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之六

 新用户7828mnJr 2023-11-06 发布于浙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巴拉契亚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影响自然带数目多少的因素包括纬度和海拔,即热量变化幅度越大,自然带数目就越多,喜马拉雅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所以自然带类型最多。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 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

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

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3.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

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答案】2.D 3.A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既是阳坡又是背风坡,B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 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 800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5.M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土壤类型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属于垂直分异规律。第5题,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M是该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A.水热  B.光照  

C.风向  D.水源

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空间性  D.综合性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据图示信息可知,地形因素是造成该山地牧民季节转场放牧的原因,不同海拔处水热条件不同。第7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特征,本题的转场放牧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整体性

9.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D 9.B

〖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8题,由图可知,碳循环过程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实现迁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将岩石圈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圈中的碳元素(CO2)增加,故选B。

“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

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1.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

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0.A 11.A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的经过的地点分析所在地的气候,得出所对应的自然带。①在德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正确;②在哈萨克斯坦,是在中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草原带和荒漠带,故B不符合题意;③是新疆的乌鲁木齐,是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故C不符合题意;④是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D不符合题意。第11题,从图中可知国际铁路大通道经历了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关联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3.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 

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2.A 13.B

〖解析〗第12题,各要素之间是双向箭头,体现出各要素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3题,水能资源丰富应具备两个条件:落差大、水量大。落差大与起伏的地形有关,①正确;水量大与降水量大有关,③正确。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5.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4.B 15.A

〖解析〗图中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14题,非洲西南部由于受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热带荒漠带(③)呈南北狭长分布,因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第15题,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纬度越来越高,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7.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答案】16.A 17.B

〖解析〗第16题,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17题,自然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首先考虑山体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纬度越低且海拔的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带谱越复杂;反之,纬度越高且海拔越低的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带谱越简单。

费沙岛地处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积岛,岛上拥有沙丘、雨林、河流、淡水湖。结合图形,完成18~19题。

18.对岛上雨林广布的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A.纬度较低,雨热充沛

B.雨林下沙地土壤肥沃,利于雨林生长

C.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D.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19.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与Ⅳ地带比较,Ⅱ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

A.靠近市场  

B.科技水平高

C.土地租金低  

D.草场资源丰富

【答案】18.B 19.A

〖解析〗第18题,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因此B项推断不合理。第19题,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Ⅱ地市场广阔。

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1.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答案】20.A 21.B

〖解析〗第20题,①地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②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③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据此判断,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1题,①②两地一个在我国南方,一个在我国北方,故①②两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②③两地一个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一个在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降水不同造成的。

22.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D

〖解析〗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带性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在山前有水源的地方形成了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4.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23.D 24.C

〖解析〗第23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第24题,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25.有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影响和渗透

B.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不会变化

C.各要素都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D.各要素对整个环境的影响都不一样

【答案】B

〖解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A地出现片片绿洲,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从A到D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________,该坡形成明显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干湿度地带 纬度地带 地方性(非地带性)

(2)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3)南坡 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解析〗第(1)题,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水分差异造成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的,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地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出现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第(2)题,乙图中字母A~D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植被由针叶到阔叶、由落叶到常绿。第(3)题,可以从相对高度和基带类型两个角度归纳。

27.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图________;图乙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出__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乙 纬度地带

28.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规模的扩大,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呈减缓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特征。

(2)试分析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与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答案】(1)整体性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3)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解析〗  第(1)题,防护林建设和湖泊面积缩小减缓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下所示: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减轻→河水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湖泊面积缩小减缓。从中可看出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特征。第(2)题,把握关键信息“自然环境”,依据整体性原理,从气候、河流、水生生物、整体景观等方面分析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3)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进一步加剧荒漠化。

29.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2)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3)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近期大家关注的: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之六

高三文综地理暑假作业之五

复习用图之四:世界地图(一)

2015年9月浙江省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测试卷

学考识记专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地理试卷

重绘解析版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地理试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