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坚如磐石》演员雷佳音:不想让自己太“自由”

 m彩虹之约h 2023-11-08 发布于新疆

9月28日上映的《坚如磐石》是演员雷佳音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第一部电影。

这部拍摄于2019年的电影,以扫黑除恶斗争为背景,艺术化呈现正与邪的较量,展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有力巩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如磐石》的上映,对在全社会惩恶扬善、彰显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开机到上映,《坚如磐石》走过了四年时光。对于雷佳音来说,在这四年时光里,观众看到了他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饰演的张小敬,在《人世间》中饰演的周秉昆,看到了作为一名演员的他在一部部影视作品中的成长。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大银幕里四年前的雷佳音时,会对当时的他产生一种新的认知。

“如果我心里有重拍这种想法,但没说出来,这辈子都会留个遗憾”

对于雷佳音来说,进入《坚如磐石》这个项目,就像是进入一场美妙的梦境。

2018年,光线传媒的工作人员告诉雷佳音有一个跟张艺谋导演合作的机会。没问项目的题材,也没问要饰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就满怀期待地答应了。“那可是张艺谋导演啊!”如今回想起来,他还是掩饰不住当时的激动,“从我刚开始学表演,能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就是我的梦想,没想到有一天真的有可能实现了,我没有考虑任何因素就答应了,故事和内容都是排在第二位的,一心想着能跟着导演去学习。”

在第一次赶来见导演的飞机上,雷佳音看完了剧本。原本以为就是一次面试,没想到跟导演见面第一天就开始聊剧本聊人物,突然间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张艺谋导演随即在现场说,“那咱就合作一把吧。”那一刻,对于雷佳音真是天大的惊喜。

《坚如磐石》里,雷佳音饰演的苏见明是一个有些执拗的警察。他是副市长的“养子”,心里有一些自卑,但同时在刑侦方面也有自己的天赋,这又给了他一些自信。在雷佳音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见明是一个有点人格缺陷的人。

为了贴近这个人物,雷佳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打小他身边就有警察家庭,在饰演这个角色之前,他就一直在回想小时候看到的刑警是什么样子,从“叔叔们”的身上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在现场,他与导演反复探讨,苏见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共同达成的东西捋出来,再把大家不同意的内容抛弃掉。拍摄现场为他配了一位指导老师,指导他作为警察的各种细节。但如今回过头来看,雷佳音仍然认为自己那时候的表演非常青涩,“靠我自己这些年积累的一些经验来看,那时候演的苏见明有点愣头愣脑,如果现在让我去演的话,表演上可能会更成熟。”

四年过去了,雷佳音对与张艺谋导演的这次合作记忆犹新。“那时候压力非常大,一门心思只想铆足了劲儿把自己表达出来,就怕达不到导演的要求。”雷佳音说,与此同时,他对张艺谋导演的信任又是相当坚定的,“我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那儿,任何事我就听导演的。”

在雷佳音的理解里,《坚如磐石》里的苏见明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他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把其他人物串联起来。影片的故事风格化很强,细节严丝合缝,这让他在表演上的弹性空间并不大。即便如此,他仍然在表演中努力寻求突破。

影片中有一场重头戏,苏见明的情绪在几十秒内有几个大的转折,要求演员的表演层次要非常丰富和分明。当天在拍摄现场,这条戏在导演那儿已经通过了,但雷佳音仍然对自己的表演没有特别满意,他仔细琢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觉得还有更好的表现空间。

拍完那场戏,他一直在现场待着不走。副导演问他,“如果一会儿有机会重拍,你愿意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愿意,只要不耽误大家,可以再让我来两条,看哪条好。”有了副导演这句话,他在现场等了三四个小时,直到张艺谋导演再次与他探讨这个场景下的人物情绪逻辑,并进行了重拍。从这个角度来看,雷佳音的执拗倒有点像电影中的苏见明,“如果我心里有重拍这种想法,但没说出来,这辈子都会留个遗憾。”

“表演的核心应该是游戏”

1983年,雷佳音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母亲手巧,不仅会织毛衣,还会剪裁衣裳。初中毕业,雷佳音也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那时候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艺术分校来学校招模特,母亲说,“如果再来你们学校招模特,你就去试试,学几年模特回来,还能跟我一起开个小服装店。”没想到,在艺校等待面试的间隙,雷佳音被演员吕晓禾看中,并推荐他学习表演,于是他便考入了艺校的表演班。

