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入蓝海的第一步——苏联1型/38型“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发展史

 fairyfail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苏联的“大洋海军”计划始于1935年,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但是苏联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远洋舰艇则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便已经动工——这里说的当然不是1935年才开工的26型“基洛夫”级巡洋舰,而是早在1932年便铺下了龙骨的1型“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列宁格勒”级是苏联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型军舰,也是第一型以离岸作战为设计目的的远洋战舰。相比于满载排水量只有633吨、刚刚够得着当代中国海军对于“舰”的定义下限(600吨,以下称为“艇”)的苏联第一型国产战舰——“飓风”级巡逻舰,满载排水量接近2700吨的“列宁格勒”级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型苏联国产战舰。不过,作为苏联造船工业的开山之作,“列宁格勒”级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从各方面来讲都算不上一型很成功的战舰。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她的诞生显然拥有着更多的意义。

1.紧张的周边局势

在苏联红海军成立之初,他们从沙俄那里继承来的驱逐舰绝大多数属于“诺维克”型,即以1913年建成服役的“诺维克”号驱逐舰为蓝本设计并改进的一系列驱逐舰。在一战期间,沙俄海军认为“诺维克”的性能足够优秀,只是需要一型更大的“驱逐领舰”来指挥协助她们联合作战。这种思路被沙俄海军带到了苏联时代。1921年,当苏俄政府决定着力以续建、修复沙俄舰艇的形式重建海军时,吸纳了多位前沙俄海军军官的红海军便想要将现有的一些“诺维克”放大成领舰。1923年,苏联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NTK)成立,NTK立刻根据这些沙俄“遗老”的思路提出了“诺维克”的放大改进方案。在海军1925年向人民委员会提交的第一份造舰计划中,也包含了这种大型驱逐舰。不过,有鉴于苏联红海军“近岸防卫”和“支援陆军”的任务性质,这份造舰计划并未通过,在当年苏联劳动国防委员会批准的海军新建项目中,也只包含潜艇、鱼雷艇和近岸巡逻舰。

沙俄时代的“诺维克”型驱逐领舰计划,设计排水量2100吨,装备8门130mm主炮。注意这并不是苏联时代的放大版诺维克,但是其设计思路被苏联海军那些沙俄时代的技术人员保留了下来,并对“列宁格勒”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转机出现在1927年。4月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幅削弱了苏联在中国的影响力;5月,英国与苏联断交;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暗杀。种种迹象都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欢迎苏联,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也据此判定,苏联面对着日益逼近的战争威胁。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恢复包括造船工业在内的重工业基础也成为了该五年计划内的重要人物。

苏联海军认为,自己在海上面对的最大威胁来自于黑海方向——彼时,苏联人认为同样受到国际社会排挤的德国并不算是敌人,而波兰海军实力有限,因此波罗的海方向威胁较小。在黑海的另一边,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均向意大利购买了新式驱逐舰,而在沙俄在黑海几乎没有留给苏联任何一艘战舰,因此黑海舰队也要求为自己提供新的驱逐舰。1928年5月,红海军参谋部根据黑海舰队的要求,提出了新驱逐舰的初步计划指标:吨位1750吨,装备4~5门130mm主炮和2~3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航速40节。除此之外,黑海舰队还要求新舰携带水上飞机以提供苏联海军缺乏的侦查能力,并要求新舰在40节的战斗航速下能够拥有700海里的续航里程,以能够对康斯坦察(罗马尼亚最大港口,距离塞瓦斯托波尔大约220海里)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发动突然袭击。

1925年,罗马尼亚向意大利订购了两艘“费迪南国王”级驱逐舰,该型驱逐舰是英国设计师基于本国驱逐领舰设计的,也是苏联黑海舰队提出大型驱逐舰要求的主因。图为“费迪南国王”级二号舰“玛利亚皇后”号

1928年11月,苏联海军将修订过的黑海舰队要求上交给劳动国防委员会申请预算。这份经过修订的指标中,驱逐舰吨位被放大到2000吨,战斗航速下的续航里程被降低至240海里。吨位放大的原因倒不是苏联人想起了沙俄时代的对驱逐领舰的要求,而是想向法国人学习,建造数艘大型驱逐舰并组成独立的小舰队单独作战。毕竟,以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和英法的关系,不难想像他们会从英法获得单舰战斗力较强的驱逐领舰或大型驱逐舰设计,而苏联新驱逐舰为了对抗她们,也必然需要以法国大型驱逐舰为蓝本提升单舰战斗力。1929年2月,苏联劳动军事委员会批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造舰计划,其中便包括为黑海舰队建造三艘大型驱逐舰。

