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 | 且向明月觅心安

 夕妙斋 2023-11-07 发布于上海

/随物志,艺术滋养生活/

图片

对于久居喧嚣城市的人来说,
能够醉于中秋月色,是奢侈的。
中秋圆月,
你多久没安静地看过了?
那是一轮短暂而又永恒的圆月,
我们总想在把酒问月之际,
在微醺中枕月而眠之外,
觅得一份心安。
也许,我们从古人的画中,
可以找到答案。

 沈周的第六十个中秋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中秋之夜,朗月高悬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山水清幽,万籁俱寂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月色在簌簌竹影中摇曳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有竹庄的平安亭里
沈周与友人把酒问月,相聚甚欢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酒过三巡,
六十而耳顺的沈周,望着明月,
不禁想起朝夕相伴的家人,交往亲密的友人,
犹如月落般散去,不禁感慨万千。
多情是明月。
想到是年,发妻陈慧庄的病逝,
在这象征团圆的中秋之夜,
沈周更感到伤心且无奈。
年年此时过中秋,如今换人不换月。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此时的沈周,
感受到了月下时光的孤独。
那是一轮永恒的孤月,
既是天长地久,也是白驹过隙,
众生在轮回中流转,时间在天地间轮回。
看尽潮起潮落,花开花落的沈周,
举头望月之际,在醉意中释然了
随后写下了这首长诗,题写在画卷后:
图片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
老人偏与月相恋,恋月还应恋佳节。
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
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
壶中有酒且为乐,杯巡到手莫推却。
月圆还似故人圆,故人散去如月落。
眼中渐觉少故人,乘月夜游谁我嗔。
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


周而复始,最终归于平淡,
在清静熏醉的状态中,沈周醉月而眠。
在梦乡中,也许沈周梦回到四十多年前,
那是他与陈氏的相识之始,
也是他的心安所在。

 文征明赏月的三重境 

同样是中秋佳节,与老师沈周不同,
文征明的赏月比较特别,
连赏三天,'一见三连'。
图片

文征明《中秋对月图》局部 

在茫茫月色之中,两位高士林下对坐。

图片

文征明《中秋对月图》局部

人生感悟,尽在诗中。

图片

文征明《中秋对月图》局部

文征明写了三首诗,
分别于八月十四、十五、十六各写一首,
记录下当时赏月的心境。

八月十四,佳节将近,
文征明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就像李白诗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图片

月近中秋夜有晖,幽人恋月卧迟迟。

及时光景宁须满,明日阴晴不可期。

清影一帘金琐碎,流声何处玉参差。

酒阑无限怀人意,都在庭前桂树枝。

右十四夜。


八月十五,把酒言欢之后,
文征明抒发思念之情。
此刻同望一轮圆月,
心里牵挂的人是否安好?

图片

银汉无声夜正中,十分秋色小楼东。

空瞻朗月思玄度,谁有高怀似庾公。

把酒金波浮桂树,卷帘清露滴梧桐。

碧云何处人如玉,惆怅东栏一笛风。

右十五夜。


八月十六,圆满之月就要结束,
美好总是短暂的,
文征明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

图片

入眼冰轮积渐摧,白头顾影重徘徊。

极知物理盈当缺,月惜年光去不来。

蟋蟀早将寒气至,芙蓉都受露华开。

殷勤未负花前醉,依旧清光在酒杯。

右十六夜。


中秋之月,月不醉人人自醉。
文征明的三种心境,三重境界,
从感官到感受,再到感悟,
他所感知的明月,
超越了“物的世界”,
进入到生命的“悟境”中。

中庭步月的心安 

相比古人,如今的我们,
生活在各类信息洪流之中,
快节奏的生活几乎让我们喘不过气。
同样的明月下,
我们是否有着和古人一样的心境?

图片

美好的事物不仅仅只是在佳节,
就像明月那样,
其实夜夜有明月,处处有美好。
但为什么很多时候,
我们常常发现不了,体会不到?
苏轼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哲理丰富,发人深思。
同样,文征明在他作品《中庭步月图》中,
用诗画致敬了苏轼这个主题。
图片

文征明《中庭步月图

画中的诗所云:

......人千年,月犹昔,赏心且对樽前客,

愿得常闲似此时,不愁明月无今夕。

十月十三日夜,与客小醉,起步中庭,

时月色如画,碧桐萧疏,

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顾视欣然,

因命童子烹苦茗啜之,还坐风檐,不觉至丙夜。

东坡云:何夕无月,何处无竹柏影,但无我辈闲适耳。


图片图片

文征明《中庭步月图》 局部

文征明在中庭步月,
感悟到了
“愿得常闲似此时,不愁明月无今夕”。
图片
图片

文征明《中庭步月图》 局部

苏轼步于中庭的
“闲人如吾两人”,异曲同工。
原来,“闲适”的心,才是心安的归处,
唯有闲适下来
我们才能真正洞见自己的本性,
摆脱那些名利的诱惑,
才能关注到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
寻回生命的意义,
我们才能体会到古人一样的心境。
人总是被尘世间的“物我”所遮蔽,
对身边美好事物,如月色之美,竹柏之境,
总会视而不见。唯有“闲适”的心,
才能从“物我”提升到“悟我”境界。

图片

你看,此时月正圆,

且向明月觅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

 END 


EDIT   |  酥小猫的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