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挨个梳理《乡土中国》全书在说什么,这是彻底把整本书阅读搞死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点反思

 毕生谈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必修上第五单元是《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近期,学校要求全体学生购买此书,并组织了语文教师集体教研如何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个人也有一些反思,很不成熟,但是希望用文字简单记录下来,以备后面进一步深入思考。
在讨论的时候,我首先就在思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不明确,设计就没有意义。关于目标,教材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表述:
阅读《乡土中国》,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这样的表述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内容层面,要让学生“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二是在形式层面,“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这基本对应着语文学科的两大属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就是读懂《乡土中国》的基本内容,获得人文上的熏陶;工具性就是通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会阅读学术性著作的方法。
这里我的想法是,两个目标并不是平等的。首先,从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来说,我更倾向于“语文工具论”的观点。语文不是政治课,不是历史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文艺批评课,它要达到的人文性目标,不是它一个学科的目的,而是所有人文学科,尤其是政治、历史学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语文学科人文目标的达成不能和政治、历史学科一样,它必须借助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直白点说就是,读懂《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内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乡土中国》一书中的知识不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假如语文试卷上满纸都是“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是什么”“西洋家庭与中国家庭的区别是什么”“熟人社会与陌生社会区别是什么”,那它简直就不是语文试卷。所以,可以这么说,从目的上说,读懂《乡土中国》不是根本目的,会读《乡土中国》这类学术性著作才是;从先后上说,要先学会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然后才能读懂《乡土中国》的内容。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学会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都比“读懂《乡土中国》的内容”更重要。
所以,在和张迪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就直言不讳地说:挨个梳理《乡土中国》全书在说什么,这是彻底把整本书阅读搞死了。”
因为它彻底阻绝了学生自主阅读《乡土中国》的可能。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的绝不是《乡土中国》这本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它的阅读方法。学生学了这种阅读方法之后,可以自主去阅读这本书。在阅读的时候,每个学生认知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我觉得,整本书阅读要解决的就是三个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到学生阅读的方法;适当纠正学生阅读的认知。而告诉学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在此列。

毕光荫,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词人才子”,学术型名师,王涛语文团队古诗文、作文方向教研员。主讲全国大型线上讲座60多场,与全国近 2,000 名语文教师交流教研,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文、古诗文教学体系。精通《史记》,在直播活动中多次开讲《史记》,总播放量超过 100,000 次。与北师大出版社合作出版《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一书,广受好评。连续三年用古文写作全国各地高考下水文,引发了广泛关注,后分别结集录入《高考满分作文通关教程》等图书中。策划撰写语文教辅书籍十余种。微信:bgy13226099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