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逍遥_书斋 2023-11-08 发布于河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又双叒叕打起来了。哈马斯数千枚火箭弹换来以色列数轮空袭,双方死伤上千人。以色列总理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难道第六次中东战争已经打响?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我们都知道中东号称世界火药桶,而这个火药桶的引信,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百年来,这对老冤家已经数不清互殴多少次了,每次都下死手,却又谁都没法彻底灭了对方。

巴、以之间到底什么仇什么怨?这仇怨又是谁埋下的呢?这一切,还要从百年前的那场世界大战说起。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战争和冲突,追根溯源的话,都是一战和二战的后遗症。而在台前幕后充当搅屎棍,四处埋下祸根的,就是决定了两次大战后“蛋糕”分配的几个大国。是谁不用我说,懂的自然懂。

1919年,一战战胜国在巴黎签署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和约》。《和约》完全无视中东地区的宗教、民族和历史,肆意分割蛋糕,划定中东的地理版图,人为制造了今天点火就着的中东火药桶。《凡尔赛和约》就是火药桶里的烈性炸药,而装填火药的罪魁祸首,就是主导和约的英国和法国。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今天的世界,除了未被战争波及和一些岛国以外,多数国家在一战和二战后都不得不接受国境线被重新划定的命运。打开一战前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疆域广阔,地跨欧亚非,半个中东都在它的统治之下。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了地中海东部和南部达数百年之久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战争中土崩瓦解,被战胜国肆意切割占据。中东地区只有三个国家基本保持了国土完整,分别是埃及、伊朗、和沙特。这三个国家,加上后来的土耳其,从四周包围着6个国家,组成了今天的世界火药桶。这6个国家分别是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被西方学者称为“英法的孩子”。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一战是这6个“孩子”的摇篮,也是他们永远的梦魇。今天中东火药桶的核心城市——加沙、贝鲁特、巴格达、巴士拉、阿勒颇、大马士革和苏伊士,此前正是位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如今,这些城市已经成为伤痛与苦难的代名词。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1915年7月,那个跑到世界各地为别国划定边界线,炮制矛盾、埋下争端种子的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当时担任英国保护下的埃及高级专员。为了打击奥斯曼帝国,未经英国政府批准,他私自给圣城麦加的先知后裔——侯赛因·伊本·阿里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承诺:只要他领导阿拉伯人起义,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英国将支持奥斯曼帝国治下的阿拉伯省份独立,支持他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亨利·麦克马洪

看到自己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梦想有望实现,侯赛因·伊本·阿里异常激动,马上同意了麦克马洪的提议。1916年6月5日,阿拉伯人发动起义。英国政府派出著名间谍,号称阿拉伯通的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与阿拉伯人并肩战斗。1918年9月,在英军配合下,阿拉伯军队解放叙利亚。10月,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进入大马士革,第一面阿拉伯民族独立的旗帜升起,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4个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侯赛因·伊本·阿里

阿拉伯人忠实履行了和英国人的协议,但英国人在阿拉伯人帮助下进入大马士革后,却翻脸不认账。承诺这个东西,在中东霸权的诱惑面前,一文不值。

那个因帮助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统治有功,而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人,在1916年发回英国的秘密文件中称:“土耳其人之后,各种所谓圣族后裔们建立的国家不会对我们构成任何危害……阿拉伯人比土耳其人更加不团结,不稳定。如果处理得当,这些阿拉伯国家会成为政治上的马赛克,一盘散沙,相互倾轧,一堆永远无法凝聚在一起的阿拉伯公国。”显然,无论是劳伦斯还是他身后的英国对阿拉伯人充满了轻蔑,也从来没有打算帮助侯赛因实现他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梦想。对英国人来说,阿拉伯世界合则有损英国利益,分则有利于统治中东。而且,就算英国同意,法国也不肯。因为法国也要来中东分一杯羹。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

此时,英、法、比联军正在西线战场并肩战斗。法国在战争初期就毫不掩饰地公开了内心的欲望:拿下奥斯曼帝国后,其治下的基督教省份归法国管辖。 英国虽然不情愿与他人分享中东霸权,但在与德国的生死战压力下,最终决定团结法国共渡难关。毕竟,只有打赢了战争,才能谈及未来的中东霸权,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为了表达诚意,英国人不惜做出癞皮狗的姿态。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亲切地握着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的手,满脸真诚的表示:“英国与法国的友谊抵得上十个叙利亚。”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劳合·乔治(左二) 乔治·克列孟梭(左三)

