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 | 武乡县:黄土地长出“金谷子”

 武乡e镇有好米 2023-11-06 发布于山西

黄土地长出“金谷子”

武乡县深耕小米产业带富一方乡亲

历数五谷,唯粟可当。从明清时期的贡米,到如今走上百姓餐桌;从推着板车叫卖,到搭乘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各地;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农民增收的“利器”,助力乡村振兴的“法宝”……武乡小米演绎了米业品牌化、跨越式发展的传奇。

有“身份”的小米

好山好水出好米。武乡,地处北纬37度植物生长的优良地带,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土壤以红土为主,有着不可复制的古贡米资源,非常适合谷子生长。独有的自然条件,成就了武乡小米的荣光。曾经的武乡小米产业,由于长期缺乏品牌意识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小而不精,品牌杂而不响,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品质优势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而这些,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成为武乡小米产业发展的痛点。痛定思痛,武乡小米开始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品牌“逆袭”。为了使武乡小米“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武乡县以提升地域品牌,创建绿色生态有机小米基地,打造全国首款顶级健康小米品牌为目标,精准制定了“武乡小米”品牌化发展战略,组建了武乡小米推广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开展武乡小米品牌发布会,宣传推广武乡小米。是金子就会闪闪发光。武乡小米的名气越来越大,牌子越叫越响。2017年10月26日,“武乡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专家评审;2018年2月,“武乡小米”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武乡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已建立,“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的品牌效应逐渐受到省内外广大消费者认可。

有“情怀”的小米

对于武乡人来说,孩提时小米焖饭的那缕馨香是记忆深处的一抹乡愁。“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在吃小米的时候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张东平曾是一个上班族,2016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加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种小米最好的肥料就是腐熟的羊粪,这是当地农民在传统种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希望能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原生态的传统耕作方法,最优的种子、肥料,种植出中国一流品质的小米。”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16年成立的太行沃土有限公司注册了“晋皇羊肥”小米品牌。要保证产品绿色有机,必须说服合作农户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此,公司投资50余万元引入视频追溯系统,实现生产基地全覆盖、生产过程全监控;为农民购买播种机、打谷机等农业机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全面推行轮茬种植,对轮种农户每亩每年补贴400元;高价收购谷子,公开承诺,每斤收购价不低于市场价的两倍。2015年至今,晋皇羊肥小米基地建设项目涉及农户614户1687人,合作农户平均户增7000元,相比往年米农收入翻番。如今,走进晋皇羊肥小米基地,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袋袋包装整齐的小米从流水线上诞生,已加工好的小米整齐码放在车间一角。“我们要把小米加工的品质继续提升,做好品牌营销,让武乡小米走得更远。”杜红雁自信满满地说。2018年5月,“山西小米”品牌商标进行使用授权,太行沃土公司成为全省首批可以使用“山西小米”logo和广告语的9家企业之一。一粒米带富千万家农户。武乡县按照“企业+基地+种植大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不等的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260家、小米加工企业30余家,小米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有“责任”的小米

春雪春雨催春耕。踏着初春的微寒,武乡县监漳镇姚家庄村的姚怀新一大早来到谷子地查看墒情,“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雨雪多,是近年来墒情最好的一次,非常适合春播春种。”姚怀新家有8亩地,但因姚家庄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分散不连片,往年的庄稼收成并不乐观。2017年,姚怀新开始种植薄膜谷,技术、种子、地膜、肥料全部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免费提供,新技术能确保土地蓄水,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升。“1亩地最起码能多打200斤谷,按市场价每斤3元钱算,能挣5000余元,在生产成本方面,每亩地能节省300余元,种的8亩谷子今年能增收8000余元。”姚怀新算了笔明白账。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为山窝里的庄稼人带来了希望,旱作技术的革新也让农户们在田地里种出了“金谷子”。“从一开始的不了解,逐渐变成现在的积极种,播种面积由原来的400亩,发展到现在覆盖所有行政村,种植薄膜谷已成为全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监漳镇党委书记魏晓红介绍,在2017年引进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后,种植实现稳产高产,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新技术落地,种出了增收田。县里选优种、做试验,技术逐步成熟,种植项目也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全县有机旱作谷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种植面积达22000亩,涉及全县180个行政村8000余户。项目区全部选用优质谷种、全生物降解地膜谷子专用肥,采用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残膜清除的“六统一”技术,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怀着一颗执着的初心,不负自然的馈赠,不负农事辛劳,无论是张东平、杜红雁,还是姚怀新,他们都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岁月流变,天赋异禀的武乡小米醇香不变,有关武乡小米的精彩更待追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