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山水‘黑密厚重’背后的秘决与支撑

 新用户13902590 2023-11-05 发布于北京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黑密厚重,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面貌。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是黄宾虹的美学主张和追求,最后他把甚至把浑厚华滋上升到民族性的高度。这是除'五笔七墨’外,黄宾虹在理论上对中国画的又一贡献。

黄宾虹山水

那么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黑密厚重,今天就来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在黄宾虹之前的山水有没有黑密厚重这样的一种风格存在呢?我们看宋代的山水,元代的山水,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有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蒙的山水,葛稚川移居图等,明代的山水,沈周的的庐山高图;清代山水,吴历的山水,还有龚贤的山水,他们的山水里面有没有黑密厚重风格的作品呢?

黄宾虹山水

范宽溪山行旅图

我们看溪山行旅图,确实画得非常密,一座山占满了整个画面,下面的树丛也非常密,但只是密而已,黑,厚、与重都与黄宾虹的达到的层次不能比。万壑松风图也很密,但谈不上厚与重。王蒙的山水以纷繁茂密著称,牛毛皴更是细密如发,但除了密,也谈不上黑厚重。同样沈周的庐山高也只是密,也谈不上黑厚重。

黄宾虹山水

李唐万壑松风

黄宾虹山水

王蒙作品

黄宾虹山水

沈周庐山高

吴历与龚贤的山水稍比沈周,王蒙他们黑一些,但厚与重仍不能与黄宾虹的山水相比。

黄宾虹山水

吴历山水

黄宾虹山水

龚贤山水

潘天寿题黄宾虹画云:宾翁晚年喜作夜山图,其沉厚幽深远在王麓台、龚野遗之上。

黄宾虹山水

龚野遗即龚贤,龚贤的画论黑密厚重已超过了很多前代的画家。黄宾虹的画黑密厚重更远在龚贤之上。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黄画黑密厚重,要因在于用笔与用墨。

先说用墨,龚贤的画以积墨见称,这也是他的画比前代画家黑密厚重的原因所在。黄宾虹也以用积墨见称,又总结出'七墨’法,多种墨法并用,往往在一层墨法上又积用另一种墨法,甚至可以积到十数遍之多,这么一来想不黑密厚重都不行了。龚贤的积墨大多是干积,也即渴笔淡墨层层加积,最后有种素描的明暗调子感。潘天寿解释什么叫'积’,积是待墨干后再加墨,墨色未干即加墨色叫'破’。黄宾虹的积法远比龚贤的丰富,他在龚贤干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积法,干积湿,湿上积干,湿上积湿,湿上积干,浓淡干湿反复交错互积,除了浑厚,墨色的华滋也是龚贤远比不了的。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再说用笔。上面说黄宾虹多种墨法互积是其黑密厚重的要因之一,而之所以能多重墨法互积而又不失层次,不掩盖破坏造型轮廓的原因却在于用笔。

黄宾虹总结的'五笔’中本来就有'留’与'重’二项,留则不飘浮,能沉下去,重则吃得住纸,力透纸背,浑厚有力。他终生研究金文大篆,以大篆用笔入画,线条力能扛鼎,高古浑厚,真是能入纸三分。李可染回忆黄宾虹作画,只听用笔时纸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宾翁美其名曰叫'下笔春蚕食叶声’,他几乎是以笔代刀,凿刻入纸,行笔之处,纸屑好像印屑那样纷纷而出。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古人讲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皴擦点染也一样,不能盖住了勾勒,覆盖湮没了轮廓线,那样造型就被破坏了,或显现不出来了。积墨更是如此,无论积一遍两遍或十数遍,所积的墨色不能掩盖了造型的轮廓线,不然造型就被破坏了,显不出造型,只有一团墨色,画的是什么就看不出来了。

