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湿热证之基础方!石玉书益气解毒汤治验五则

 新宇医馆 2023-11-07 发布于吉林

益气解毒汤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原贵阳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石玉书先生自制方,因黔中湿热偏胜,石玉书先生制该方以治妇科湿热带下病,并将其作为治疗气虚湿热证之基础方,应用范围广泛且收效显著。

益气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芪12g,炒白术12g,黄连3g,黄柏10g,银花15g,厚朴10g,藿香6g,土茯苓15g。

方中黄芪、炒白术益脾胃元气,黄连、黄柏清利中下焦湿热,银花清血分热毒,土茯苓分利下焦湿毒,藿香、厚朴运脾以治中下焦水湿肿毒。黄连、黄柏虽苦寒,少用能健脾醒胃。藿香、厚朴伍黄芪、炒白术能健运脾胃。黄芪、炒白术托疮利尿,助土茯苓以利湿,助黄连、黄柏、银花以解毒。扶正亦祛邪,利湿而解毒,合而观之,是为益气解毒之良方。据药理分析,本方既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效,亦有消炎抗菌之效,对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之迁延性炎症有较好效果。

临床加减应用:气虚甚加泡参;湿毒盛加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热毒重加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水肿去黄连,加茯苓;腰痛去藿香,加续断、苏梗;肾虚加杜仲、桑寄生;血虚加当归、仙鹤草;肢冷脉迟加附子;胸痞加法半夏、枳实、石菖蒲;瘀血加当归、三棱、莪术;湿盛而津液不潮、口舌干燥,稍加石斛、太子参等。

湿热浸渍,脏腑不调,可灵活变换利湿解毒药治之。黄疸胁痛,湿热在肝胆,宜金钱草、茵陈;小便涩痛,湿热在膀胱,宜石韦、萹蓄;下痢里急,湿热在大肠,宜马齿苋、地榆;白带多而浊臭或经来淋漓,湿热在胞宫,宜皂角、胆草;关节肿痛,湿热在经络,宜石见穿、百部;疮疡,湿热在血脉,宜青蒿、千里光;高热、表情淡漠,湿热弥漫三焦,本方去炒白术,加莲子、滑石、地榆等。

感冒(病毒性感冒)

徐某,女,24岁,1989年7月13日初诊。患者不慎受凉,恶风发热,鼻塞流涕,胸腹稍痞,服银翘片、牛黄解毒丸,注射青霉素等药,月余未能好转。就诊时发热虽退,恶风反甚,清涕常流,鼻塞头痛,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胸闷气短,四肢疲软,身困嗜卧,出黏汗,口不渴而心烦,小便量少而黄。舌胖,苔白腻而舌根微黄,脉沉弱。

诊断:病毒性感冒(元气不足,暑热挟湿)。

处方:黄芪15g,炒白术12g,藿香9g,黄连3g,土茯苓15g,青蒿12g,厚朴9g,黄柏9g,银花12g。

服药2剂后,微汗出,汗已不黏湿,恶风已解,精神略振,脉稍起,小便量略增。守原方加薏苡仁12g、连翘9g。3剂后腻苔退,精神清爽,症状痊愈。

按 正因邪侵而虚,邪因正虚而受。感冒日久,徒祛其邪所不能愈者,以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也。暑日之感冒,因常挟湿,每多耗气,以致精神不振,四肢疲软,而感冒诸证,久不得解,正宜益气解毒汤。加青蒿外透在表之余邪。一九九零年夏,有数十例病毒性感冒,辨证均属气虚暑湿,悉用上方取效。

湿温(伤寒)

王某,男,24岁,1986年9月16日初诊。患者高热1周,服病毒灵、氨苄西林治疗无效,服白虎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也无效。体温40℃,高热稽留不退,明显恶寒,腹胀,频有便意,全身疲软,极为倦怠,以致无力坐起。听力减退,表情呆滞,肤色苍白有冷汗。舌暗红而胖,苔白腻,脉濡微数。肥达氏反应:O凝集效价1:160,H凝集效价1:320,白细胞3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58%,淋巴细胞42%,嗜伊红细胞0个。

