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

 好了明理 2017-11-10

最近更新少的原因,除了忙,还有就是花了大量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头条号都以不合适为由拒绝了发表。我想又因为某些原因限制吧,以后我就专注一些外国的历史、涉及中国的就写清代以前的历史,不然花时间写出来的东西经常被K,积极性都没了。

今天就来写写中东地区的祸乱之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人们一提到中东,第一印象就是战争,第二印象就是石油,第三印象才是伊斯兰教,第四印象才是阿拉伯人……

中东地区为什么近百年来战乱不止不休呢?

这首先要从一个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说起,最近奥斯曼帝国史的讨论及书籍相当热门,不只因为奥斯曼帝国是世界史上第六个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更是因为二十世纪以后纷争不断的中东,就是来自于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的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疆域

以下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存在长达六百多年!为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发源于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领土之大,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奥斯曼帝国的出现,阻断了东西方文明贸易和交流,迫使西方人开辟新航线到达东方,为了到达传说中的东方神秘大国中华而引发了西方人开辟新航线,继而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一个西方文明的新时代。

奥斯曼帝国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并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在西方发现新航线之前也掌握了海路交通线)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奥斯曼帝国影响印尼的亚齐王国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基督徒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强的冲击,以卡洛维茨条约为主要标志而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它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它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兼容性比较强大。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奥斯曼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与威尼斯人和医院骑士团为代表的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文明断层线”的概念 ,认为不同国家背后所形成不同型态的文明,一旦发生斗争,就会是这个世界大型冲突产生的根源。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是自古以来、长期介于这条线上。如果自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算起,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东方伊斯兰文明的断层线的裂痕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塞缪尔·亨廷顿

建议大家看塞缪尔·亨廷顿 的《文明的冲突》

1914 到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严重分化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分界点。战前的耶路撒冷一带的巴勒斯坦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后来奥斯曼帝国加入与奥匈帝国及德国为主的“同盟国”阵营,与英法俄的“协约国”形成对峙。

在一战还未结束的1916 年,英国、法国、俄国在圣彼得堡秘密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 商讨瓜分奥斯曼帝国,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归英国,叙利亚归法国。这项协定影响了伊拉克、科威特、以色列等国家的建国,其带来的震荡威力发酵至今,这也是造就中东至今动荡的根源!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蓝色区为法国势力范围,红色区为英国势力范围。(Source: wikipedia)

而英国这段外交手法如何成为中东动乱始作俑者?或许可以参考 1962 年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其实,英国佬不仅仅是中东动荡的根源和策划者,也是印巴冲突、巴以冲突、中印冲突、中缅冲突、中国和不丹领土争议……等亚洲众多国家民族冲突的根源和罪魁祸首!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赛克斯-皮科协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赛克斯(左)与皮科的密约,被后世视为中东乱局的源头

为了摆脱中东伊斯兰世界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十九世纪开始出现“阿拉伯民族主义”,目标是整合阿拉伯人的民族精神,企图建立一个不需仰赖他国政权便能有统一语言、信仰、文化的政权,这样的思潮逐渐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开来。

1916 年 6 月,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地区(今麦加、麦地那及沿着阿拉伯红海一带)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起义,当地古老的哈希姆家族第 38 代族长谢里夫海珊.宾.阿里(Hussein bin Ali)受到片中的男主角—真实历史中的汤玛斯.爱德华.劳伦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的帮助,打算就此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宣布建立“汉志王国”(Hejaz)。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汉志国范围

虽然“汉志王国”成立不到十年,在 1924 年便告瓦解,但阿里的二子阿布杜拉(Abdullah) 后来成为外约旦国王(1950 年改称约旦国王),三子费萨尔(Faisal) 也成为伊拉克国王。哈希姆家族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可说是控制了中东地区。

此时的英国一方面派劳伦斯上校带领阿拉伯人起义,但另一方面却也同时秘密与法国、俄国共同签订“赛克斯.皮科协定”。将叙利亚被纳入法国势力范围,伊拉克、外约旦、巴勒斯坦地区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以致于后来,阿里的三子费萨尔攻入叙利亚后,虽然先被拥立为大叙利亚国王,但很快地便被法国驱赶。后来为了维持中东局势的稳定,仍将费萨尔找回来透过公民投票成为名义上的伊拉克国王。

在1915年11月英法就秘密就如何分割奥斯曼(奥匈)帝国的遗产进行密商。当时,双方已在中东积累了不少本钱,法国借经济文化在地中海东部施加影响力,英国则控制着埃及。

历经近半年讨价还价,双方的势力范围终于敲定:按赛克斯画的那条线,线北受法国控制和保护,以南归英国管辖。具体来说,法国获得的地盘包括黎巴嫩、叙利亚沿岸和土耳其的一部分;英国则将触角伸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连带阿卡、海法等著名港口。另外,一个居间缓冲的阿拉伯国家可以在英法默许下独立,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

可这样一份赤裸裸的分赃计划居然被取代了沙俄的苏联公布了!因为当时沙俄也参与了瓜分中东,并对协议的最终文本知情。

另一个知情者是阿拉伯大起义的领导者侯赛因·伊本·阿里。英国在埃及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马洪(也就是这家伙随便一划,把中国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印度,也造成中印至今领土纠纷)曾对侯赛因承诺,战争一结束,就允许他在阿拉伯半岛建立独立国家。1917年5月,赛克斯和皮科与侯赛因会晤,向后者介绍了协定的内容。这位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并未提出任何异议,他的秘书后来回忆说,“侯赛因对协议中的条款相当满意”。

而百年来,《赛克斯-皮科协议》饱受诟病的理由之一就是:它不公开、不透明,违背了对侯赛因等人的承诺。然而,已故中东历史问题权威艾利·凯多里 (Elie Kedourie)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协定在措辞时小心地避免了争端,至少看上去符合对阿拉伯人的承诺。

苏联公布英法瓜分中东的密谋结果,扒下了英国人的道德伪装,而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民族自决,顿时也让英法陷入道德洼地。

后来,英国人和法国人又因为发现了石油而重新修改了原始协定划定的分界线,其实是议定了对石油的分配。而法国人放弃了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控制,这才是决定中东命运的关键。

1920年4月,战胜的协约国齐聚圣雷莫会议,中东的势力版图终于尘埃落定,而随着凯末尔带领土耳其人击败划分奥斯曼帝国的外国干涉军,奠定了现代土耳其国边界,奥斯曼帝国随即分崩离析,除土耳其外全部落入英国之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混乱的根源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的中东局势并不平稳,就连土耳其本身近年来也遭受许多恐袭和危机。当初的“赛克斯皮科协定”一条线轻易地划开了领土,却造成了民族、信仰、文化的冲突。成也石油,败也石油的处境,让中东这片土地一直受到瞩目却也无法安稳,这条“文明断层线”仍旧继续扩大裂痕中,中东和平进程仍在于文明的包容和宗教的和解。

以史为鉴,悟道觉理。大家好,我是林艺友,谢谢大家阅读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大成茶馆,读历史,悟人生,喜欢历史文化的好不好呢,见仁见智,不图名利,只图喜欢。每天分享自媒体生活点滴感悟,共同成长。欢迎评论,转发,点赞,收藏,私信,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