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口中的三个“天下第一”清官

 孺佛道 2023-11-07 发布于广东

《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康熙一生大力表彰清官,清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康熙时期。精于治道的康熙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对清官不吝赞美之辞,多次用“天下第一”赞美清官,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

  “天下清官第一”——王言
  王言(1641—1711年),今新干县溧江乡塘边村人。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十八年(1679年)进士。王言一生清白,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治绩显著。可是好人多磨难,那些对王言心怀不满的奸臣,无中生有,诬告王言“家田万顷,奴仆成群”。皇帝听信谗言,将王言革职查办,并指令朝官乔装打扮,星夜兼程,奔往新淦县钦风乡大车里村察访。可他们见到的是王言家“田庐荡废,四壁萧然”,吃的是粗莱便饭,住的是一栋又矮又窄的土瓦平房,妻子正在脚踏纺车,手掰棉花“咿咿呀呀”地纺纱,媳妇正在帮人家弹棉花,连招待这位京都朝官的鸡蛋还是向邻居借来的,不禁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贫寒的贪官!”
  朝官回京伏奏见闻,康熙皇帝听后,又惊又喜,连称:“清官,天下难得的清官!”康熙召见王言,说道:“卿家如此贫寒,天下少有;朕甚怜惜。你要多少金银财宝,尽管开口!”王言伏地回道:“万岁,微臣什么都不想要,只要能给我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声,便心满意足矣。”康熙皇帝完全理解王言的心思,于是令御史拿来文房四宝,凝神屏气,写下了“天下清官第一”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赐予王言,并要将王言官复原职。王言婉言谢绝,执意告老还乡。
  “清官天下第一”——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清代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三十一年补内阁中书。 康熙中叶,朝野官吏贪贿、舞弊之风渐盛。两法总督噶礼更是虎噬狼贪。伯行任江苏巡抚,即发布檄文,严禁属员馈送,并明确指出:“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 1701年,江苏省乡试,副主考官与总督噶礼受贿于科场。榜发,苏州士子哗然,千余人抬财神入文庙,以示抗议。康熙遣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总督噶礼、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共审此案。因事涉噶礼从中受贿索银50万两,审讯月余不得定案。伯行异常愤慨,上章弹劾噶礼的不法行径,噶礼则上章诬陷伯行。审讯官员因惧怕噶礼权势,皆附意于噶礼。康熙降旨:噶礼和张伯行俱解任,交审事大人一并审明。扬州、苏州等郡百姓闻伯行将解职,相继罢市。
  扬州百姓又扶老携幼至公馆,拿水果蔬菜以献伯行,伯行坚辞不受。百姓皆泣曰:“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得已,伯行收下豆腐一块、菜一束。在路途中,扬州士民担心途中有不测变故,数万人集江岸护送。案审结果,伯行应革职治罪,噶礼免议。康熙总算不糊涂,手批不准,降旨,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江苏士民欢声如雷,许多人在门旁写红幅:“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康熙也称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9永宁州(“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他升任四川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离罗城时,他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入情景。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因之百姓在歌谣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为广行劝施,让富户解囊,他更以身作则,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湖北时,依然一捆行囊,两袖清风,沿途以萝卜为干粮。
  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 “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睢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