诊断:伤寒(元气困顿,湿热弥漫三焦)。

处方:黄芪12g,黄连5g,黄柏9g,莲米12g,厚朴9g,银花15g,土茯苓15g,藿香6g,滑石18g,地榆12g。

药后得微汗,肌肤暖,冷汗收,体温退至38.5℃,小便渐多。连服7剂后,精神振,高热退,后用竹叶石膏汤调治而愈。

按 中气易为湿热所困阻,更易为湿热所伤耗,益气解毒汤甘温、苦寒、渗利并用,可补益困顿之元气,宣透其弥漫三焦之湿热。黄芪微温之性,于此时并不碍邪,反利气化。湿温病势缠绵,浊邪久滞气分不解,其倦怠之表现突出者,益气解毒汤切于实用,似与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同法。地榆利湿、清肠解毒,于伤寒有特殊治疗作用,故用之。

淋证(慢性肾盂肾炎)

王某,女,42岁,1989年11月3日初诊。5年前急性起病,尿频急而痛,伴有寒热,经治疗后好转,然此后常发作尿路刺激症状,劳累后尤易出现,屡经治疗,不能根除,体质渐弱。刻下:尿频而急,余沥不尽,四肢疲软,无力劳作,腰酸胀,下肢轻度浮肿。舌胖淡,苔黄腻,脉细弦。尿检有大量脓球及白细胞。

诊断:慢性肾盂肾炎(中气不足,膀胱湿热)。

处方:黄芪15g,炒白术12g,续断12g,黄连3g,黄柏9g,银花15g,土茯苓18g,藿香9g,厚朴9g,桑寄生15g。

连服20余剂,尿清畅,镜检正常,饮食增,精神体力明显恢复,嘱以此方制成散剂,服月余,感觉甚好,其病未再发作。

按 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常为下焦湿热之患,然病程绵长,迁延不愈者,常应考虑清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致浊邪留滞。欲除久滞下焦之浊邪,宜升提上焦不足之清气。观察数百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多系气虚而膀胱湿热病理,用益气解毒汤有平和而稳定之疗效。此类病症,多有肾虚,宜加桑寄生、续断、菟丝子、杜仲等平补肾气之药。

带下病(子宫内膜炎)

张某,女,32岁,1989年3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白带量多、清稀如水,妇检结果为子宫内膜炎。西医抗炎治疗3周无效,用完带汤、补中益气汤健脾利湿,服20余剂无效,刻下:头昏气短,眠差,倦怠,腰痛如坠,经来淋漓,10余日始净。舌淡有齿痕,苔稍腻,脉细软无力。

诊断:子宫内膜炎(中气虚弱,胞宫湿热)。

处方:黄芪12g,炒白术12g,当归9g,泡参15g,桑寄生15g,黄连3g,黄柏9g,土茯苓15g,厚朴9g,藿香6g,胆草9g。

5剂后白带减少,头昏气短等症状好转,下肢浮肿渐退。继服12剂,子宫内膜炎症痊愈。

按 白带量多、清稀如水,体质虚弱,以脾肾不足、寒湿下注论治无效,大量白带分泌,多系局部湿热浸淫所致,益气解毒汤补益中焦脾胃正气,升散中焦之湿邪,清利下焦之湿毒,与其病机相符合。仅补益或利湿解毒均不适此类证候。

带下病(宫颈癌)

涂某,女,65岁,1987年1月21日初诊。患者半年前阴道不规则出血,腥浊之血带混杂,缠绵不断。妇检:宫颈表面溃烂坏死,触之渗血,活检结果为鳞状细胞癌。刻下:面色苍白,全身虚肿,神疲畏寒,少腹刺痛下坠,小便黄赤、淋漓不尽。舌暗淡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诊断:宫颈癌(元气不足,湿毒结聚)。

处方:黄芪15g,薏苡仁15g,制附子9g,土茯苓15g,桑寄生15g,厚朴9g,半枝莲18g,蛇舌草18g,紫花地丁15g。

10余剂后,白带量多而出血减少,腥浊之气稍敛,小便清,不甚畏寒,守原方加减60余剂,症状基本消除,妇检结果示:宫颈表面无溃烂及坏死,无脓血性分泌物。随访6年,仍健在。

按 此例有明显气虚表现,其宫颈糜烂坏死部分,应视为湿毒下注结聚之特征。畏寒脉沉,故用附子,癌症顽固,多用黄连、黄柏易耗伤本来已虚之阳气,故选用性味淡寒、有抗癌解毒作用之蛇舌草、半枝莲、紫花地丁。薏苡仁健脾,类同白术,又能渗湿解毒、排脓抗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