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久弥坚!桂林有座古石城

 新墨的图书馆 2023-11-06 发布于广东

在漓江河畔的美丽峰丛间,藏着一座古石城,这就是阳朔县葡萄镇杨梅岭古石城。

风雨沧桑洗礼,石城历久弥坚;岁月更迭起落,石屋依然炊烟袅袅。这里的石山、石城、石屋描绘出以石头世界和石头海洋的诗和远方,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

石山:民俗堪称奇

阳朔县葡萄镇杨梅岭古石城就坐落在漓江河畔的一处石山峰丛之中。站在古石城腹地,放眼四周,全是形态各异的青山,他们有的如春笋,有的像碧莲,有的似雄狮,有笔挺陡峭的石柱如宝剑直指苍穹,有高大的巨石如书童释卷沉思,还有奇特的山尖如村妇翘首望夫……

图片保存完好的古石城西门。

巍巍青山将古石城牢牢抱在怀中,“开门见山”“抬头见山”成了古石城居民最日常的状态,一代又一代沿袭着他们对石山的特殊感情,滋养着特有的石山崇拜民俗。

村民建房,选择宅基地首先要考虑屋后有山,屋前也要有山。屋后的山称座山,村民代代遵守不在屋后的座山上伐木割草、放牛养羊的不成文规定,以保障座山常年四季树木葱茏,成为全村最美的风景。屋前的山叫向山,选择哪座山作为向山,要按传统八卦的原理与屋后的座山阴阳和谐,房屋与向山之间尽量空旷平坦、田畴俨然,山尖还要挺立向上,以期建房安家之后,有座山可倚靠,有富饶的土地产粮,有绿树红花相伴,有潺潺流水滋养奋发向上的精气神。

图片古石城里住人家。

古石城居民还沿袭着拜山拜石为“寄娘”的习俗。相传,小孩病患多难医好的情况之下,父母会给孩子找一座山或者一块巨石认作“寄娘”。拜了石山或巨石为“寄娘”之后,孩子的名字则改为“石生”“石养”等,意思是祈祷石山或巨石福佑,减少孩子的病灾,逢年过节要像祭祀先祖一样祭祀“寄娘”。

村干部打趣地说,这是古石城居民最朴素的“两山”理念,大家敬绿水青山为天、为神,真诚相待、精心呵护。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原本就很注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老百姓们更清楚保护好漓江、保护好环境是第一位的。

石城:成因仍是谜

杨梅岭古石城方圆近十平方公里,四面高山与高山之间,有用巨大的方块青石筑成的坚固城墙,与外界隔离成两个世界。

据说,原来城内还有城,共有大大小小的城门24座,有点将台,有中军寨等,现存还有18个石门,尤以东、南、西、北4个大门为壮观。《阳朔文史地理辞典》关于古石城东门的记载:“东门规模最大,位于金仙庙北侧金龙山与白山之间,门洞高3.28米、宽2.92米、深4.62米。”

图片石径通幽。

阳朔古石城的建筑规模之大、规划之精细、布局之奇妙、系统之完整、功能之齐备、地势之险要、建筑之神奇,在全国当是屈指可数。奇怪的是,这样一座古石城,很难准确知道它由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出于什么目的而建造。只能根据相关资料和村民口述,大致知晓古石城的来历,有五种说法:一是秦始皇征服岭南后,为了巩固其统治,调遣各地能工巧匠历经数年建造而成;二是北宋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军队的后勤保障部队建的军需保障点;三是明朝靖江王府的附属建筑,是王府屯军、屯粮的要地;四是明代阳朔农民起义首领廖金鉴所建的军事据点;五是清朝咸丰年间,附近山民为避战乱所建。

以上几种说法均缺文字、实物、历史事件的佐证和支撑。

目前,到底为何要在如此偏僻、险要的崇山峻岭中构筑这样一座系统完善、工程巨大的古石城仍是一个谜团,激起许多考古爱好者的兴趣。

石屋:烟火抚人心

古石城内有两个自然村,分别叫大岩头村和小冲嵅村。据《阳朔县地名志》记载,大岩头村建于1871年,小冲嵅村建于1741年。村民口口相传他们的先辈来此建村立寨之时,就已经有了规模庞大的古石城,妥妥地当了一两百年“城里人”。

如今,古石城之内还保留着众多全用石头砌墙的房屋。这些房屋的石墙、石门槛、石台阶均用片石砌成,不抹灰浆却非常坚固,除了坡屋面之外,有的村民还在屋顶精心建造飞檐翘角,既可以预防火灾又使得房屋融入了阳朔特色民居的元素,处处洋溢着以石头为主要元素的建筑文化气息。石屋、石床、石枕、石灶、石路、石仓、石凳、石桌、石磨、石缸、石盆、石碓、石缸、石井……已然完全融入了“古石城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可谓石的世界、石的海洋。

图片坚固耐用的石水缸。

在一处石屋的门外,有一块一百余平方米的巨石,平整光滑,是天然的晒场,大家平常在上面晒水稻、苞谷、高粱、粟米,甚至办酒吃席的时候成了摆桌待客的最佳场所。

古老的石城之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恬静淳朴。石屋的烟囱,一日三餐炊烟袅袅,石墙石院内外鸡鸣犬吠,幽幽石径芳草萋萋、落英缤纷,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每年都有游客慕名前来。一些走过历史岁月、历经风雨沧桑的石屋,开始了华丽转身,装扮成特色民宿、农家饭馆,接待南来北往的游客,一缕缕人间烟火,飘在古石城的上空,飘向五湖四海,凝结成浓浓的乡愁,召唤着远方的游子。

来源丨诸葛保满

值班编辑丨梁   亮

责任编辑丨李仁玉

值班主任丨刘   春

新媒体值周编委丨刘   倩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