英法的友谊有多深,取决于利益分配是否让双方满意。两国一边携手对抗德国,一边暗通款曲,在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战败的时候,就签下了一份瓜分奥斯曼的秘密协议《赛克斯-皮科协定》。按照协定,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行省将一分为二,北部归法国所有,南部则划归英国。整份协定中,丝毫没有顾及侯赛因·伊本·阿里和他背后的阿拉伯人民。对侯赛因的承诺,也早被丢到了垃圾堆里。

就像战后几大国合谋的《凡尔赛和约》中,无视中国的利益一样,在《赛克斯-皮科协定》中,厚颜无耻的英法两国完全无视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和既有边境线,擅自划定了新的边界线。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赛克斯和皮科

  为了得到盟友俄国的同意,作为交换条件,英、法同意战后由俄国吞并安纳托利亚的东北部。秘密签署的《赛克斯-皮科协定》最初并没有对外公开。没想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向德国求和,俄国公开了《赛克斯-皮科协定》。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俄国十月革命

这份协定立刻引发了公愤,特别是新兴大国美国强烈指责英国的帝国主义行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1917年1月美国决定参加一战时曾豪迈的宣称:“每个民族都应该有权不受阻碍、不受威胁、不受恐吓地自由选择自己国家的政体,决定自己国家发展的方式。”如今英法两国密谋,擅自决定了阿拉伯民族的命运,尤其是根本不把美国放在眼里,不带美国玩。叔可忍,婶不能忍。于是,伍德罗·威尔逊对英法两国进行了口诛笔伐。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伍德罗·威尔逊

面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批评,英国外交大臣决定玩把大的。你不是要自由、民主、人权吗?好啊,那我就让犹太人返回家园。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向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同盟主席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保证:将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家园。此举无异于在阿拉伯世界深深插进一根刺。谁都没想到,几十年后,这根刺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至于那位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三代核心人物。没人知道,英国政府答应帮助犹太人复国,是否与犹太财阀的金元攻势有关。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罗斯柴尔德

1918年10月,一战中东战场的战事宣告结束。奥斯曼帝国战败,除了其亚洲部分——安纳托利亚外,其余领土被战胜国瓜分。

1919年初,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展开所谓和平谈判。法国人坚持按照《赛克斯-皮科协定》,要将今天的黎巴嫩地区,向南延伸到底格里斯地区,包括今天的叙利亚地区收归囊中。而英国早忘了与法国的“堪比十个叙利亚的友谊”,拒绝执行《赛克斯-皮科协定》。
  英国人此时已经得到可靠消息,海湾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绝不能将这一地区让给法国人。同时,英国还准备把巴勒斯坦交给犹太人。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英法两国吵得不可开交,美国总统威尔逊趁机又祭起了民主大旗。他提议,要想知道中东人民是否愿意接受英、法统治,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问问这些地区的人们是怎么想的。

美国人说干就干。美国商人查尔斯·克莱和神学家亨利·金充当调查员,他们走遍了中东大部分地区,采访了数百位有名望的阿拉伯人。尽管遭到英法两国的百般阻挠,但他们在历时两个月后仍然递交了调查报告。报告的调查结果是:叙利亚人民并不希望被法国统治,巴勒斯坦也没兴趣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一部分。至于美索不达米亚,英国人成功地阻止了美国人的调查。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这份报告的最终建议很美国,既当又立。那就是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而不是交由英法两国。英法两国当然不会任由美国人摘桃子。在两国的共同施压下,这份报告被束之高阁,三年之后才公之于众。而此时,英法两国早已将中东的新版图分割好了。

在新版中东地图上,法国将自己控制的区域分成黎巴嫩和叙利亚两个国家;英国将美索不达米亚纳入势力范围,并在吞并石油资源丰富的摩苏尔后将这一地区重新命名为伊拉克。由于地理差异、种族矛盾以及历史冲突,这些国家如今仍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国家。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凡尔赛和约》给中东地区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永无休止的战争。英国人背信弃义,并没有履行战前对侯赛因的承诺,侯赛因和他的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梦想彻底破碎。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随后,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此后,世界各地的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认为犹太人侵占了自己的土地,而以色列人则认为历史上这里本来就是自己的家园,双方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一战为中东火药桶里埋下了炸药,而二战则点燃了引信。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托管期结束的前一天,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此举相当于正式吹响了战争的号角,阿以双方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爆发了五次大规模战争。谁都没想到,在夹缝中生存的以色列竟越打越勇,不仅击垮了阿拉伯联军的围攻,还将100多万巴勒斯坦人赶出了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一篇文章讲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百年恩怨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巴以冲突乃至阿以战争的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土地争夺,加之西方各国对海湾石油资源的掠夺,注定了和平与中东无缘。

@头条热点@头条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