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一线教师该怎么做?(上)

 康老师心育 2023-11-07 发布于河南

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入手,有所作为。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大政方针,不跑偏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

尤其要了解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这是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政策性文件。

文件中非常详细地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这里要强调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心理异常的学生。

还强调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更有现实意义。

在我近两年接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中,多数学生是因为厌学逃学、进不了学校来求助的。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对于这些本来心理素质就不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弱),已找不到成就感,老师的强压式应试教育,是重要原因。

不少教师在所任教的学段里,竭力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牢牢地死困在教室里、作业里和考试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厌学等状况,还口口声声地说为了学生的未来,但殊不知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未来对学生、学校、老师,甚至生活本身的态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连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政策要求都不知道,还一味地强调成绩,这不是在诲人,而是在毁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还提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甚至细化到各个年级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就像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一样详尽。确实方向性很强。

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像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一样,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以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是有益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学科教学之中的,是真正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的。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教育教学没有跑偏,不在当下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迷失自己,伤害孩子,而不自知。

二、重新回归人的教育上,不物化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是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虽然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育,但作为育人育心的教师,更应该将自己的教育回归到人的教育上。

不能把学生当作是自己谋取成绩,获得教师个人荣誉的工具,是只知道学习的工具,是可以随意被管控的玩物。

只有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上,才能让教育实现真正的价值。

大家都熟悉这句话: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很有诗意,大家也在多处引用,但真正让教育回归其真正的本质,还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不只是喊口号,刷标语,而是真正朝着这一愿景去做,这才是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一线好教师。

这些都是在提醒每个一线的教育者,把学生当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

三、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能看见

我们再深入讨论一下教育要把学生当作人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人,不只是作为群体的人,一线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即每一个不同的学生。

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学习特点、学科偏好……

老师要想帮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就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看见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促进他的发展。

而不是一刀切地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

每一位老师都要对班里的学生给予关注,建立问题家庭、特殊家庭学生档案,这些家庭有容易出现心理异常的环境,建立档案可以更有效,有针对性地监控学生的成长情况,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