2.摸着石头过河

根据黑海舰队的要求,NTK于1929年3月提出了第一份草案。由于NTK的领导人属于“沙俄遗老”,因此NTK的方案受到了很多放大版“诺维克”的影响,例如2100吨的吨位,例如42节的设计航速。不过,尚未等到草案论证出结果,大型驱逐舰项目就遭到了当头一棒:6月份,政治局决定扩编陆军,并削减部分海军军费以满足陆军扩编的需要。经费的削减令这项海军内最花钱的项目突然无以为继,但是由于斯大林的支持,缺失的经费在半年后又补了回来,然而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30年。

NTK在1929年提出的大型驱逐舰方案,根据海军要求,装备了5门130mm主炮和两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以及一架水上飞机——由于苏联海军缺少巡洋舰,搭载侦察飞机的任务就由大型驱逐舰代劳了。为了能够达到较高航速,新舰计划采用三轴推进系统

1930年4月,苏联军方认可了NTK的方案,并决定加建三艘同型舰,以便波罗的海舰队也能够如同黑海舰队一般组成3舰编成的小舰队。不久后,详细设计任务被下发给了新成立的特别舰船设计局(BSPS)。不久后,设计局就提出意见称,在2100吨的吨位下达到42节航速有些不切实际。考虑到这是苏联第一次自行设计建造驱逐舰,海军方面没有做过多要求,决定先将航速要求降低至40节,后续再根据建造使用经验决定是否要升级提速。

1930年12月,BSPS提交了最终版设计,根据他们的方案,新驱逐舰吨位为2250吨,航速40.5节,相比于前期方案,增加的一点吨位和航速是因应军方最新的要求。海军希望能够即刻在黑海造船厂开始建造第一批三艘驱逐舰,但是时任陆海军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将其中一艘的建造地点修改至位于列宁格勒的北方造船厂——这样虽然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都无法立刻完成舰队编成,但是可以同时有新舰用。苏联人乐观地估计,新舰的设计周期应该不会长于22个月,即1932年10月即可开工新舰。新项目同时获得了官方项目代号:1(苏联第一型自建舰“飓风”级巡逻舰的代号是2),而于此同时,由于设计局的工作任务太重,BSPS也进行了扩编和改组,并转化成中央特别舰船设计局(TsKBS)。1933年TsKBS又进行了任务细分,拆成了专门负责水面舰艇设计的一局(TsKBS-1)和专门负责潜艇设计的二局(TsKBS-2)。由此,这个大家可能已经见过很多次的“第一中央特别舰船设计局”走上了历史舞台。

1工程驱逐舰的最终定型方案,应用了军方对于增大舰体和加强火力的建议,设计排水量上升至2250吨,鱼雷发射管变更为4联装,原本航速也要提升至40.5节,但是后来作罢。可以看到1工程定型时仍然保留了水上飞机

回到1号工程本身,尽管苏联人对于项目进度十分乐观,但现实却是,直到1931年3月,工程师们根据已经基本完成的舰体设计和大部分完成的轮机设计推断,1型驱逐舰很难达到40.5节的设计航速,速度要求还是要回归到40节。不过,对于1型驱逐舰来说,船体和轮机的设计进度已经比较快,更大的问题在于其他的子系统方面,例如锅炉。作为本国设计建造的军舰,苏联人希望各个子系统都能够使用国产产品,以能够全方位发展相关产业链,但当时苏联国内根本没有任何一家工厂能够设计制造舰用高压细管锅炉,而从零开始建设工厂显然也赶不上计划中1932年开工的工期。然而,苏联人花了一年时间来意识到这一点,在1932年初才决定外购德国锅炉用以应急。武器系统也是同样,起初苏联人决定在沙俄的55倍径130mm火炮上研制一款新型的130mm舰炮,最初的考虑是给潜艇提供甲板炮,然而沙俄这款1913型舰炮主要作为巡洋舰主炮设计,尺寸对于潜艇来说显然有些过大,因此苏联人最初将新炮的倍径定为45,并要求新的45倍径炮的弹道特性要与沙俄的55倍径1913型炮相同。1型驱逐舰选择的主炮,便是这款新的潜艇甲板炮,毕竟应用现有方案可以大幅节约资源。但是,在1932年初,苏联海军发现即便是缩短至45倍径,130mm炮对于潜艇来说还是太大,因此决定只在驱逐舰上应用这款新炮。然而,也许是苏联军方觉得要求45倍径炮和原来的55倍径炮弹道特性相同不太现实,因此1932年5月,军方要求将倍径改为50mm,以便降低膛压,从而降低技术难度以节约生产成本。其他方面的改动要求还包括整装改分装、楔栓改螺栓等(所有这些改动其实都是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至此,苏联人在45倍径炮上花掉的时间全都打了水漂,相当于从1932年5月才开始驱逐舰主炮的设计。而此时,距离1型驱逐舰的预定开工时期,已经只有不到半年时间了……

