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罐需辩证,补泻要精通!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11-05 发布于内蒙古

拔罐需辩证,补泻要精通!

拔罐疗法是用罐具通过热能或负压能直接吸附于人体体表而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拔罐疗法的时间掌握对于治疗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拔罐的时间掌握主要应以“辨证和辨病”为指导原则。是不是觉得很玄妙?下边络络就给大家解释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哦。

一、辨证:

主要遵循:实者泻之——不留罐法;虚者补之——留罐法;平补者平泻之——闪罐法。

1、不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体表之后,立即取下,且不再进行拔罐。

2、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人体之后,留置35分钟(称为短留罐)5—10分钟(称为长留罐)。

3、闪罐法亦称闪火拔罐法,是指将点火棒点燃迅速递入罐中后,立即取出,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将火罐取下;再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取下。如此反复,直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闪罐法可以单用一只罐进行小面积操作,如在神阙穴;也可多罐相互交替大面积操作,如在腰背部、下肢部等部位。

单罐闪罐法操作时要注意:火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罐具温度会增高,应及时予以更换,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二、辨病:

1、辨病情的轻重缓急。

(1)病情轻,慢性发作者,治疗时间可短;病情重,急性发作者,时间则要长。

(2)病情轻、病程急的患者,冶疗的时间相对长;病情重、病程缓的患者;治疗的间隔时间相对短。

2、辨病位。

(1)面部,一般不拔罐。因为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响美观,甚至烫伤造成毁容。

(2)胸部,不留罐为好。

(3)腹部,宜用闪罐法。

(4)颈肩上肢部,可根据需要采用留罐法。

(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

3、辨病人的具体精况。

(1)年势高,体质差的病人治疗时间宜短、间隔治疗时间宜长;年轻、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时间可稍长、间隔治疗时间可短些。

(2)某些特殊人群不宜采用拔罐治疗。如一些凝血机制差、孕产妇、某些重症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病人以及醉酒、过饥、过饱、情志不宁等病人不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