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五百万年后的世界3——解冻的极南之地

 汉月银山 2023-11-07 发布于陕西

时间:3500万年后,地点:南极大陆

3500万年后,南极大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南极大陆逐渐向北运动,南极半岛和南美最南端再次连接在一起,这次连接彻底改变了洋流,使得本就较为温和的南极大陆变得更加潮湿温暖。此时的南极大陆几乎到处都是针叶林,靠近南美的地方甚至有季节性的阔叶林,在夏天,这里的有丰富的动物群落,然而寒冷的狂风一次次吹过,这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南极的动物该如何应对寒冷的冬天呢。

这是一群南羊豚鼠,大约40-60公斤重的啮齿类,它们扮演的角色很像鹿或者羊,身躯高挑,善于长距离奔走,头顶上还有一对短小的、不分叉的角,它们的脚趾数量减少,中间那两个脚趾开始硬化变大,形状越来越类似蹄子。此时已经进入了秋天,树林中那些低矮的蕨类和草丛将被冰雪覆盖,这里的一切都会陷入漫长的冬夜之中,植物也会停止生长,进入冬天之后食物就明显不够了。

南羊豚鼠

成群的南羊豚鼠经过干涸的河谷,随着天气转凉,它们汇集成这样的大群,向更北方的温暖地区迁徙,它们甚至会迁徙回南美,一些其他的走兽也加入兽群,最外围还跟随着一些竹鸻,这些比美洲鸵略大的素食陆行鸟是早期在南极大陆演化出来的,它们扮演的角色就和美洲鸵类似,以低矮的植被为食。

竹鸻

由于南极过快的解冻,拓殖内陆的滨鸟要比南大洋需要乘风巧合的雀类和秧鸡更早占据陆地,但随后连接的路桥使本土鸟类冲击食物链顶端的尝试到此为止。阻碍者并非哺乳动物或是仍被低温压制着的爬虫类,它们也是鸟。

一簇低平的灰色冠羽从一侧高岸上的灌木丛中现出,随后是尖长带钩的喙和青色的眼圈,南极大陆的霸主出现了,不过现在并不是开启一场狩猎的时候,嘴边没有彻底擦干的血迹证明了它刚刚捕获一头猎物,还没有吃完。这是南极猛鹃,身高2米有余,体重150公斤,它的身后站着两只体型小一些的南极猛鹃在抢夺猎物的一条后肢,这是它的雏鸟,雏鸟虽然是今年春天在南极出生,还比母亲矮上一头,但已经很像一只成鸟的样子了,只不过还不具备捕猎的技巧,如果有机会,母亲会带着它们捕猎,但更多时候靠抓小动物和蹭剩饭。南极猛鹃的祖先是北美洲走鹃演化出的猛鹃类,在极短的时间大型化并迅速将由陆桥南下南美,又有一些种类迁徙到南极。眼下它的意图很明显,趁着兽群过境尽量多的捕猎储备能量,而随后自己也将带着雏鸟沿着这条迁徙路线北上。当风雪到来,南极大陆上存留的猎物不是太小太会躲藏,就是过于巨大强壮,让这个体格的掠食者望而却步,再加上猛鹃这一族一直没有很适应的低温气候,这里无论如何也不是个过冬的地方。直到冬天结束,南极猛鹃会再次跟随猎物回到南极,雏鸟也会离开母亲独自生活,再过一年后它们便开始求偶了。那时它们的母亲要照顾新一批雏鸟了,正值夏天的南极不仅相对安全,还有丰富的猎物。

南极猛鹃

北部阔叶林的果树结出了大概是今年最后一份果子,许多小鸟正忙着做迁徙准备为自己增肥,但长眉鹰鹂并不吃果子,它比起祖先更像是现在旧大陆一些猛禽化的鸦科,已经成为了食肉的狩猎者,盯着的是在树皮间寻找昆虫的一小群䴕雀,随时准备抓准猎物的一个疏忽展开攻击。

但也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离开南极,南极这片区域居然有陆鳄,当南极和南美的陆桥彻底形成后,一种陆鳄也从大本营南美来到南极,并演化成南极唯一的一种陆鳄——寒铠古鳄。由于受到南极寒冷气候的影响,寒铠古鳄并不是很大,平均60公斤,最大也只有140公斤。寒铠古鳄拥有非常厚实的鳞片,可以抵抗南极猛鹃的攻击,但这是用机动性换的,它们扮演着食腐动物和抢食者的角色,大多数时候以腐肉维持生计,但有时也会捕捉一些水生动物。此时气温越来越低,作为变温动物的它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洞穴,在洞穴中冬眠扛过严酷的寒冬。