现存于白俄罗斯伟大的卫国战争博物馆内的一门B-13型主炮,这门炮原本作为潜艇甲板炮设计,但是后来潜艇放弃使用,转而变为驱逐舰主炮,也因此中间经历了要求变动,设计周期拉长。B-13在量产后也存在大量问题,例如炮管寿命。苏联人延长炮管寿命的办法是加深膛线,但不同批次的B-13加深膛线的程度并不一致,这也导致即便两门炮同为B-13,也可能会存在弹药射表不通用的问题

3.六年长跑

1932年10月19日和29日,黑海舰队的两舰先后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尽管如此,1型驱逐舰名义上的首舰其实是晚些在列宁格勒开工的那艘——作为首舰,还需要等待一个“良辰吉日”才能开工。1932年11月5日,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夕,北方造船厂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列宁格勒州委员书记谢尔盖·基洛夫亲自为苏联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战舰中的第一艘铺下了第一块龙骨。苏联军方决定用苏联最大城市和各加盟共和国首府来为1型驱逐舰命名,因此在列宁格勒开工的首舰以苏联最大城市和发祥地——“列宁格勒”来命名,1型驱逐舰也成为“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在指导命名规则的文件中,也同样将1型的官方分类定义为“驱逐领舰”。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两艘则分别用苏维埃俄罗斯和苏维埃乌克兰的首府命名,为“莫斯科”和“哈尔科夫”。

正在船台上进行建造工作的“列宁格勒”号驱逐领舰

不过,虽然算得上是按时开工,但是“列宁格勒”级的建造准备工作其实可谓是一团乱麻。设计完成的其实只有船体部分,轮机的设计也大部分完成,但是其他很多子系统却连影子都看不见。在1933年11月17日,“列宁格勒”号的船体主体建造完成并下水,照理来说应该转入舾装工作,然而此时却没有一件装备是准备好舾装至船体上的。首先是动力系统,尽管66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图纸已经画完,但是制造上出了问题——涡轮机壳部件的不合格率高达90%!涡轮叶片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还不算完,由于国产部件问题频出导致轮机迟迟不能进入总装阶段,一些从国外购买的成品部件也只得放置在一旁等待组装,但是苏联人并没有妥善放置之,从而导致真到了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苏联人发现这些部件有的已经开始产生了锈蚀,进而耽误了更多时间。等到第一台轮机组装完成交付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34年。至于锅炉,等到外购的锅炉到货并完成测试后,轮机也差不多生产完毕了。

高速航行中的“列宁格勒”号,摄于1938年。在建造初期,她的动力系统遇到过不小的问题。注意其并未装备水上飞机,最初的原因是水上飞机项目的延宕,但是在“列宁格勒”真正服役时,海军已经认为为本就头重脚轻、舰体不稳的“列宁格勒”装备水上飞机并不是一个好想法,因此取消

除去动力系统,“列宁格勒”在武器系统上也遇到了问题。之前提到过,苏联军方高层在1932年才突然决定将驱逐舰主炮定为50倍径130mm火炮。布尔什维克工厂紧赶慢赶,才在1934年试制出了第一门130mm B-13样炮。然而,样炮的测试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炮管寿命只有不到150发不说,击锤还故障频发,射速也不能令人满意(大约10发/分,当初潜艇炮的设计指标是14发/分)。1934年的样炮并未通过测试,但是当1935年4月,布尔什维克工厂拿出改进过的样炮后,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善,但是“列宁格勒”级已经等不下去了。1935年5月,海军总司令奥尔洛夫下令不再进行后续测试,直接量产B-13型火炮,首批生产12门——因为拖的时间太久,这些炮是给“莫斯科”和“哈尔科夫”订购的,“列宁格勒”为了尽快完成舾装,已经决定先行安装沙俄的1913型130mm火炮应急。

