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评快论】文学梦,我的梦(魏然)|第2期

 阿拉善文学 2023-11-08 发布于内蒙古

【短评快论】

2023年第2期

阿拉善文学

阿拉善文艺评论家协会




本期品读作品

作品名称:《文学梦,我的梦》
题材类型:散文

作者简介:魏然,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文学》总编辑。

点击阅读作品原文:

【原创】内蒙古|魏然:文学梦,我的梦

魏然

作者

这篇文章是某一天有感而发,写完存在了笔记本电脑上,昨晚因出差,才有时间打开笔记本电脑,发现当时所思所想,现在也没有变,看样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至少是自我时间考验的一篇小文。遂转给华年,嘱咐他稿源少的时候填缝,没想到他连夜发了出来。承蒙大家厚爱和看在几分薄面的点赞。谢谢大家!
文章刊发后不久,看到文末文友们的精彩留言,我有点脸红,首先感谢大家热情的评论以及对我的鼓励,褒奖,大家都费心了。想说的是这是一篇极其普通的所思所想小散文,写的很随意,其中缺乏文学性是硬伤,可以讲就是流水账。其次我觉得大家都给我几分薄面,都在鼓励我这个抱薪者,但都过于溢美和美化我了。华年征求我意见让我的文章当做这期的评论主题练笔,我是同意的。能够为大家提供练习评论的机会我在所不辞,但大家都抹不开面子,都是赞美的话,使我很难为情。其实我最想听到的是批评之声,是想唤醒大家真正回到评论的本质上来——挑毛病。所以在这里恳请大家在后续的评价里,客观兼而试着从我开始批评,向我开炮,那么我成为众矢之的的意义就有了。

1


梦想的本色

司建新

梦想的本色其实就是一种执着、一份坚守。风雨袭来时,我自岿然不动,为梦而战;逆水行舟时,我们总会逆流而上,为梦而不懈奋斗。彩虹初现时,我们为梦而微笑;阳光灿烂时,我们为梦而荣光。——梦想,永远在路上;逐梦者,总是永不言败!
品读魏然先生的闲来之笔文学梦,我的梦让我眼前一亮,惊喜之余,又让人感慨万千。
作品读来别有韵味,既读出了作者的心若止水与心平气和,又品到了作者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文学的酷爱与逐梦心路历程,堪称榜样,给人以无限力量。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事张扬、默默追求是力量,不为名利、只为那份热爱是力量,不求奢华、只为无私耕耘于阿拉善文学这片沃土更是一种“洪荒”之力——他总在为阿拉善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奉献着生命力,那些都是用汗水和心血堆积而成的,是难以斗量的,是一种倾注,而不是随波逐流。
从阿左旗文化馆做起,聚沙成塔,他担任了阿左旗文联副主席,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因为舞台更大了,追梦的力量更足了。据我所知,“苍天的驼羔”曾是阿拉善很好的一枚文学艺术符号,是阿拉善与其他相关省区诗人诗歌交流互动的一个品牌,也曾在中国文学的长河里“断流”过,魏然却一直为之奔走、为之坚守着。对仓央嘉措、阿旺丹德尔的潜心研究与积极推崇,更是在对阿拉善的优秀传统文化做着应有的努力与传承。在阿拉善文联工作的几年里,他更加投入,总是马不停蹄地准确把握和弘扬着时代脉搏,围绕展现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以及中国书法的宽广魅力,组织并主办了多次书法展、绘画展,为阿拉善的名家名作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不论是中国的大家名家,还是阿拉善本土的名家,抑或是普通老百姓的书画作品,都有机会登上这方“大雅之堂”,共同展现中国味道、阿拉善味道,畅叙阿拉善情怀;在这里、在魏然的胸怀里,没有歧视,只有激励与鞭策。难怪每一次都会赞声雷动哩!
这便是梦想的本真,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攒,更是对那份梦想的无限执念。只不过是作家本人因为体制内那些繁文缛节所限,无法拨冗,无法全力以赴去展示自己的梦想罢了。而今天,却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快了,魏然先生很快就会从幕后走向台前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并以一个个逐梦者的身姿期待着他的翩翩起舞与厚积薄发。
那么,就让我们从五湖四海走来,一起汇入阿拉善文学艺术的滚滚洪流,携手奔赴梦想的彼岸吧!

