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红楼梦》 | 古典名著

 liuhuirong 2023-11-07 发布于湖北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林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却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出自曹雪芹手笔的诗,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与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去看了一遍,印象中觉得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和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红楼梦》这本书就是记录了贾家从繁华走向衰落的家族史.

当第二次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如此感慨?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而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

悲剧的色彩总是笼罩着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我不觉为之一颤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出的社会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那样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

读完,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庆幸我们生活在当今民主的年代.

一部《红楼梦》,多少人为它而垂泪,又多少人为它而感动.

作者 温英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