用作岸炮的130mm B-7型舰炮,是苏联人对沙俄1913型130mm炮加装防盾并重新命名的产物,“列宁格勒”最初舾装时安装的是这型火炮,在1936年之后才换装B-13

高射炮方面也遇到了和主炮类似的问题。按照计划,“列宁格勒”级应该安装2门76mm高炮、2门37mm高炮和2门20mm高炮,但是直到1934年,都没有任何一个口径有堪用的新炮。作为首舰的“列宁格勒”只得安装老炮应急,她最初的防空武器构成是:2门76mm 8-K(沙俄老炮)、2门45mm 21-K(45mm战防炮改的手拉机高炮)和4挺德什卡重机枪。火控系统方面因为苏联没有相关设备的研制能力因此直接买了意大利的现货,算是少数没有任何延误的装备。

“莫斯科”号舰艉,摄于1938~1941年间,注意红圈位置的76mm 34-K型高炮,这型于1936年才定型量产的火炮也是“列宁格勒”号舾装之初所没有的装备

由于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在“列宁格勒”号下水后,黑海造船厂便停止了“莫斯科”和“哈尔科夫”的建造工作——即便继续,她们所面临的也不过是和“列宁格勒”一样的等待过程而已。“列宁格勒”号的动力系统在1934年9月才安装完毕,随后她便展开了系泊试验,而“莫斯科”和“哈尔科夫”的建造工作也在“列宁格勒”开展系泊试验后得以继续,两舰也在1934年先后下水。“列宁格勒”号的初步舾装工作于1936年8月完成——距离系泊试验开始已经过去了快两年,然而此时的她不过是安装了众多应急用武备的临时姿态而已。在8月25日的第一次海试中,“列宁格勒”轻易跑出了40节的高速,轮机在以66000马力全速运转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41节,而如果向舰艏注水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跑到42.5节(注:船在高速航行的时候舰艏会上翘,从而导致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舰艏注水可以部分缓解这个问题)!在11月份进行的交付前海试中,轻载的“列宁格勒”在轮机超载不到2%的情况下跑到了43节。这个结果令所有苏联海军和造船工业相关人士都无比振奋,尽管此次海试后轮机的部分焊接点出现了裂纹,尽管此前的海试表明“列宁格勒”的海上适应性不强、舰体稳定性差,尽管舰体在高速下振动明显、开火困难,但是航速超出设计指标这一点这一点证明,苏联造船工业是有希望的。

1938年,建造完成后正在海试的“莫斯科”号驱逐领舰。尽管此前“列宁格勒”43节的航速已经足够快,但这远远不是1型的极限——1938年4月,轻载的“莫斯科”号在轮机超载至77725马力的情况下跑到了43.57节

1936年12月5日,“列宁格勒”号交付海军,但她并没有进入现役,而是返回了造船厂。此时,大部分她此前预计安装的子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都进入了正轨,她也需要摆脱这一身临时拼凑的装备。1938年7月,“列宁格勒”驶出造船厂,正式编入波罗的海舰队——此时,距离她开工,已经过去了6个年头,她的设计单位都已经换了第四个名字(1937年,第一中央特别舰船设计局改编为第17中央特别舰船设计局)。同年8月和11月,“莫斯科”号和“哈尔科夫”号也先后入役。

4.改进型:38工程

尽管苏联人最初计划建造6艘“列宁格勒”级,但是当首批3舰开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斯大林计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大力发展重工业,自然也包括造船工业,以为将来的大洋海军计划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海军在1933年制定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其中包括8艘巡洋舰(26型“基洛夫”级)和10艘驱逐领舰。1933年7月,苏联劳动国防委员会通过了“1933~1938年军用舰艇建造计划”,批准建造8艘26型巡洋舰和8艘1型驱逐领舰。

不过,后续舰的设计建造工作并未立即开始,因为苏联人需要等待先行者“列宁格勒”号的建造反馈,以确定其设计方案切实可行。等到“列宁格勒”号下水后,TsKBS-1便开始着手改进一些船体建造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舰艉。“列宁格勒”的建造过程表明,1型驱逐舰一个带有尾鳍的方形舰艉设计过于复杂,增加了建造难度。于是,根据海军专家们从意大利那里学来的经验,苏联人决定在后续舰上放弃尾鳍设计,而换用意大利式的一体式方形舰艉设计。其他方面的改进还包括小幅修改上层建筑造型、修改炮口爆风导风板造型等。苏联人还计划在后续舰上增加一门76mm高炮,不过这项改进最终仅在“第比利斯”一舰上应用。

