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诊治,是一件值得一辈子去践行的事业

 CC讲坛 2023-11-07 发布于北京

2023年11月3日,我们失去了一位医学巨匠——汪忠镐院士,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上午,汪忠镐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我们以最深的敬意,缅怀这位伟大的医学家。

汪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血管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由于晚年时被误诊,深深地感受到疾病带给他的痛苦,他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跟他一样被误诊的患者,他不能视而不见,69岁高龄,开始攀登另外一座医学高峰,创立了国内首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经过十余年努力,全国范围的胃食管反流病专科已得到十足的发展,广大患者深受其益。


吴继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


人们对庸医的误诊误治,往往都深恶痛绝,而我的老师,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则说,当人们对一种疾病缺乏认知的时候,误诊也是可以理解的。

汪院士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得从他本人自救救人的故事说起。

2003年,正当非典肆虐的时候,汪院士也得了一个病,他每天被烦人的咳嗽、咳痰所困扰,特别是夜里,他还会出现喉部的憋气,呼吸困难,经常会半夜被送至医院抢救。最严重的一次,意识都消失了,医院给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

每次去医院,医院都毫不例外地诊断汪院士为哮喘,但各种哮喘药物在汪院士身上,并没有起多大的效果。汪院士深受疾病的折磨,但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有一次汪院士参加国际会议,有一个消化科医生cotwal对汪院士说,根据他的经验,汪院士可能得的并不是呼吸道疾病,而是胃食管反流病,因为反流,可以刺激喉部和气管,引起咳嗽和哮喘。

这句话提醒了汪院士,他查了大量的文献,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胃食管。就主动找到消化科,去做了24小时的食管pH监测,发现他的24小时反流次数竟然达到200多次,然后就开始服用各种抗反流药物,症状稍微有所缓解,但仍然很严重。

为了彻底解决困扰他多年的哮喘症状,他去美国做了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这是一种抗反流的手术。术后,症状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

胃食管反流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疾病,为什么会导致一个医学大家,被误诊多年?顾名思义,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以及食管以外的部位,引起的反酸、烧心、胸痛、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引起相关症状可以达到百余种。

因为长期的医学教育不足,及学科交流不充分等原因,该病很容易误诊,患者看病也经常会走错门。类似的误诊案例,在我诊治的患者当中就非常普遍。

我有一个病人,就是因为半夜胸痛去医院急诊,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前降支堵塞80%以上,被放入了两枚的心脏支架。术后症状竟然没有缓解。通过进一步的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检查,才确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最后通过抗反流手术彻底治愈。

那么这个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是有狭窄的,但他胸痛并不是狭窄所导致的,所以放置支架并没有缓解症状。如果放置支架之前,医生能仔细加以鉴别,也许就可以避免放置支架。

另外,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也很容易被长期误诊。我有一个患者,慢性咳嗽竟然长达30年之久,频繁而剧烈的咳嗽,甚至咳断了7根肋骨,长期在各大医院辗转就诊,因为患者从来没有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所以患者跟医生从来没有想到,是胃食管反流导致。

尽管医学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领域。患者的症状,可能在医学文献当中并不常见,再加上医学不断分科细化,这可能是医生忽略了跨领域的综合的判断,因为人体是极其复杂的、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生理结构、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暴露都不尽相同。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症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些误诊是可以理解的。对一个疾病的正确诊断,往往比治疗更重要。只有诊断明确了,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去治疗,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南辕北辙,导致病情轻而不愈,甚至逐渐加重,最后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了救治更多跟他一样的“哮喘”患者,汪院士在69岁高龄开始攀登另外一个医学高峰,他在火箭军总医院创建了国内首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往往源于新的革命性概念的提出。

胃食管反流病的英文名称叫"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为GERD。那么从这个疾病的名称来看,胃和食管都属于消化系统,所以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它就是一个消化系统的疾病

然而,反流物也可以继续往上返到咽喉、鼻腔、鼻窦、咽鼓管等上气道的部位,再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等下气道的部位。

基于以上解剖和流体力学的原理,汪忠镐院士带领我们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就是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英文名称叫"Gastroesophageal Airway Reflux Disease",简称叫GARD,或称为Gard。

那么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创性地提出了GARD的4个分期。第一期叫胃食管期,这一期实际上是反流的源头,就是胃内容物通过贲门反流到食管,然后引起食管的损伤,烧心、胸痛等食管症状。这是我们通常讲的胃食管反流,我们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一部分。

第二期叫咽期,咽喉是处于消化道和气道的交通枢纽上,反流物可以导致咽喉的损伤和异物感,咽痛、咳嗽、声嘶等症状。实际上,这一期的症状也非常普遍,但往往被忽视。经常这种慢性咽炎,其实有50%以上都是返流引起的

第三期叫口鼻眼耳期,返流物到达口腔、鼻腔、鼻窦、咽鼓管、鼻泪管、眼结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损伤和症状。这一期可能都是一些口腔的症状,比如溃疡、反流性鼻炎、反流性鼻窦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耳朵会突然听不到了,因为返流物进入咽喉管堵塞了。

