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3本《激荡三十年(图文珍藏版)》,作者吴晓波,2021年10月读完(一)

 读墨听风 2023-11-06 发布于湖南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比较多,准备做几次发。
在连续十多天的工作后,总算迎来了一个短暂的休息,又拿起了书本,花两天时间就看完了。
这本书是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文字缩写版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片摄影大赛”250张照片的融合体,记录了从1978年至2008年这三十年来中国人思想和中国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大体上是我出生、成长的人生阶段,所以读起来很亲切,也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已经遗忘的片段和事件。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再想想2008年已经是十三四年前的事情,更让此感深切。
吴晓波其人不知,但其名之前有耳闻,还专门到网上查找了一番,不予评价。仅就此书而言,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纹理脉络比较清晰,文字也直白好懂,中间有些语句我还觉得写得很好。
此书可以推荐给大家,一是可以随书回顾当年;二是可以用2008年的视角回看三十年的经历,对许多因当年太小或不懂之事,有了新的认识;三是还能将作者的一些分析、评判进行学习、吸收,便有所得。

 以下是摘录
一、回顾中国3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常常会发现,最重大的变革往往是从民间自发地产生。对于决策者来说,除了必要的勇气和魄力,关键在于懂得如何顺势而为,把人民的创造力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1978-1983)
二、在狂飙突进的多元化浪潮的席卷下,企业家们似乎已经失去了认真、寂寞地做好一个产品的耐心。
三、专注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四、管理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如果你只是这样“浓缩”地学习,然后匆匆忙忙地采取行动,或者是让其他人来对组织进行改造,这简直就是像个“人造的孩子”。
五、伴随着商业繁荣的同时,精神世界和文化上出现了巨大的空虚。
六、历史从来不是按照人们预想中的路线一丝不苟地前行的,更多的情况是,一条又一条的岔路总是在最意外的时刻出现,它让人们的智力和承受力面临极限的挑战。(1993-1997)
七、“不争论特征”:每当某一项重大改革被激烈争论和强行推进的时候,往往成效甚微、陷入流产,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和舆论的紊乱;而当所有争论者已经精疲力竭的时候,改革却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取得突破。
八、中国人的变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会触及一些人和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遭到现有利益格局的反对,因而必然遇到阻力,延缓改革的进展。
九、在某种意义上,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
十、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复兴中,我们做好了应对商业隆起的心理和道德准备了吗?我们会不会陷入自我崇拜的热焰呢?我们学会扮演一个大国的角色了吗?
十一、对一个辽阔而莫测的未来世界,临事而惧,保持必要的敬畏,不是一种怯弱,恰恰是一种成熟的修养。(2003-2008)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