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万人起义,多数营以上干部走了!多年后,终于悔之莫及!

 冬不拉拉 2023-11-07

1931年12月14日晚,国民党第26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及团长黄中岳的率领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投向红军。这一意外的起义使得红军的总兵力在一夜之间增加了五分之一,令中外震惊。随后,党中央宣布成立红军第五军团,由季振同担任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赵博生担任军团参谋长。这支部队终究是来自旧军队,起义后,他们前往中央苏区接受整训。尽管红军和苏区群众热情地欢迎这些新加入的部队,但在整训过程中,仍有不少营以上干部,特别是军、师直属单位的干部选择离开。起义后,党中央制定了一项政策,即愿意留下的士兵受到欢迎,而想要离开的士兵则会得到路费并受到欢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营以上干部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此外,这些军、师干部在加入红军之前,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而参军后却要忍受艰苦的生活,因此不愿接受这种改变。他们还不愿与家人和亲友断绝联系,这也是他们离开的原因之一。

1.5万人起义,多数营以上干部走了!多年后,终于悔之莫及!

这种“走”现象非常严重。孙毅,当时在红14军担任侦察科长的他回忆道:“有一天,我陪一些营团干部吃饭,看到营团干部一下子走了60多人。我们参谋处一个姓魏的处长也走了。”。结果,只有像孙毅这样家境贫寒且没有太多牵挂的人留了下来。然而,那些选择留下来的人都是精英。孙毅后来回忆起在著名的水口圩战役中:“尽管天剑十分艰苦,红五军团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光我所在的14军就牺牲了1000多人,但我们的士气始终旺盛,没有一个人临阵逃脱,我们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他们的坚持和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在宁都起义的1.5万余人中,单单将军就有30多位。事实上,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许多当初选择离开的人最终成为红军、解放军的俘虏。当他们看到昔日的小部下一个个已经成为红军、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威风凛凛时,他们悔之莫及,内心十分痛苦。

1.5万人起义,多数营以上干部走了!多年后,终于悔之莫及!

这次起义不仅增加了红军的兵力,还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干部,为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干部在经历了起义后的整训和战斗中,逐渐接受了红军的理念和组织文化,变成了忠诚的红军战士。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心是最重要的,只有赢得士兵的心,才能真正获得胜利。红军通过吸收这些起义部队,不仅增加了实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更多的军事和政治干部,为红军的壮大和革命事业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