第四期叫喉气管期,返流物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和肺,引起喉痉挛、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等问题。

GARD跟GERD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含义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GARD直接在病名上提高了它的内涵,不再容易被单纯认为是一个消化道的疾病。它强调了反流在气道方面表现的重要性,让反流导致的气道症状不再那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GARD概念的提出也推动了胃食管反流病向多学科合作的方向发展。在2006年,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的联合诊疗模式,联合了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喉呼吸、眼科、儿科、口腔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理科、营养科、中医科等相关的科室,在火箭军总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GARD的多学科的联合诊疗模式。

这种多学科的联合门诊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学科的交流学习,医生受益了,患者也受益了,互相提高对疾病的一个认识。

另外,3年前我有一位医生朋友找到我,他得慢性咳嗽10多年了。

咳嗽主要以干咳为主,偶尔会咳一些白色黏痰,咽喉有时疼痛,有鼻塞、流鼻涕等鼻炎的症状,没有高烧、没有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刚开始的时候,在耳鼻喉科和呼吸科就诊,诊断慢性咽炎和过敏性鼻炎,但诊断来诊断去,就是两个病,还曾经诊断过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但效果不好。反复鼻炎,后来发展到大量的鼻息肉,在当地医院做了鼻息肉的切除,鼻子通气了,但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还在。偶尔喝点酒后,会出现反酸和烧心,但不严重,吃抑酸药能缓解。

这咳嗽已经明显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他在讲台上讲课,经常咳嗽不适,夜间也经常会被一阵阵的咳嗽咳醒,精神抑郁。自己服用了一些抗反流药物,咳嗽稍微有所缓解,但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再,所以后来他找到我,在我们医院接受了一系列的专科检查。除了胃镜发现贲门稍有松弛以外,其他检查都正常。

通过细致地询问病史,我发现他有弯腰时酸水反上来刺激喉咙,诱发刺激性咳嗽。他也不能马上平躺,必须走走路,否则一躺下来胸骨后会有顶胀的感觉。夜间需要将床头垫高,这样垫高以后晚上咳嗽也会缓解。这是典型的反流导致的现象。

通过这几个临床特征,我确定这个病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镜和食管pH监测没有明显的反流证据,但贲门松弛是解剖学证据,松弛贲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反流存在。因此,我决定给他做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后的疗效出乎我们的意料,他的咳嗽症状基本消失了,咽喉疼痛感也没有了,多年的鼻塞、流鼻涕等鼻炎症状也消失了。这表明他以前一直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是反流导致的。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慢性咳嗽的患者,如果长期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一定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性。

即使各种检查都没有问题,也不要轻言放弃。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一旦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些线索,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抗反流手术或内镜下治疗等方法。这样,多年的顽疾也许就能够解决。

但是,在纠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度诊断,把那些原本不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当做胃食管反流病做手术了,那就会给患者造成无谓的损伤。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接待了一个来自云南的患者郑某。郑某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近两年来,一直说自己有食管反流症状,包括上腹痛、喉咙痛、胸闷、胸痛。经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胃镜、食管测压、24小时反流监诊等等,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她也用各种抗反流药物,也没有任何效果,而且症状好像是越来越重。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锥心的胸痛痛醒。

这次来到北京,就是来寻求手术治疗。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胃酸反流病门诊的经验,认为这个病人很有可能是有焦虑的问题。我就询问她,得病情有什么诱因没有,比如说家庭变故、夫妻关系不好,或者有工作压力等等。这一问,患者立马泪流满面。原来她在两年前,丈夫去世了,情绪一直低落,经常是莫名流眼泪,然后逐渐出现上述症状。很显然,这个病人应该属于精神疾病的一个躯体化表现,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抑郁,然后具体表现出各种症状来。

对这样的病人,任何抗反流治疗或手术都不会见效的。有些医生,他就会把病人推荐给精神科医生,进一步诊治,说你这个不是我的病,你去找精神科大夫吧。但是很多病人会很抗拒的,就很抗拒去看精神科医生,他否认自己是精神病。这样他就会失去治愈的机会。我的办法是,就我就把病人留在自己的门诊,告诉他他的反流不严重,不需要手术治疗。他的症状严重的原因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敏感性的提高,尽量开导病人要调节好情绪,放松心情,然后再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症状一般都会逐渐的好转。最后,完全痊愈了。

一个概念改变一片天地。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们的团队已经在全国50多家医院,进行了GARD概念及诊疗技术的推广,填补了这些医院,在GARD多学科联合诊疗方面的空白,影响了一大批医务人员,并惠及当地患者,大大减少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率,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

同时,我们于2016年,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了胃食管反流病学分会。这是国内第一个以胃食管反流病命名的学术组织。2019年,我们又制定了国内首部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并于2022年进行了再次修订。这是我们对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首次系统论述。

另外,近些年,国内各个学科同行,也分别在各自领域,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共识或指南,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过去有的,我们要不断完善内容,过去没有的,我们要加进来。学术组织的成立以及指南共识的修订,大大推动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学科发展,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