1型驱逐舰(上)和38型驱逐舰(下,为1944形态)的线图对比,可见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舰艉造型,1型驱逐舰舰艉造型非常复杂,从之前那张“莫斯科”的舰艉照便可看到,1型的舰艉两侧脱离水面,而突出的中间部分形成了尾鳍结构。38型则采用了意式方舰艉。其他外观上的区别包括舰桥顶部挡板、主炮防盾造型等

1934年初末,改动后的驱逐领舰图纸被送至北方造船厂,计划在这里建造4艘,其他4艘的计划则分配给了海军部造船厂和黑海造船厂(各两艘)。为了不让造船厂将图纸搞混,尽管没有太大改动,苏联军方还是在1935年初为第二批“列宁格勒”赋予了一个新项目代号:38,并将北方造船厂建造的首舰命名为“明斯克”,也因此后世有时会将第二批“列宁格勒”级称为38型“明斯克”级。

摄于1940年的38型驱逐领舰首舰“明斯克”号,可以注意到其主炮防盾外形和1型有区别

“明斯克”号于1934年10月动工,按计划她的姊妹舰也应在1935年前后动工,然而实际开工的只有在黑海造船厂的两艘——“基辅”和“梯弗里斯”。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列宁格勒”级的建造进度令苏联军方高层不满;另一方面则是随着苏联和意大利在造船方面合作的深入,苏联人看到了从意大利购买成熟设计的可能性,并已经开始着手谈判。至于黑海舰队开工的那两艘,则是为了给新建造的远东造船厂——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造船厂——提供一些造船经验,由黑海造船厂完成部分建造后,再由远东方面完成后续工作。1937年,苏联国产的弹道计算机完成研制,因此“基辅”和“梯弗里斯”在舾装时换装国产弹道计算机,两舰的项目代号也改为38bis。

1940年服役的“第比利斯”号属于38bis型,于“明斯克”的区别仅仅是换装了国产火控系统

1936年,“明斯克”已经下水,将“基辅”和“梯弗里斯”转运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工作也随即开始。运输过程是先将建造好的部件分割成能以铁路运输的大小,再通过铁路运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随后再装船通过水运运至造船厂,最后在造船厂的船坞内拼接起来。1936年3月,“基辅”的建造工作正式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展开,而她的姊妹舰“梯弗里斯”要等到五个月以后——因为那时造船厂的第二个船坞才能完成建造。然而,这第二个船坞其实是为建造维护潜艇设计的,其长度容不下“梯弗里斯”的船体,因此苏联人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拼接完舰艏后就将其吊起并越过船坞,以使得大部分舰体能够在坞内完成建造。1938年6月,“基辅”下水,并改名为“奥尔忠尼启则”,随后被拖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进行舾装,因为那里有着更好的设备。而“梯弗里斯”则在1939年7月下水并改名“第比利斯”(因为城市改名),随后在本地完成舾装。1939年2月,“明斯克”号率先建成服役,而“奥尔忠尼启则”和“第比利斯”也分别于1939年12月和1940年12月建成服役。“明斯克”号配属波罗的海舰队,“奥尔忠尼启则”和“第比利斯”则配属太平洋舰队。“奥尔忠尼启则”号于1940年9月再度改名,以将舰名让渡给计划全部用人物命名的巡洋舰,其舰名也变更为“巴库”。

5.不算成功的生涯

“列宁格勒”级6舰服役后,最先获得作战任务的是服役于波罗的海舰队的“列宁格勒”和“明斯克”,他们在冬季战争期间炮击了芬兰阵地。不久后苏德战争爆发,两舰在8月底便撤回喀琅施塔得基地,随后便一直在这里待到了列宁格勒围城战结束。期间,“明斯克”号曾于1941年9月23日被Ju87炸沉于港内,但是苏联海军在1943年将其打捞修复重新服役。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两舰还接受了防空改装,将不堪大用的45mm 21-K高炮拆除,装上了6门37mm 70-K高炮——由于70-K的产能问题,“列宁格勒”号一开始只装备了4门,其余的两门则临时用德制37mm SK C/30(即37手拉机,随“吕佐夫”号一同从德国购入)凑数,待到70-K到位后才完成换装。“列宁格勒”号还额外在舰艉加装了一座双联76mm 81-K(火炮与34-K相同)高炮。1944年,两舰均装上了英国援助的声呐和雷达。