2


坚守文学梦想

----读魏然《文学梦,我的梦》有感

曾令飞

好长时间没有见到魏然的作品了,下午,从朋友圈上看到他的散文《文学梦,我的梦》后,多少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欣喜感,点开后,眼前更是一亮。文章用笔轻松流畅、诙谐幽默,全文用自我调侃式的语调讲述了作者与文学的情缘,尽管起初有一份偶然,一份无奈,一份被迫!但在看似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内心一点点被文学浸染俘获。那种心情坡像旧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女子,阴差阳错地嫁给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谁知,婚后,与那个陌生的男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操持了一段时间的家务后,居然爱上了这个男人,爱上了这个新家。不知这个比方用在这里恰当不恰当。总之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之余,也被作者的才气所折服。
魏然的这篇散文《文学梦,我的梦》,文章篇幅不是太长,通篇没有道德说教,没有大道理,没有虚张声势,故作矫情,而是始终以一种轻松平和,略带调侃的方式讲述自己与文学的情缘,虽说在情节设计上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但读起来却有滋有味,让人产生一种阅读的愉悦感和美感。真的,说实话在本土作家中,能让我认真读下去的散文,还真是不多。可以说,这篇散文是近一段时间内阿拉善文学界中,少有的一篇精品力作。
一篇散文不论是写人还是写事,能够打动人,能够吸引人读下去,能够引发人们的回味与思考,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我想除了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外,其内涵一定是丰富的,饱满的,真挚的,一定是能够打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源自人性的真善美,对人物的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当然这份情感是源自心灵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故作矫情。
魏然的这篇散文《文学梦,我的梦》成功之处,就是用心用情,用真情实感来讲述自己与文学的结缘以及成长经历。作者踏入文学圈子虽说多少有点命运的安排,但他没有辜负命运的这份眷顾,无论是连续筹办四届全国《苍天的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还是著书立说,主编《阿拉善文学》,从事日常繁杂琐碎的公务,始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地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用心用情接近文学,在文学中浸染、生发,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迷恋上文学。春华秋实,一个人只要坚守梦想,用心用情努力去做一件事,命运就不会慢待他,就一定会收获希望。
尽管前面的文学路还很漫长,还有待魏然继续前行,但我想只要脚步不曾停歇,只要心怀梦想,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也希望今后,能够读到魏然更多的优秀作品。
文学梦,作家梦,是许多热爱文学的人一生追逐的梦,尽管这个梦,像一个妩媚明艳的仙女,高贵神圣,总是飘飘渺渺,对我们若即若离,高不可攀;让我们又爱又恨,痛着累着;让我们一次次失望伤心,一次次地怀疑人生,但又让我们一次次重新燃起希望与梦想。文学需要勤奋,更需要天赋、想象与阅历。也许,我们许多人,这一辈子也成不了作家,实现不了文学梦。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昙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要写出了,就是成功。正是有了这个文学梦的引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才不曾停歇,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内心才变得如此充实。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怀抱文学梦想的人都是一个成功者。让我们坚守梦想,敞开双臂,拥抱文学吧。

