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炎药=抗生素?原来药没用,这病是靠自己好的

 文汇秋雨书馆 2023-11-07 发布于江苏

2022年底,82岁独自居住的姥姥(是老公的姥姥,我也跟着一起称呼)眼睛又开始“流脓”了。

姥姥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一直没有说,直到刚刚“阳康”的公公婆婆把姥姥接来家里过元旦,才发现老太太的眼睛已经前所未有的严重了。

图片

连续哭了几天

发现眼前蒙了一层雾

姥姥的眼睛,应该说双侧泪囊一直有问题,总是能挤出脓来。追溯起来,病史大约有五十多年了。当年,因为一些家庭变故,姥姥连续哭了几天,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就发现两只眼睛看东西有些不清楚,好像眼前蒙了一层雾一样。姥姥很奇怪,使劲儿揉了揉眼睛,竟然从内眼角的地方挤出了一大坨黄色的黏稠液体,原来看不清楚是因为有脓液溢了出来,糊眼球上了。

这五十多年来,姥姥眼睛的情况时好时坏,还会有眼睛痒、容易流泪的症状。好的时候大约每隔两三天,就要挤一挤双眼内眼角的位置,挤出一些白色、稀薄的黏液,量不算多;坏的时候,会挤得频繁一些,再用上一些滴眼液,如氯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不建议大家自己随便滴用抗生素)。

图片

每隔2小时

眼角就能挤出黄色的脓液

2022年年底,姥姥的眼睛问题又开始严重了,但家里的滴眼液用光了,姥姥就自己去药店买氯霉素滴眼液,那家药店没有。销售人员说:“我家有3种眼药水,一种7块、一种16块、一种30块,你要哪个啊?”老太太对滴眼液的功能和种类不太了解,根据价格高低,随便选了一个16块钱的,买回家去用了。结果用药后眼睛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姥姥还舍不得浪费花钱买来的药,就这样坚持用了十来天。

结果就是,等婆婆把姥姥接来后,发现她眼睛的情况已经到了不需要挤压眼角,只是眨一眨眼睛,内眼角就能溢出脓液来的程度。婆婆用手一挤,一大坨黄色、浓稠的黏液从内眼角涌了出来,就像一坨鼻涕,几乎覆盖了整个眼球。仅间隔两个小时后,再挤,又是同样的情况。

按照以往的“经验”,婆婆每隔一会儿就给姥姥挤一挤眼角,再滴上一些婆婆自己用的眼药水。

晚上,婆婆和我妈妈视频聊天的时候,顺便说了姥姥眼睛的事情。

我去问了专业人士,得到的答复是慢性泪囊炎,主要是鼻泪管阻塞后,泪腺分泌的泪液不能通过鼻泪管排出去了,泪液变成了一滩“死水”滞留在泪囊里,引起了细菌感染。

图片

泪囊和泪小管(蓝色部分)丨奈特人体解剖学图谱

在治疗上,可以多挤一挤泪囊,然后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来抗感染,不行的话还可以做手术来使鼻泪管再通。但是老人年纪大了,病史也很长,对她来说手术比较痛苦,也不是百分之百成功,有一定的几率复发。另外还可以做泪囊摘除术,术后会经常流眼泪,但是不会存脓了。

我把情况和婆婆、姥姥说了,我们一致认为先不做再通手术了,而且也觉得要是做泪囊摘除的话,总是流泪更难受,最后决定还是先保守治疗,继续挤脓、滴眼药水,观察观察再说。

图片

消炎药=抗生素?

真·“吃”错药了

我:姥姥现在用的是啥眼药水啊?是含抗生素的吗?

婆婆:是消炎的,应该是含抗生素……我拿过来你看看?

我:没事,不用跑了,含抗生素就行。

过了两天,婆婆说姥姥的眼睛好些了,我就没有再问。

老一辈都习惯管抗生素类药物叫“消炎药”,我知道这样说不完全准确,但给家里人纠正不过来,有时候为了沟通方便,也就随着大家这么叫了。我以为婆婆说的“消炎的”也是抗生素,没想到,在这里出了岔子。

大概过了二十天,我又问了问姥姥眼睛的情况,婆婆说和刚来的时候比好多了,但还是没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大概每天要挤一遍眼角,挤出来的东西只是略微发黄。

图片

这时候已经好了很多了丨作者供图

保守治疗的话,也就是缓解症状,只要好些了我就放心了。我随口问:姥姥用的眼药水到底叫啥名字啊?

婆婆一边把视频镜头对准眼药水的包装,一边说:“就这个!这是我那时候结膜炎,眼科医院给开的,还挺贵的呢。”

一个模糊的蓝色小盒子出现在我手机屏幕中,等视频里的字逐渐清晰,我定睛一看: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

???这也不是抗生素啊!这是抗过敏的啊!我的天!婆婆继续念出了药品适应症: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

我眼中的重点——“过敏性”:抗组胺/抗白三烯,这和抗生素抗细菌完全是两码事儿;家人眼中的重点——“炎”:既然是治疗“炎”的,那就是消炎药了,消炎药=抗生素,没毛病……

这概念,太混乱了,看来抗生素、抗炎药物的科普任重道远啊!