1942年8月,喀琅施塔得港内,一艘拖船正在将打捞出水的“明斯克”号拖曳至码头处
1944年,摄于列宁格勒的“列宁格勒”号驱逐领舰。注意其舰艉那翘得很高的两根炮管即为76mm 81-K型高炮,“列宁格勒”级中仅有她装备了这型高炮

服役于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和“哈尔科夫”号在德国入侵苏联后不久便参与了黑海舰队突袭康斯坦察港的行动,突袭舰队除“莫斯科”、“哈尔科夫”两艘驱逐领舰外,还包括一艘26型巡洋舰“伏罗希洛夫”号和两艘7型驱逐舰。行动中,担负主要炮击任务的“莫斯科”和“哈尔科夫”向康斯坦察港内倾泻了约350发130mm炮弹,摧毁了港内包括一列弹药运送列车在内的许多物资,但是随后罗马尼亚海军的反击令苏联人有些猝不及防,“莫斯科”号和“哈尔科夫”号在与罗马尼亚驱逐舰“玛利亚皇后”号和“默勒什蒂”号的对决中丝毫没有占到便宜。撤退过程中,苏联舰队误入罗马尼亚海军布设的雷场,“莫斯科”号触雷并断成两截沉没,好在“哈尔科夫”运气不错,顺利返回了塞瓦斯托波尔。由于姊妹舰沉没,“哈尔科夫”此后的任务变得繁重起来,需要一边炮击德军阵地,一边保护敖德萨的舰队撤退至塞瓦斯托波尔。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时期,“哈尔科夫”还承担着为城内运送补给的任务。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后,“哈尔科夫”也继续炮击着德国阵地。1943年10月5日,在执行一次炮击克里米亚的德军阵地任务时,“哈尔科夫”号受到了三个波次的Ju87的袭击,尽管“哈尔科夫”挺过了前两次,但是第三次空袭还是令“哈尔科夫”在10月6日沉没。这次事件之后,斯大林便亲自下令停止苏联海军一切中大型水面舰艇的行动以保存舰艇。

1943年1月18日,受到德军空袭后的巴统港,“哈尔科夫”号此时驻泊于此

服役于太平洋舰队的两舰在战争初期则没有太多任务。1942年5月,“巴库”号被调往北方舰队,以执行为北极航线护航的任务。为了能够在北极的恶劣海况下生存,“巴库”在赴任前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改装,加厚了部分船体钢板的厚度,并在内部安装了木质加强梁,更换了强度更高的螺旋桨,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与“列宁格勒”和“明斯克”相同的防空武器改装。10月14日,“巴库”抵达摩尔曼斯克,进驻瓦耶加海军基地(现北莫尔斯克),正式加入北方舰队。“巴库”的第一个任务是护送QP15船队进入巴伦支海,但是任务中船队遇到了风暴,同行的一艘7型驱逐舰因此沉没,“巴库”也严重受损。修复工作持续到1943年1月,之后重新服役的“巴库”便立刻与德军交上了手:1943年1月20日,苏联人获得德国一只小运输船队离开特罗姆瑟前往北极地区的情报,“巴库”和一艘7型驱逐舰出击准备拦截之,并因此与1艘布雷舰和两艘扫雷舰遭遇。不过由于海况和能见度不佳,双方进行短暂交火后便互相丢失了目标。苏联舰队没有追击,而是释放烟雾撤退,时任北方舰队总司令戈洛夫科上将对此的评论是:驱逐舰应该打得更有侵略性才是。

1943年,北方舰队服役期间的“巴库”号

“巴库”的北极护航任务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战后,幸存的4艘“列宁格勒”级被重新分类为“驱逐舰”,并接受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装,换上了更新型的高炮和国产雷达——“明斯克”号的改装是个例外,她没有用上新武器,而是变成了一艘训练舰。1958年,“明斯克”、“巴库”、“第比利斯”三舰退出现役,成为了靶舰,而“列宁格勒”号则在1960年接受了同样的安排。“明斯克”和“列宁格勒”都作为P-5“柚子”(北约代号SS-N-3)导弹的靶标被击沉,而“巴库”和“第比利斯”则并未进行任何武器测试,于1964年双双被拆毁。

1950年代后半,完成现代化改装并修改分类为“驱逐舰”的“列宁格勒”号,可以注意到其主桅上堆砌的天线,此时其高射武器为8门37mm V-11(水冷版本的70-K)
发射P-5“柚子”反舰导弹击沉“列宁格勒”的,便是图中的58型导弹巡洋舰“格罗兹尼”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