3


.
温智慧

我看了魏然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他作为左旗文联和目前盟文联的一位文学组织者,功莫大焉。
成就了别人多少文学梦想,这梦想也正是他的梦想。
文中说到他对文学的理解,与文学之间的机缘,情真意切,他并不是表功,也不是委屈,而是一场真诚的面对,我们作为时代和社会的一员,有时心中的梦想和理想的自由是要服从时代和社会的,社会和时代不会纵容我们的任性,所以遵从这个时代,遵从社会是每个人的不二选择。
看了魏然对大家跟帖评论的态度,更能表现出他的谦恭与坦诚, 其实他的文学梦想是瑰丽无比的,他所做所为正是点燃梦想的烛火,他有谦逊的态度,有抱薪添火的情怀,还有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执念与全然的认知,正因为如此他的文字流水行云的自然,有真情有实感,借用一个大词“有文艺命运共同体的格局与望远”是可贵并难能的,我认为他接受大家发自不同内心视角的赞美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大可不必客气。
用他的文字给大家提供练笔的动能,是他又一份辛勤与付出。
在这里,我要说大家对他发出共同奔跑的邀约,无论什么形式,奔跑的姿态都是那样富有力的美感和青春的激情!
我们更应该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所长和所爱,培养成一幕人生风景,滋养各自的灵魂。
不失是我们人生中一道精神富裕。

4


文学——最为珍贵之物

——读《文学梦,我的梦》有感

张瑞芳

秋末初冬,阿拉善的大地被一场初雪笼罩,欣赏朋友圈的雪景,也精读一篇美文《文学梦,我的梦》。
谁都有梦想,只有有向往和奔赴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吧。
魏然秘书长这篇文章,全文渗透着力量与向往、经历与奔跑、赋能与成就。文章风趣、活力、真挚、浓情。
在努力追光的年龄,谁的生活不是摸爬滚打,而在上天眷顾下,作者在四年个体户的某天能够拥有旗文化馆的干事,而且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承办四年的蒙古语诗歌大赛,虽然听不懂一句,却依然事无巨细,拼尽全力。这是怎样的文学情怀与挚爱?不仅仅如此,为了《苍天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这一品牌的延续性,从申请资金到协调各方事项,征稿、评选、直播、金灿灿的奖杯……每个环节都印记着对这一文化品牌传承、延续的汗水和奔波。这难道不是对文化炽热的爱与成就?
在著作《从布达拉宫到阿拉善广宗寺——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与阿旺丹德尔——两位名人在阿拉善》这两部书里,那些走过的路,品过的资料,细阅的资源,反复考证的古迹都是文学路上不可复制的经历和养料啊!而《阿拉善文学》季刊,又成就了多少阿拉善本土作者的作家梦。
文中这样说:“我的梦,是文学梦,作家梦。文学与我的缘分这么紧,这么密。文学从未曾抛弃我,总是在我唾手可得的地方,对我招手……”
而我想说是,作者总是在每个举手投足间将文学情怀融在生命,刻在梦间。不必惊慌,不必急躁,那个文学梦依然伴着作者成长每一天。
这篇文章是娓娓道来的执着,是诚挚渴望的向往,是全新自我的自省,是认真总结的自律。
我们都有各自的文学梦,在这条路上,努力追光,互相点亮。用你心中的温暖烛光,点燃你周围的另一支烛光,这世界就亮了起来。
秋末初冬,一篇文字醒然的文章,打动着阅读者的心,愿我们都被岁月温柔以待,藏起时光里的褶皱,在文学里依托那份写作梦,成为更好的自己!

5


文学是一种内心的情怀

汤希斌

拜读魏然老师的散文《文学梦,我的梦》,语调轻松自然,行文调侃幽默,读罢让我会心一笑,结识这个兄弟,值。这篇文章,老兄回顾了自己走进文学的经历。真实,自然,有趣,富有亲和力。没有优柔造作,没有故作玄虚,没有耳提面命,只有真诚的叙说。真谓:真情练达即文章。
魏然是因为摄影走进文化馆。兄弟走进文学,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一个人一旦拥有悲天伶人的情怀,一定具有一个作家的潜质。他喜欢吹笛,喜欢书法,时常在朋友圈里晒作品,其实他一定在寻求一种关注的力量来激励自己。今天晒文学作品,一定是因为一种文学的情怀,文学的种子在他心扉开始发芽成长。尽管他时时服务于作家画家书法家等艺术家。从事文联的行政管理,难以全身心的搞文学创作,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保持一颗童心,一种文学的情怀,难能可贵。
文学滋养精神,文学使人纯粹,文学之路使我们内心富有。使人更容易摆脱苟苟营的纠缠。身边有很多从事文学的朋友,总激励我去阅读,写作,修身养性。魏兄是我们作协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兄弟。他的文章真实自然笔触细腻,犹如一股清流浸入心扉,激励我,走进文学,热爱文学,用文学的情怀,去读书写作,教书育人。