寒铠古鳄

这只寒铠古鳄急于寻找冬眠洞穴,它扒开了一处洞穴上覆盖的植被,但很快洞穴就发出一阵响亮的嚎叫,很显然这个洞穴已经有主人了。占领这个洞穴的是一只大个体雄性南极罴鼬,它体重接近200公斤,它们是杂食性的机会主义者,是扮演着类似黑熊生态位的巨型鼬科动物,从植被到动物尸体都在它们的食谱上。此刻,它们也需要寻找过冬的洞穴,于是开始和寒铠古鳄争夺洞穴,这只雄性南极罴鼬体型很大,它成功守住了洞穴,但是不到100公斤的小个体南极罴鼬就得当心了……此外,南极罴鼬也不会容忍和除自己幼崽以外的同类分享一个洞穴,但是寒铠古鳄对此并不介意,如果这个洞穴已经有了两条以上的寒铠古鳄,那南极罴鼬会果断地放弃。尽管南极罴鼬更加喜欢寻找现成的洞穴,但是它们继承了祖先美洲獾的一项技能——挖洞,实在找不到就自己挖一个。

有意思的是,南极罴鼬和寒铠古鳄的冲突除了体现在争抢冬眠洞穴,南极罴鼬还经常偷吃鳄鱼蛋,为此雌性寒铠古鳄也演化出了御敌策略。雌性寒铠古鳄一年能生很多蛋,并且不会产在同一个窝中,从春天一直到炎炎夏日,它会挑不同的地点产蛋,位置也相对隐蔽。而且两者还经常抢夺尸体,甚至有可能大打出手,不过眼下它们俩还是先找到合适的洞穴要紧!

南极罴鼬

有些动物既不迁徙,也不冬眠,它们早就有了其他的生存策略。

南极巨雁是南极本土动物,在陆桥形成之前它们的祖先便在南极演化,为了适应逐渐融化的南极,它们越来越大,逐渐失去飞行能力,并以南极茂密的针叶为食。南极巨雁体重超过半吨,它的脖子又长又灵活,加上发达的腿部,可以够着树枝。事实上它们就是以针叶为食的,为了消耗营养低下并且坚硬难消化的针叶,它们长着一个巨大的体腔,并且会通过吞下石块的方式来研磨食物,它们并不咀嚼食物,而是直接吞下,让胃和吞下的石块处理食物。南极巨雁的翅膀并没有退化,而是非常强壮,翅尖非常坚硬,用于防御捕食者。

南极巨雁

不仅是本土演化出的素食者,从南美进入南极的动物也有尝试以针叶为食的,厚唇驼豚鼠也以针叶为食,它们身材高大,体重可以达到1吨,是南极最大的动物,厚实的嘴唇用来取食高处的针叶,它们的门齿会不停地生长,臼齿非常宽大,并拥有发达的咀嚼肌,甚至可以嚼碎松枝。

厚唇驼豚鼠

也不是所有留在南极的素食动物都依赖针叶,寒爪犰狳这种低矮的动物可够不到松枝,它们用爪子挖开厚厚的积雪,以积雪下的植被为食,食物匮乏时甚至会挖树根吃。不仅如此,寒爪犰狳还非常善于储存脂肪,寒爪犰狳入冬前体重可以飙升到700公斤,而第二年春天有些可能已经不足500公斤了。寒爪犰狳行动也相当迟缓,它们用厚实的背甲和头骨抵御捕食者的攻击,遇到捕食者时,只要往地上一趴就能让捕食者望而却步。

在寒冷的冬天,有些动物离开了南极,有些动物留守在南极,可是有一些动物居然在寒冬之际返回南极。随着风雪而来的除了少数更南部的冬候鸟,还有一些来自海洋的迁徙者,比帝企鹅还要大不少的南方巨喙海雀算准了这个时间,它们的身高1.6-1.8米,体重超过120公斤,肥硕的身躯用于抵抗严寒。冬季较大型的陆上捕食者要么迁走要么冬眠,剩下的对它们造不成威胁,再加上海洋中在附近海湾积累的鱼群和冰下大量的磷虾,这正是养育幼鸟的好时节。这种大型潜水鸟证明了海雀已经全面占领了南半球,并且完美的替代了曾经企鹅的位置。而在它们的身边,还有不少小一些但是也足够能撑过冬季的近亲也抱着同样的目的前来繁殖。

南方巨喙海雀

这便是3500万年后的南极,此时的南极早已不是曾经的白色沙漠,随着南极不断向北移动,南极的物种多样性将会越来越高,这里发生的演化故事也将越来越精彩!

感谢喜欢大猫咪的癞皮狗、冈瓦纳舌羊齿和跑跑散人Dominnic兰对我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