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阿房宫”: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国史书可信度又一次被印证

 百家杂评 2023-11-08 发布于江苏

唐朝杜牧《阿房宫赋》中,谈到阿房宫命运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楚人就是项羽,杜牧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

杜牧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秦始皇本纪》记载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火三月不灭。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等。既然项羽“火烧秦宫”,杜牧或由此认为项羽也会火烧阿房宫。

然而,现代考古改写认知,项羽果然蒙冤千年。更为重要的是,在阿房宫考古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史书可信度又一次被印证,对于先人记载的古史,不能因为西方学者质疑就去盲目质疑,而应该要有信心。

阿房宫为大型烂尾楼

阿房宫始于秦惠文王时,但没有建成,秦惠文王死后停工。秦始皇三十五年(两年后去世),以“咸阳人多、旧宫太小”为由,在渭南上林苑的秦惠文王阿房宫基础上继续修,“先作前殿阿房”。但直到秦朝灭亡,前殿阿房宫还没有建成。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宫中办公,秦二世在望夷宫中自杀,秦王子婴在咸阳宫活动,刘项二人“出入咸阳”,全都没有提到阿房宫;又云“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说明阿房宫没有修好,后来汉书也说胡亥“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现代考古发现,阿房宫的基址上,没有秦砖秦瓦、瓦当等建筑构件的堆积,也没有宫墙、地面、柱础等设施遗迹。因此,考古可以确认阿房宫地面上的主体建筑都还没有建造,笼统地说就是“没有建好”,这就印证了史书“未成而亡”的记载。

更进一步的考古发现,阿房宫主要只建了夯土台基和三面墙,南墙未建,距离建成还十分遥远,属于大型烂尾楼。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记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与现代考古发现一致。

项羽没有火烧阿房宫

以现代考古的上帝视角来看,连地面上的主体建筑都没有的阿房宫,项羽肯定没有必要去烧。如果阿房宫被大火烧过,那么必然留下很多痕迹,但在阿房宫废墟,考古没有发现火烧痕迹,科学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

秦阿房宫联合考古队领队李毓芳指出:阿房宫“没有发现被火烧过的证据”。与之相反的是咸阳宫,现代考古就曾发现大片的红烧土与灰烬痕迹,证实的确是被烧毁的,印证了史记中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的记载。因此,项羽火烧了咸阳宫等,但没有火烧阿房宫,的确蒙受千年之冤。

更为重要的是,史书记载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首先,司马迁说阿房宫远未建成,因此它还不是正式宫室,项羽火烧自然没必要烧它;其次,《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阿房宫还完整,但没有提项羽火烧之事。因此,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说,但实际上已经表明项羽未烧阿房宫。

其实,我们可以推想:西汉中期时阿房宫还在(前秦、唐代时皆在,宋时被毁),司马迁必然亲自察看过,因此知道阿房宫建造情况,知道它没有被烧毁,故而说“阿房宫未成。项羽烧秦宫”。可见,司马迁的表述,本来非常清楚,只是后人误解而已。当然,不仔细看,的确容易误解,杜牧或许因而误解。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谈:

首先,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因此阿房宫是一种象征,影射的是唐敬宗时代朝廷现状。因此,项羽有没有火烧阿房宫,在杜牧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艺术加工,他由此劝说朝廷,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可以说阿房宫的考古,基本证实了正史记载,这就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史书的确可信。其实,尧都平阳与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与夏都等,遗址地点都与文献记载基本吻合,这种“巧合”多次出现。因此,对中国史书还是要多一些信心,而不是因为西方质疑就质疑。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背锅两千年的项羽:阿房宫是烂尾楼,我烧它干嘛?》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