6


梦醒时分那梦还在

——浅谈魏然老师«我的梦,文学梦»

赵晓华

魏然老师的文章«文学梦,我的梦»阿拉善文学微信公众平台新鲜出炉,初读觉着刘玉清老师小说«我的爱情生涯»中的文联干部形象栩栩如生起来。文联干部的身份加上风趣幽默的笔触,妥妥一部自我文学修炼史,萦绕着魏然老师将为其奋斗一生的文学梦。
那梦在哪里?魏然老师回忆着他与文学之间的关联,如此近,如此唾手可得。他轻描淡写追梦的过程,也没有将梦描述的神圣而虚幻,而是把梦变成了一份工作、一项任务、一本未发表的书……惆怅里带着些许对文学热烈的爱和深深的痛。
他还在梦里吗,那梦有多远?他很沮丧,他像是失去了他的梦。但依我看,他的梦还在,只是洒落在成就他人的天梯上,像一颗颗种子培育出更多的梦生根开花,由弱变强。
他是一位文联干部,他不该有文学梦吗?不,他值得拥有!文学系科班出身,看过司汤达的«红与黑»,读过莫言的«红高粱»,在路远«平凡的世界»里品读人生,随王维的诗探寻远方。梦开始的理想花园依旧留有一片安宁与美好。然而,正如魏然老师的自我反省,他的梦被锁在时光的长河里,蹉跎在为他人披上嫁衣搭台唱戏的岁月中。一言难尽道不尽文联干部的初心起源和未卜前途,他迷茫着、焦虑着、困惑着……最终以一篇自我剖析名正言顺的正骨疗愈。即使指缝太宽,时光容易溜走,唯有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读这篇文章犹如一句歌词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既听感。跟随作者认真梳理自己一番,发现文学梦我也有,只是缺乏像魏然老师直抒胸臆、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真实,不就是梦想花园里那一株秋天的蒲公英吗?没错,我们都有梦,梦醒时分,请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文化皆苦旅,所幸你我同路人!

7


读《文学梦,我的梦》浅感

李玉秀

都说,阅读就是学习知识,扩展思维,体验文字美感,寻找自己的影子。在学习阅读过程中,总有那么一句或一段话很契合你,会说到心坎上。这不魏然老师就因看到一段网语便有了一篇美文佳作。
阅读《文学梦,我的梦》颇有感触。是啊!谁不曾有过初心梦想,区别就在于是否追逐,坚持。
通过阅读,深感魏然老师醉心于文学 ,醉心于文字。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对“文学梦”的追逐,坚持;尽管工作繁忙,却依然不忘最初的“我的梦”。
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内容丰厚饱满。抒写运用文字功底强,语言朴实自如,行云流水,很坦诚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生活及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无疑,魏然老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追梦者,成功者。
愿继续坚守文中所言:
“我的梦,是文学梦,作家梦!”
期待魏然老师美文佳作!