黄宾虹的轮廓线,除了前面说的大篆用笔浑厚有力外,用墨多以浓墨或焦墨写之,轮郭线墨色浓而行笔又力可抗鼎,后来积的层层墨色就'压不垮’它,覆盖不住它,无论积十数遍之多,墨色无论多黑密厚重,轮廓线都还能隐隐显见,还能支撑得起这些堆积在上面的'砖瓦’。

这就好比建房子一样,房子欲稳固承重,除了地基打得深,关键是承重的柱子或栋梁得粗壮坚固有力,然后再添砖加瓦,再加装饰配件,甚至再增高加厚,添抖拱,增檐角,都没有问题,原因在于承重的主要柱子间架坚固有力,承受得住。

而黄宾虹正是把用笔的线条轮廓比作盖房子的地基间架,他曾说:“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

筑基于笔,用笔线条就像盖房的地基柱子一样,柱子间架搭建好了,再往添砖加瓦就可以了。画画也一样,先以用笔搭建轮廓构架,然后再皴擦渲染,层层积墨,积墨就好比建屋子的添砖加瓦。

要承受得住层层的添砖加瓦,地基就得打得牢固,柱子就得有力,承受得住砖瓦的重量。同样,要承受得住层层叠加的积墨,轮廓线条就得浑厚有力,用笔就得浑厚有力,不然是承受不住层层堆积的墨色的,就被墨色给压垮了,轮廓线就被破坏而显现不出来了,造型也就没有了。就只有一团团堆积的墨色了,当然米氏云山也只有一团墨色,但那毕竟是特以表现云山的技法,都成一团墨色而不见造型,表现范围和表现力就未免削弱了。

在黄宾虹之前虽也有积墨,但远达不到黄宾虹那样黑密厚重的程度,原因就是黄宾虹之前的画家,用笔的浑厚有力都达不到他这样的程度。黄宾虹常讲'道咸中兴’,为什么'道咸中兴’,道光咸丰年间金石学盛行起来,书法兴起了一股学碑的风气,后来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就是崇碑的代表。反映到以书入画,就出现了赵之谦,吴昌硕这样金石气盛的作品,他们以碑入画,以隶篆等碑刻书法用笔入画,一下子与前代画家以帖学书法用笔书画的面貌拉开了距离,齐白石也是以金石篆刻入画,黄宾虹自己也是一样,终生以金文大篆用笔入画。所以他说'道咸中兴’,道咸金石书法兴起后,绘画也出现了新面貌,代表就是有金石气味的吴昌硕等人的花鸟,他自己的山水用笔也充满了金石气味。而金石篆籀的用笔,其浑厚高古有力是前代画家用笔所没有的,无论是扬州八怪,四王四僧,明四家,元四家,宋门四家,有哪一个其用笔有金石大篆这样浑厚有力的吗?都比不了篆籀用笔这样浑厚,这样有力。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所以试想一下,拿一幅倪瓒的作品来进行积墨会怎样呢?能积到黄宾虹这样黑密厚重的程度吗?能是能,但到了这样的程度,倪瓒山水的山石轮廓还能看得出来吗?怕是早已一塌糊涂了。

其他画家也是如此,拿王蒙,黄公望,沈周,石涛等的山水积墨,积到黄宾那样黑密厚重的程度,怕是他们的山石轮廓也早面目全非,浑然莫辨了。即便是龚贤的也经不住那样积,积到黄宾虹那样黑密厚重,山石树木也被遮盖得什么也没有了。

黄宾虹山水

可见积墨的墨密厚重的程度,是以轮郭线用笔的浑厚有力及轮廓线用墨的浓重程度来决定的,轮廓线用笔越浑厚有力,墨色越浓重焦黑,积墨的层次与遍数就可越多;轮廓线用笔越纤细而无力,墨色越虚淡轻浮,积墨的层次与遍就越少,甚至不可积墨,积一两遍则造型轮廓就漶漫不存矣。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积墨的黑密厚重之所达到了那样无以复加的程度,全在于他的'地基’打得深,也即在于他金文大篆用笔的浑厚有力,否则,如此的黑密厚重非把他山水的用笔线条造型压垮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