抗生素与“消炎药”

抗生素,以前又被称为抗菌素,一般认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事实上,它们不仅能够杀灭细菌,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头孢菌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等,这些都属于抗生素范畴。

而“消炎药”,严格上来说,应该被称为“抗炎药物”。炎症指的是人体应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一般来说表现为“红肿热痛”,可以是感染性炎症,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炎症。而抗炎药物,就是可以对抗这些反应的药物,包括甾体类抗炎药如糖皮质激素,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所以,“消炎药”的作用是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对外来病原体是没有抑制及杀灭作用的,抗生素和“消炎药”不能混为一谈。

姥姥说,刚来的时候就用了四五天这个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感觉没啥用,后来就没再用了。合着这些天眼睛好转了,靠的根本不是抗生素辅助“打怪”,而是挤得勤加自身免疫力的功劳……

前几天,婆婆让公公去买含抗生素的眼药水,公公最后还是买回了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理由是这个贵,90块钱一瓶呢,而常见的氧氟沙星滴眼液很便宜,反正都是“消炎药”,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当然不是,药只有对症才是合适的)……

之后,姥姥用上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眼睛的情况也逐渐好转了。慢性泪囊炎经常复发,几十年来姥姥也已经习惯了,只要不太影响生活就好。

医生点评

郁昕 | 山西省眼科医院主治医师

相信文中姥姥的经历也是很多慢性泪囊炎患者面临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却在不断地反复地影响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中老年女性常见,尤其是绝经期女性。通常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泪液长期滞留在泪囊区,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引起泪囊黏膜感染,产生黏液性和(或)脓性分泌物,形成泪囊炎。泪囊炎症和泪道阻塞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泪囊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包括:结膜炎、沙眼(早年卫生条件差时多见,目前极少见,儿童易感)、泪道损伤、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及鼻炎等;因结膜、鼻黏膜与泪道相连,结膜和鼻黏膜出现炎症可蔓延至泪道黏膜,导致泪道狭窄或阻塞。此外,慢性泪囊炎多见于卫生条件差、风沙大、寒冷的地区[1]。

本疾病的主要表现是:持续性溢泪、溢脓。持续溢泪可导致内眼角局部皮肤湿疹样改变,挤压泪囊区可见黏液性、脓性分泌物溢出。慢性泪囊炎可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称急性化脓性泪囊炎,泪囊区皮肤红(充血)、肿(肿胀)、热(皮温升高)、痛(压痛明显),严重者炎症可蔓延至眼睑、鼻根、面颊部,甚至出现眶蜂窝织炎,并伴有全身发热、畏寒等症状。

值得提醒的是,慢性泪囊炎是眼部潜在的感染源,在受外伤或行眼部手术时,尤其是内眼手术,易造成眼部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可致失明,也是内眼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所以有些老年患者在行白内障或青光眼等手术之前,迫不得已先治疗伴随自己多年却不以为然的慢性泪囊炎。还好,作者的姥姥没有这方面问题。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抗菌、防止泪道黏膜粘连、去除泪囊区滞留物。包括:局部点用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等方法。此方法仅缓解症状,并不能根除病因,达不到真正治愈。滴用抗生素是为了消灭病原菌,像“姥姥”这样随便点用眼药水是不可行的,抗过敏的眼药水也不能消除病原菌。慢性泪囊炎也要注意眼药水使用的时间,一般严重的情况下连续使用一周,症状缓解,就要停用。因为长期使用一种类型抗生素可导致细菌耐药,甚至“养出”更厉害的细菌!

慢性泪囊炎点眼药水的方法也要格外注意,原则是“一洗二按三拨四滴”[2]。一洗:洗干净双手;二按:用干净棉棒按压泪囊区,将存留于泪囊区的分泌物挤出,清除留存病原菌并方便随后抗菌药物进入泪囊区;三拨:拨开下眼睑;四滴:抗生素滴眼液滴入下睑结膜囊,使其顺利通过泪道各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的原理是保证泪道畅通,泪液不容易长期存留于泪囊区。包括: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泪囊摘除术、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置管、高频电泪道成形术联合置管、泪道内窥镜下疏通联合置管等[3]。目前临床上常规开展前四种:

1. 泪道探通联合置管适合轻中度泪道阻塞,泪道探通后将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鼻泪管。若鼻泪管多处阻塞或狭窄,泪道支撑管植入较困难,术后效果不理想。

2. 泪囊摘除是一个不可逆的器官摘除术,术后面部瘢痕及长期溢泪是本术式的不足,其仅适用于医疗条件差的基层医院或受身体条件、经济条件等所限的少数患者。随着手术理念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泪囊摘除术逐渐被鼻腔泪囊吻合术或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所取代。

3. 鼻腔泪囊吻合术即打通泪囊与鼻腔,此过程中需要在泪骨上“打洞”,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留有瘢痕,患者在术中较痛苦,较难耐受。

4.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直视下操作,目前认为其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成功率更高,是当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高效安全的方法[4]。但此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患者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

总体而言,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在随着技术、设备的改进和治疗理念的更新不断发生变化,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个性化治疗,不过分强调哪种方法最好,而是在实际情况下选择最适合个人的方法,才能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爽,陶海,王伟.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40-143.

[2]逄作祥,于海斌. 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 国际眼科纵览,2021,45(02):172-176. 

[3] 吴晋晖,赵世红.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2011,35(02):103-106.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 中国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专家共识(2020年).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1):820-823.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紫衣

编辑:阿令、代天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