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5年中日两国各带珍宝参展万国博览会,一个惊艳世界,一个出尽洋相

 科学知更鸟 2023-11-06 发布于河南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日本人制作的鬼工球比中国的多出5层,眼看日本就要拿到金奖,中国人只用一招,就让日本人的作品现出原形。紧接着,日本代表团就被取消参赛资格,在全世界面前出尽了洋相!

鬼工球,又称鬼功球、同心球、牙球,是一种牙雕套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制作繁复,对工艺和技术的要求极高。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中写道:“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

鬼工球是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的,球内套球,逐层镂空,每一层都厚薄均匀,球面上雕刻精细图案花孔,而且每一层都能独立转动,极为精巧。

鬼工球的制作技艺发展到民国时期,以广州最为出名。

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运营,美国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本届博览会规模宏大,共有31个国家参展,展品达20余万件,总参观人数更是超过19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而当时的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露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品达10余万种,重1500多吨,展品来自全国各地。

作为当时广州有名的牙雕大师,翁昭带着自己制作的25层鬼工球,赴美参展。翁昭是广州牙雕大师翁五章的孙子,也是翁氏鬼工球的第三代传人,翁氏鬼工球传到他这代就已经能雕刻11层了。

对于自己制作的第一个25层鬼工球,翁昭甚是满意,他认为这次赴美参展,必能拿下大奖,为国争光。

当翁昭跟着中国参展团,远渡重洋来到旧金山万国博览会现场时,却被日本的一件参展作品吸引住了。

日本的这件作品也是一个制作精美的鬼工球,但层数却比翁昭的足足多出5层,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参观游客,展会评委也更倾向于将牙雕金奖颁发给日本鬼工球。

翁昭细心观察了一下日本的鬼工球,发现了其中的端倪,然后他建议评委将两个鬼工球放到沸水里煮一煮,以辨真假。

评委照做,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鬼工球上的花纹开始脱落,不一会儿便层层裂开。原来,日本人制作的这个鬼工球是用胶水拼接粘合而成的。

而翁昭的鬼工球在沸水中依旧完好无损,沸水煮过后的象牙更加白皙,并且水流的滚动让鬼工球的每一层也跟着转动起来,上面花鸟山水就像活了一样,宛如在水中起舞。

现场的评委和观众都惊呆了,纷纷竖起大拇指!最后,翁昭的鬼工球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而日本参展团则因作弊被取消参展资格,在全世界面前出尽了洋相。

鬼工球技艺传承至今,翁昭的孙子翁耀祥已能在18厘米的牙料上雕刻出62层,平均每层的厚度不超过1.2毫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18枚,为参展各国之首。

在这届博览会之后,中国商品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事实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效果当年就显现出来了。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仅丝绸、茶叶和桐油三项就较上年增加6000万美元。

而中国产的地毯原来每年出口额不到10万两白银,在博览会之后,出口额增加了几乎10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