8


文学的幸运

王雅彬

看了魏然老师的《文学梦,我的梦》,我感觉魏然老师是幸运的。你看他,注定与文学有缘,多年从事为他人作嫁衣的文联服务工作,却甘之如饴,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其实,他也有烦恼的时候,在承担大量烦杂的公务文书写作之余,再无情趣和精力创作心仪的文学作品,但他始终有一个像“秋天的蒲公英”般的文学梦。
在我与他相识及近几年较多的几次交往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场合,他总会朗诵上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者吹奏几曲电声音乐,那份对文学艺术的喜爱追逐和浪漫表现,以及对阿拉善文学艺术的沉醉执迷和理想展望,足以打动人心。
在这篇篇幅不长的《文学梦,我的梦》中,他以一种质朴无华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讲着他一路走来,与文学亲近的故事。从申请资金、协调各种事项、征稿、评选到用电视直播形式开启诗歌大赛新模式,甚至订制奖杯都亲力亲为,连续参与筹划、组织而成功举办四届全国“苍天的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为多少蒙古族文学新星的冉冉升起和耀眼夺目付出心血和汗水,却是大赛中最不显眼,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位。
我清楚地记得与他的初相识,就得到了他给予的两本赠书:《从布达拉宫到阿拉善广宗寺——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与阿旺丹德尔——两位名人在阿拉善》,何其有幸!多年以后的现在,每当听他谈起仓央嘉措,我以为他谈的不是那个传说中的情僧、圣僧和诗人,而是他自己对文学、对艺术、对家乡始终不渝的一份挚爱。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魏然老师在文章中坦露的文学情怀以及对文学梦想的寄托,还体现在他在文章中未提及的一些事迹中。当他看到书法展、美术展开幕时,那么多老艺术家和领导都要站着参会时,他二话没说自掏腰包,给文联展厅买了几十把椅子……这样的格局给予艺术家们多么温暖的感动!
我没有魏然老师“一次次离文学那么近”的幸运,但我还是幸运的。因为有缘结识了像魏然老师一样尚真尚善尚美的,富有悲悯情怀的一群文友们,才使我一个从事了半辈子幼教工作的人,又能在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上充满活力地奔跑!

9


铭心逐梦,为文学而歌

——读魏然的散文《文学梦,我的梦》

彭桂芸

初雪过后,立冬之前,清冷的空气中寒意扑面。而微信朋友圈及本地几个文学群里,魏然秘书长的《文学梦,我的梦》,犹如一杯热气腾腾、醇厚绵长的陈年普洱,持续氤氲,激荡弥漫。
作者是我熟悉的老师、朋友,看到他在文艺事业和文学路上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敬佩之余,也生发内心的感想。
正如作者所言,文学和他这么近,这么巧,这么紧,这么密。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看似垂手可得,实则实力所然。
他将自己深扎于家乡的文学热土,从个体户、文化馆干事、旗文联的缔造者之一、参与主办全国《苍天的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到盟文联秘书长,所有惊喜背后,皆是汗水夯实的铺垫和自我努力的回报。
除了庞大繁杂的日常工作外,深夜的文联公众号撰写、发布是他;白首穷经、学而不厌,深耕于仓央嘉措和阿旺丹德尔在阿拉善的研究,分别编撰成书的是他;致力于《阿拉善文学》的总编工作是他;文艺圈内,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是他;空闲时吹管、深夜写书法的还是他……并且,有幸拜读过作者有深度、有意境、有情感的散文、诗歌和评论,同样亦是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文字,用心诉诸工作生活带给他的真情实感,一如平时所见的口吻,通透、博达、亲切又平和。酣畅自如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文学历程,更是体现出他的博学多才、薄积厚发,和较高的人文情怀和文艺素养。
我想,这篇散文在某种程度上,给予读者心灵的纯化、自我价值的审视定位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隐秘揭示了作者始终坚信,文学路上春种夏长秋收的必然过程。同时,在作者劳累和孤独背后,还有许多熟悉的、陌生的文学爱好者,对他的理解、支持和感谢。
祝愿我们像作者一样,在文学的家园、文学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铭心筑梦,为文学而歌。

