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七宗罪1、学校改成集团制,育人初心渐丢失 百度了一下

 贾付立 2023-11-05 发布于山东
教育七宗罪
1、学校改成集团制,育人初心渐丢失。
百度了一下,这样定义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划重点:集团是经济组织。
同样,度娘这样阐述学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
集团的领导要开着这条“船”搞经济的,这就是改名的本质。不能多说。
2、形式主义行大道,师、生、家长苦难言。
各种拍照打卡、视频上传,综合素质日评价表,课外阅读辅导打卡、学校安排的工作、活动进展汇报,老师培训学习总结,安全教育视频观看和留痕汇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师生要组织表演助力等等。前不久郑州年仅23岁的女老师不堪重负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这绝不仅仅是这位老师的承压能力弱,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默默的承受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崩溃。
3、电子设备成必备,名目繁多APP。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都要在电子设备主要是手机上进行了。班级群、作业群、读书打卡群、**课交流群,钉钉家校本群、钉钉班组群,“一起作业”APP,“少年得道”APP......。大家都知道电子产品网络对孩子们的危害远大于帮助,但现在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必须得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有的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的,爷爷奶奶还真没法使用电子设备完成一些打卡任务。
4、育人方式存诟病,功利教育植娃心。
“校外辅导”一顽疾,已经让家长即痛恨又无奈的接受。有的老师会用各种暗示让家长参加一些补习班,目的当然是“是提高孩子成绩”。还有实行类似于“绩效考核”一样的做法,一定周期,表现居后的,要学生出钱买一些小物品奖励给表现居前的。考试成绩好的,可以免除做值日;当小组长的,可以指挥其他同学干活而自己不干。生生把“校园”营造成一个“社会”了,要命的是,我们成人把社会上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有意识无意识的在校园里灌输,这十分可怕。
5、教学内容乱搭配,过简过繁不适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让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两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背诵道德经,简直是疯了。这既是对娃娃的摧残,又是对“道德经”的侮辱。千年奇文,让刚学认字的六七岁的娃娃来颂读感悟,真的是服了。而另一方面,把一些简单的知识,拆开了掰碎了,让学生反复练习,如数字的拆分,又是画蜜蜂的,又是数花朵的,这个比那个多几个,那个比这个少几个,一本习题作业本,厚厚几十页,却没多少知识内容,因为,把简单的知识点,重复的罗列出来,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上头”美其名曰“图文并茂”。我顶你个肺!以前小学五年制,现在改成六年制,以前课本很少有图画表达,现在到处是“看图说话”,这时候又把学生看成刚出生的婴儿来教育了。
6、巧立名目来收费,名为自愿实“必需”
学校迎接上级检查,学生带花草绿槙美化校园;学生过生日,同学带小零食共同庆祝的;“一科一辅教材、家长学校教材”;“大家让孩子在一个新的田字格本上书写,统一用8行的田字格本”、各种需要家长打印的卷子(有时还指定要用8开、16开打印,而不是A4纸打印)。大家可以随便问一问,九年义务教育,有哪个家长感觉得到学生上学的费用减少了?
7、教育职责划不清,老师家长同受罪。
不可否认,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但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有不同。不是强调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吗?文化教育,凭什么让家长在家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不少老师要求孩子的作业由家长批改完、错误纠正后,再提交作业,那么,老师怎么能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点呢?家长肩负孩子日学行为、是非观等生活类知识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应由老师全权负责。同样,在学校里,教课老师就全心全意教学生知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领导少搞点形象工程形式主义,给任课老师松绑解负,方是正道。
以上所举的例子,想必每名师生家长,都有切身感受。末了,还是呼吁:救救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