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枭雄李魏公,等死隋炀帝│1115

 青禾田讲古 2023-11-06 发布于加拿大

率军击败并斩杀张须陀,瓦岗军声威大震,李密更是声势大涨,隐隐盖过了翟让。翟让对李密也是越来越忌惮,索性让李密自领一军,号称蒲山公营。
李密胸中自有丘壑,目标是逐鹿中原争夺天下,屈居翟让之下仅是权宜之计,有此机会,当然不会客气。队伍建立后,李密严肃军纪,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很得士卒之心,其麾下士卒多有愿为其效死力者,李密的直属实力迅速增长。
李密劝说翟让,现在东都兵力空虚,镇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年幼,留守官员政令不一,士民离心,应该趁此机会,攻占洛阳,以之为根据地,图谋天下。同时,李密又进一步建议,如今天下百姓多处于饥馑之中,而距离洛阳百里的洛口仓中,储存有大量粮食,但防备松懈,如果我们轻兵突袭攻取,胜利如同探囊取物。占据之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轻易就可以聚集起百万之众。然后传檄天下,招揽四方豪杰而用之,推翻隋朝,开基立业,指日可待。
可惜,此时的翟让,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李密的脚步,犹豫不决之余,干脆让李密先行,自己垫后。实际上,翟让此举,已经是拱手将瓦岗军的指挥权交予李密的意思了。
事情的发展果如李密所料。李密率精锐轻取洛口仓,在给瓦岗军预留了足够的粮食之后,大开仓门,任凭百姓自行取粮。百姓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无数百姓索性加入瓦岗军。瓦岗军声威达到顶点。

诡异的是,瓦岗军已经有席卷天下的实力了,可是近在咫尺的东都洛阳城中的官吏士绅也好,将领士卒也好,依然认为这些人只是饥民为盗,是乌合之众,因而,东都留守越王杨侗派兵征讨的时候,包括国子监、太学、四门三馆的学士,以及王公外戚、勋贵公卿的子弟等人,无不争相前来应募,认为能轻松获取战功。可惜,这支盔甲鲜明、刀枪耀眼的队伍和瓦岗军一接战,就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打得惨败,死伤过半,剩下的丢盔弃甲,狼狈逃回洛阳。
这下李密威望又涨,远超翟让,无奈的翟让只得将瓦岗军大首领的位子让给李密,尊李密为魏公。李密也不推辞,登坛即位,改元记年,大赦天下,设置各级官吏,按照自己的心意创建出一个小朝廷的雏形。
李密任命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张须陀败亡后,其麾下猛将秦琼和罗士信也投降了瓦岗军,还有东阿人程咬金(后改名程知节),善用马槊,也是万马军中能斩将夺旗的猛将,李密都一一予以重用,并从军中精选出八千最骁勇的精锐士卒,设立四军,号称“内军”,分别由秦琼和程咬金等人率领,作为自己的亲卫队。
经过一番整顿,瓦岗军声势更盛,附近各大小叛军、盗匪首领纷纷率众来投,李密麾下部众迅速增至数十万人之多。李密一面命人修筑洛口城,扩大规模,一面分兵派将,相继攻取了安陆、汝南、淮安、济阳等城池,将河南大部郡县纳入自己掌控之中。不久,隋炀帝派来专门征讨瓦岗军的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也因为内部不和,加上畏惧瓦岗军的军威,献出虎牢城,投降了李密。
对于翟让,开始时,李密当然要表现出一副感恩戴德推心置腹的模样,加封其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位置仅在自己之下。不过,翟让毕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在军中威望也不低,亲信众多,因而,多有为其鸣不平者,其中也不乏劝翟让重夺首领大位的好事者。这就让本已对翟让颇为忌惮的李密,更加疑心重重,起了杀心。当然,心机深沉的李密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缓和了一段时间,在瓦岗军内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到了617年十一月,李密摆下一桌鸿门宴,在酒席宴间让心腹斩杀了翟让及其部分亲人、心腹,将瓦岗军大权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

整顿好瓦岗军之后,李密开始派兵攻打洛阳,以及直接给洛阳供应粮食,存粮更多的回洛仓。同时,李密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痛斥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也就是说隋炀帝罪恶滔天,即使把南山的竹子都做成竹简,也书写不完他的罪恶,即使用尽东海之水,也洗刷不尽他的罪恶。
面对瓦岗军的进攻,洛阳城中也不断派兵反击。双方激战连连,互有胜负,但瓦岗军胜多败少,形势逐渐向有利于瓦岗军的方向发展。
眼见形势越来越危急,越王杨侗派太常丞元善达前往隋炀帝处求援。
让人无语的是,天下都乱成这样了,隋炀帝却再次去了江都巡游。
这倒不是说隋炀帝彻底没心没肺,而是隋炀帝根本就不相信天下有那么多盗贼叛军,其身边的官员揣摩皇帝的心思,也没人敢向其汇报实情。
一次,隋炀帝问宠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现在天下盗贼情况如何。宇文述按照隋炀帝的心思回答:“正在逐渐减少,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了。”隋炀帝听了很高兴。纳言苏威实在听不下去了,在隋炀帝问及自己的时候,忍不住委婉的摆事实讲道理,告诉皇帝现在天下大乱的实情。结果不但没引起隋炀帝重视,反而惹得其大为不满,之后随意找了几个理由,将苏威定罪,还是看在其侍奉两代皇帝,为隋朝兢兢业业效力三十多年的面子上,免去死罪,削职为民。其余敢于实话实说的官员结局更加悲惨,有人甚至被当场打死在朝堂之上。
既然天下太平,隋炀帝当然不会委屈自己,因而,在江都新制造的龙舟完工并送到洛阳后,隋炀帝当即兴致勃勃的启程,带着大队人马和朝廷官员,前往江都。
到达江都后,附近郡县官员前来拜见。隋炀帝根本不在意官员能力及业绩如何,只看其敬献礼物多少,多的加官进职,少的丢官罢职。

此时,隋炀帝最宠信的臣子是内史侍郎虞世基。虞世基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又善于揣摩隋炀帝的心思,因而,非常受隋炀帝信任。虞世基则根据隋炀帝的喜好,将各地送来的告急求救的奏章及惨败的报告,删删改改,改头换面后再呈送给皇帝,并宽慰皇帝,这都是些鼠窃狗盗之辈,让下面郡县派兵搜捕剿灭就行,您不用放在心上。
隋炀帝深以为然。
对于那些各地派来告急的,偶尔能见到皇帝的使者带来的消息,隋炀帝则根本不信,反而将这些人或打或罚。即使是那些朝廷派出的,率领大军剿灭各地叛军的将军,取得胜利后,向皇帝汇报自己斩杀、收降多少多少叛军的奏章,面对那些庞大的数字,隋炀帝也是坚决不信,认为是将军们在谎报军功。
现在,即使是自己信任、器重的孙子,越王杨侗的使者,在告诉洛阳被百万叛军围攻的时候,在虞世基的挑拨下,隋炀帝依旧不信,反而派元善达去叛贼众多的东阳催运粮食。路上,元善达被贼人杀死。
之后,更加没人敢向隋炀帝报告天下各地叛匪的实际情况。隋炀帝则继续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烦,在江都悠闲而舒适的生活着。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