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丽和高句丽是一个国家么?还傻傻分不清的朋友们,进来补课啦!

 Boss爆史 2023-11-06 发布于山西

在东亚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个名字时常被人们提及,那就是高丽和高句丽。这两个名字在历史上的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然而,它们是否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历史学者和普通民众。今天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高丽和高句丽在历史上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高丽,又称朝鲜,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古代国家,存在于公元918年至1392年。而高句丽,则是存在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从时间线上看,高丽和高句丽的存在时间并没有重叠,因此,从时间上看,高丽和高句丽并不是同一个国家。

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在于,高丽和高句丽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重叠。高句丽的领土曾经包括了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地区,而高丽的领土也包括了这些地区。这就使得一些人产生了误解,认为高丽和高句丽是同一个国家。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那就是:虽然高丽和高句丽的领土有所重叠,但它们的统治阶级、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统治阶级的差异性

从统治阶级来看,高句丽是由扶余人建立的,而高丽则是由新罗人建立的。高句丽政权的创建者是西汉时期的扶余人朱蒙,扶余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朱蒙创建的政权最早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所以称其国号为“高句丽”。而高句丽最早的都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后来又先后迁至今吉林省集安、朝鲜半岛平壤。

5世纪后期,高句丽改称“高丽”,为了与后世的高丽国区分,史学界称其为“高氏高丽”。高句丽自建国后,历代君主就秉承“猥琐发育”的国策,经过数代人的发展,国力变得空前膨胀。尤其是迁都朝鲜半岛后,高句丽驱狼吞虎,吞并了周边很多小政权和势力,并胁迫百济,与它一起数次胖揍新罗。

新罗打不过高句丽,只能俯首称臣,但高句丽亡新罗之心不死,一直在蚕食它的土地。新罗一肚子,便向老大哥中国告状。当时是隋炀帝当政,隋炀帝也不愿意见到周边出了这么一个强大的邻居,便浩浩荡荡带着几十万大军去征讨高句丽。结果高句丽没灭,隋朝却因为过度消耗国力激起民变,二世而亡。

之后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的教训,在征集民夫时采用自愿制度,再加上当时唐朝猛将如云,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灭掉了高句丽。高句丽巅峰时期,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兵力达到60万人。它也是朝鲜半岛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远非后世的王氏高丽可比。

高句丽灭亡后,贵族及大部分富户,几十万百姓被唐朝政府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还有一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其余一小部分融入了突厥和新罗。而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但8世纪以后,新罗王朝与它的老大哥唐朝一样陷入了内乱与衰落。

9世纪末,真圣女王统治下的新罗爆发了人民起义。起义部队中的弓裔和甄萱两人,分别打出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创建了国家(后高句丽和后百济),与苟延残喘的新罗王室分庭抗礼。史称“后三国”。而王氏高丽的创建者王建本是弓裔的部将,因为弓裔猜忌好杀,众叛亲离,他被部将推举为皇帝。有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意思。

因为弓裔当初起义时打着“高句丽”的旗号,所以王建定国号为“高丽”。但事实上,王建所创立的高丽与高句丽几乎没啥关系,他继承的是新罗人的国家。扶余人和新罗人在种族、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扶余人主要属于高加索人种,讲扶余语,信仰佛教和道教;而新罗人则主要属于东亚人种,讲韩语,信仰佛教和儒教。这种种族和文化的差异,使得高句丽和高丽在统治阶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政治和文化的差异性

从政治制度来看,高句丽实行的是君主制,而高丽则实行的是世袭制的君主制。这两种政治制度在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君主制的权力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而世袭制的君主制则将权力分散在君主和他的家族成员之间。这种政治制度的差异,使得高句丽和高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文化传统来看,高句丽的文化主要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高丽的文化则主要受到新罗文化的影响。这两种文化在价值观、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原文化强调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而新罗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的才情和创新精神。这种文化差异,使得高句丽和高丽在文化传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虽然高丽和高句丽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重叠,但在统治阶级、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高丽和高句丽是同一个国家。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也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