10


幸亏我爱文学

——读《文学梦,我的梦》后感

杨竹

这几天有点事,头疼欲裂,深夜惊醒,读罢魏然老师的这篇《文学梦,我的梦》,好像得到了一丝缓解! 赞叹他对文学的执着态度!就像他在文中用自己的身体调侃所言,“一个没了形象的胖子。但这并不妨碍我的生活变得格外美好,因为我有一件格外放不下的事,那就是文学。” 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借他这幽默的生活态度,总结出: 真正的爱好,是不应该被生活中的一些杂乱过度干扰的!
我认识魏然老师,是从一次征文启事的广告中,从留有收稿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中加了他的微信开始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在魏然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了投稿。而进一步认识魏然老师是在一次“向善而行,亲近贺兰山”的文学采风活动中。他在讲解员说到仓央嘉措时,信手拈来,侃侃讲了几段有关仓央嘉措的传奇故事,在此后的娱乐活动中,他又用一种叫管的乐器,演奏了一段音乐。而更进一步了解他,应该就是这篇《文学梦,我的梦》这篇文字了。
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他废寝忘食,“皓首穷经”,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用两年时间,最终脱稿了两部作品《从布达拉宫到阿拉善广宗寺——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与阿旺丹德尔——两位名人在阿拉善》,同时,与知名文史学者朝格图老师合著一本《仓央嘉措的选择——阿拉善》。
爱好,是爱好者的天堂! 也许,只有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坚持,才会有这种对文学敬重! 在虽然听不懂,看不懂任何一位诗人的一句诗歌,还会精心为《苍天的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事无巨细地操办,操碎了心。而且在彼时他的领导升迁之后,为了这一品牌的延续性,自己从申请资金,到协调各种事项,征稿,评选,到开创的在当地电视演播厅,用电视直播程序,开启诗歌大赛网络直播模式,成功举办了一届大赛。而且很成功,以网络直播15万人次同步收看,完美收官。
爱好,是爱好者的天堂! 魏然老师无疑对文学是深情的,深情到平和,平淡,甘愿把大量精力用于乏味的公文中,在幕后默默为他人抱薪勤恳付出!
看罢此文,我更是感叹出:幸亏我爱文学! 因为喜欢文学,喜欢阅读,使得我本脆弱的内心增加了一点坚韧,增加了一点宽度,增添了一些对抗力,在被生活中的烂事拷打虐待时,至少能保持一种表面的镇定,不至于兵荒马乱,溃不成军! 由此,我也感谢那些为文学默默付出的人! 幸亏我爱文学,让我有幸认识了像魏然老师这样为文学默默付出和输出精神食粮的人!

11


逐梦而行,未来可期

袁华年

梦想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魏然老师一篇《文学梦,我的梦》,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写出了他对文学的情真意切,写出了他文学历程中的辛酸与曲折。文章在诙谐和自嘲中缓缓起笔,一步步带我们去了解那件格外放不下的事——文学。
魏然老师选取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几件事对自己的文学历程进行了简单串联,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没有刻意造作的抒情,就像老朋友一般,面对面述说着回忆里的往事。喜欢这样的散文结构,读第一遍,觉得像一串冰糖葫芦,沿着自身文学的线条,把故事一个一个穿在一起,饱满而厚实;读第二遍,觉得像一枚蒲公英,这也是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意象,那些述说的往事,那些没有说的苦楚,那些纠结与挣扎,还有那些为文学所做的点点滴滴……他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附着在文学梦想这个内核上,随着秋风飘落,有的种子会寻找到沃土,继续生根发芽,有的可能就此飘零,隐入尘埃……这篇文章始终在叙事中回应着围绕文学梦想而产生的情感,所以阅读中有平实而亲切的感受。我们经常说“形散而神不散”,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我想就是来自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
魏然老师的文学梦不仅是自己的文学梦,他始终在文联一线工作,默默为众多有文学梦想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搭建着舞台,激励鼓励他们不断创作,为他们的梦想启航提供着支持,这也是属于他的阿拉善文学的梦想。梦想让生活变得格外美好,或者说,文学让生活变得格外美好。文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作家,也离不开为作家提供创作的土壤,更离不开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文学的人。“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是一个梦醒之后,能对自己有全新认识之后,仍然视文学为最为珍贵之物之人的全新开始。”逐梦而行,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努力。

【留言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