'拎得清’。如果他们通过交手发现对方确实强于自己,马上心悦诚服,转过头来死心塌地向对方学习(张宏杰《简读日本史》)。”

到了幕府后期,一些强藩大名也要求改革,各地底层“阶级斗争”风起云涌,内战烽烟四起。1867年德川幕府宣布把统治权还给天皇。

自从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京都)以来,天皇就一直待在京都,幕府待在江户。重新掌权后的明治天皇第二年就把首都从京都迁到江户,改江户城为东京城,1869年定都东京城。

在《浮世绘大展》里的展柜里,看到一张图,描绘了德川将军一行人马从江户出发到京都拜谒天皇的情景,绵延的队伍贯穿全篇。右侧第一幅是起点的江户城,左侧最后一幅是京都的皇宫,这是一条长495.5公里,从江户到京都的大路,有53个驿站。浮世绘师歌川芳虎把沿途所有的驿站压缩在连续的画面上,并标注了详细的地名,在画面构成上颇见功力。这张图既画出了当年德川幕府的霸气,可也画出了京都的位置,德川将军还是得到京都去觐见天皇。

       天皇和朝廷走了,京都首次从历史的中心舞台退下,京都的经济和人心都是巨大的落差。

京都人不甘心古都的光芒就此暗淡,积极发起了各方面的复兴运动,1895年是自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以来的1100年,模仿平安时代皇宫的部分建筑修建起平安神宫。令人惊叹的是,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全靠民间募集到的建设资金。

有人说日本的灵魂是京都,京都的形象是平安神宫。

过了大鸟居还要走一段里才是平安神宫的楼门,很规矩的重檐歇山顶,铺墨绿色瓦,房脊两边有鸱尾,上悬匾额“应天门”。

       进去后,好大一大片广场,普通小相机和手机拍不下全景。

这是两个手水舍,一个上面蹲着石雕白虎,

  另一个蹲着石雕苍龙,都长着嘴但是没有水流出。

  正面对着一座有11根立柱的大殿,叫大极殿,相当于当初朝堂院的正殿,是按照平安时代以天皇居住的皇宫正厅——朝堂院的八分之五规模再建的。

  现在这里是平安神宫的外拜殿,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单檐歇山顶,也是墨绿色瓦,名称碧瓦葺。房脊两端镶嵌着金色鸱尾。神宫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

  广场中间有一道绚丽的勾栏,红漆木柱加镏金铜饰的龙尾坛,很显华贵。(网图)

  地面铺着细沙碎石,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

太极殿的两边,各有一座很别致的望楼,右边的是苍龙楼,左边的是白虎楼。两座都是在第二层上有五座歇山顶二层小楼,格局对称,样式优美,开始我马上联想到故宫的角楼,其实很不一样。

  这两座建筑是经过严密考证后复建平安京的古建筑,成为京都重点文物。

         龙尾坛的下方广场两边还有两座大房子,仿造原来官员们朝拜等候的地方,现在是做结婚或集会的场所。

        我们错过了平安神宫的神苑,非常遗憾。进入神苑要买票,600日元。探头往里扫了一眼,觉得似乎平平,就没有进去。也因为早上出来时路过一座气魄很大的寺院,问小乔可不可以带我们进去看看?小乔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惦记要留出一些时间。

写游记查找资料才知道神苑特别值得一看。资料上说:“平安神宫神苑作为明治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庭园,是由东、中、西、南4座庭园构成,将社殿围拥于中心,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四季花草繁茂,借景东山群峰,引来琵琶湖疏水,移步即可换景,是明治时期代表性的池泉回游式庭园。这是近代日本庭园的先驱、第七代小川治兵卫的晚年杰作,集结了平安京千年造庭技法之精粹,巧妙地衬托出了社殿的风致,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胜。”

  

 

只好借网上两张图片,聊解心里的郁闷吧。希望后来者不要错过神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