16岁离开家乡赴沈阳学习,对少年雷佳音来说是一次世界观的构建,冥冥之中将表演的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住校生活非常单纯,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练晨功,到了周六日,沈阳的孩子们都回家了,学校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一个人在学校里,有时候天黑了就停电,整个学校没有灯,那时候没有手机,也不知道能干啥,就在床上想,我这是干啥呢?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雷佳音说,16岁之前,他就是一个整天傻乐的少年,脑子里不会想任何问题,在艺校学习的阶段,他才开始真正成长。

“我一到学校来报到,就有人窃窃私语,所有人都认识我,老师同学们都说这个孩子是谁呀,他是被吕晓禾选中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暗示,我是不是真有一点表演的天赋啊?我可不能给人丢脸。”雷佳音说。

艺校三年,雷佳音每年的成绩都是全校第一,他给家里打电话,父亲甚至都不敢相信。2002年,雷佳音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上学期间,雷佳音读过的一本书,对他的表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是英国戏剧、电影导演彼得·布鲁克所著的《空的空间》。在这本戏剧理论著作中,彼得·布鲁克将戏剧分为“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在“当下的戏剧”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演关系。“表演其实是一种关系”,雷佳音这样理解书中提及的理论,“只要你经过了上场、下场这个过程,不需要进行任何表演,台下坐了一个观众,这就形成了一种表演。”雷佳音说,这个理论他一直记在心里,毕业后演了几年话剧,始终没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当他真正接触影视的时候,心里突然被这句话点燃了。“从那时候就开始想你的表演观应该是什么,怎么用你的方式把角色打开,你的手段够不够支撑你的表演,从而开始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演了二十多年戏,对于现在的雷佳音来说,表演更像是一种游戏。“每个人对表演的理解都不一样,可能有的人会特别强调阅历、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等等,但我觉得表演的核心应该是游戏。”他说,“无论你让观众跟着你痛哭流涕也好,仰面大笑也好,你在让观众共情的时候,其实也在健全自己,享受和自己做游戏那种愉悦感。如果只是觉得表演是份工作,那么目的性就太强了。”

“对每一个角色的诠释都是不断地打破瓶颈的过程”

出演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拿过了大大小小的奖项,雷佳音说,每当拿到一个新角色的时候,他仍然觉得是一种突破,如履薄冰。

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满江红》里,雷佳音饰演的秦桧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另一种表演方式。“表演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观众看完会不会喜欢,或者会不会留下记忆点,其实演那个角色的时候我是蹚着走的,有一半的可能是失败的。”雷佳音说,“突破就面临着危险,意味着有可能不成功。所以每部戏开机之前我都会很紧张,不想让自己太'自由’。有的时候太'自由’,你会觉得你进入了一个舒适区,但只要你想突破,下一个瓶颈就一定会来。对每一个角色的诠释都是不断地打破瓶颈的过程,在不断的突破中一点一点往前走。”

雷佳音认为,从表演专业的角度,他始终感受到一种“困境”。“表演不像是运动健身,跑跑步我就瘦了,或者练练肌肉我就增肌了。在表演这件事上,有时候你使劲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但是你不使劲绝对不行,所以你会一直思考怎么样才能在专业上做得更好,你会一直处在这种困境里。比如说演员要通过表演让观众共情,你必须在某一瞬间让观众有2秒、3秒,甚至5秒、10秒的共情,共情的时间越长表演的难度越大,需要你在角色身上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每次表演结束后,雷佳音都会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复盘。他手里总是盘着一对核桃,他说这是拍《白鹿原》时留下的习惯。很多时候,他觉得在情感上难以走出他所饰演的角色。“比如说在《人世间》剧组杀青以后,我看到爸爸妈妈还是叫爸爸妈妈,看到宋佳还是会说姐你干嘛呢……演员的表演会有这种情感的延续。现在很流行说量子力学、平行宇宙,我觉得《人世间》就是我的平行宇宙。”雷佳音说,“《人世间》里的周秉昆无论演得好与坏,他都占据了我半年的生命。拍《白鹿原》用了8个月时间,拍《长安十二时辰》也花了8个月,无论我演得好与坏,他们都占据了我的生命。我的生命是由他们组成的,我会在他们身上吸收到养分,同时我也会在表演中反馈给他们。”

雷佳音认为,现在他面临的很大的一个困境在于,观众认识他了,对他的表演有所了解了,这也意味着他的表演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他还能用什么样的表演来更好地满足观众,不辜负观众,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了,才会不自责。

“演员应该具备一份真诚的心,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套话,”雷佳音说,“每个演员都不一样,表演的方法也不一样,都说是'热爱’,但你到底有多热爱,这是需要时间来考证的。可能演10年观众看不出来你成熟了,演20年绝对能发现你成熟了,哪块天赋好像被开启了,这是真正的热爱。这不是嘴上说说的东西,你得心里边儿一直有一股那种坚持的劲儿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