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胜似春光——钟剑秋外光油画写生展

 阿特网 2023-11-0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策展人:郑光旭
学术主持:孙景波
艺术家:钟剑秋
主办方: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开幕时间:2023年11月18日 下午  2:00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0日-11月21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中国美术馆一层6号展厅

图片
钟剑秋

1969 出生于江苏南京

2001 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列赫特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201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油画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居北京,任教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博士,加拿大艺术创意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22 我们曾同窗——中青年油画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1 艺术与自然——意大利艺术考察创作汇报展,隆福文化中心,北京,中国

2015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品展,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2 情系白桦林——1990年代后留俄美术家联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红色巡回——中国首届著名留俄苏画家邀请展,成都,中国

2009 钟剑秋写生作品展,五千年艺术空间,台湾,中国

2009 中俄画家新年展,俄罗斯艺术画廊,北京,中国 

2009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家提名展,深圳文博会,深圳,中国

2007 如歌的生活—钟剑秋'陕北情’ 油画作品展,俄罗斯艺术画廊,北京,中国

2007 平面上的空间——全国50位著名画家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7 写实的力量——当代写实油画作品邀请展,北京,中国

2006 历年中央美术学院留俄13位画家作品联展,俄罗斯艺术画廊,北京,中国

2005《写意平遥》 油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2 钟剑秋油画作品展,列宾美术学院艺术沙龙,圣彼得堡,俄罗斯

部分参展作品

图片七月藏族赛马节  1999  布面油画  73x121cm

图片
七月藏族赛马节2  1999  布面油画  80x115cm

图片黄河人家  2004  布面油画  45x55cm

图片
陕北村  2005  布面油画  55.5x46.5cm

图片
黄河人家2  2009  布面油画  190x190cm

图片
黄河晨曲  2023  布面油画  100x200cm

图片
黄土地  2014  布面油画  160x320cm

图片
佳县黄河  2016  布面油画  20x36cm

图片
静静的黄河  2017  布面油画  100x200cm

图片
意大利科目湖  2019  布面油画  50x65cm

图片
松林晨雾  2020  布面油画  90x160cm

图片
太行夕阳  2020  布面油画  80x200cm

图片午后小憩  2021  布面油画  85x123cm

图片和风暖阳  2023  布面油画  150x175cm

图片
踏秋  2022  布面油画  150x120cm




钟剑秋和他的画

油画家钟剑秋,1969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其祖父、祖母早年双双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早期受教者;父亲钟国纲继续先人的脚步,先后入读西安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后来成为一位美术教师、职业画家。晚年,他对粉画情有独钟,颇具成就。润物无声,是他把钟剑秋一步一步领上绘画之路,钟剑秋也把自己的父亲视为绘画的第一启蒙者。1991年,钟剑秋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在这里,他遇到一位老师——徐明华。后来,钟剑秋在回忆自己的从艺道路时,把徐明华视为自己的另一位启蒙者。徐明华早年留学苏联,在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受教于院长、肖像画家奥列什尼科夫。钟剑秋跟从徐明华学画的时候,徐明华回国执教已有二十多个春秋,其油画技法,已经醇熟老到,臻于化境。课堂上的徐明华每每拿起画笔示范,都很令学生信服。他讲解的话语不多,往往是在日后学生作画到某一时刻,回想起他的话来会有所得。徐明华给予钟剑秋的影响可谓至深。钟剑秋的人生轨迹染有老师徐明华的色彩,这样说绝不为过。
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期间,钟剑秋得到机会,转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求学。这曾经是他的心愿。他觉得,徐明华走过的路,值得自己重走一回。1996年,他自费进入列宾美院油画系,是该校最早收取的几个自费中国留学生之一。在此之后,来自中国的自费生源源而至。对他来说,学费、食宿等等,都是不小的开销,虽能不时得到父兄的接济,但已近而立之年的钟剑秋,心头别是一种况味。在圣彼得堡(原列宁格勒)的几年,他珍惜每一时刻和机会,除去生活极度从简之外,唯有格外用功,心里才能得到一点舒缓和慰藉;如果哪天能抹出得意的几笔,他就感到格外愉快。钟剑秋在这里刻苦研习油画五个年头,学到了过硬的基本功,掌握了创作技能,确立了终生的从艺方向。他200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他的毕业创作《7月藏族赛马节》为列宾美院美术馆收藏。毕业回国后,钟剑秋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画系和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二十年来,他把全部精力贡献于美术教育和创作事业。
黄河之水天上来。几千年间,华夏儿女因黄河的浸润涵养而生生不息。黄河,成为钟剑秋创作的重头戏。教学之余的创作,时断时续,于今已近二十个年头。黄河流经中国的九个省份,每个省份都留下了钟剑秋的足迹。写生有乐也有苦。食宿不便本是常事,在黄土地上作画,尘暴突然来袭,收拾不及,画面为一层细沙所粘覆,颜色顿失,前功尽弃。一幅数米宽的大画,在山顶上支架展开,拆装皆有不便;日落地脚,只能在山下的汽车里曲卷一宿,等待来日同一时刻的阳光。钟剑秋不觉有累,反而甘之如饴。黄河吸引了钟剑秋,黄河成为钟剑秋的精神家园。钟剑秋笔下的黄河主题作品,有数十幅之多,足可成为系列之作。其中的几幅河景和一幅人物,尺寸不小,他自视为代表之作,也颇为同行赞许称道。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之地,处处是景,皆可入画。他的几幅代表画作,其写生地点,都出自黄河中游地段的秦晋峡谷之中。钟剑秋做出这个选择,要有几分勇气。这个取景地点,既给予画家以无限广阔的表现空间,对画家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严酷的考验。在写生中去创作,被钟剑秋奉为自己的从艺之道。多年以来,他推崇、践行这一原则,恪守不渝。那种参酌照片去摹取景物的简便做法,他弃而不取。他认为,既然色彩是构成画作的基本元素,色由光反射而来,那么画家就应亲身感知外光之下的色彩变幻,舍此便无取得真“景”的第二途径。借取摄影,是间接所得,于画家眼中的本真已然有失,作画的第一步落入旁道,则遑论以后。钟剑秋强调:“面对世间万物,我们首先要观察它、感受它,你不观察,就谈不上什么理解,理解之后才能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它。这些都离不开写生。它是画家感知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写生太鲜活了。”
到此为止,画家取得的只是作画的一种素材,只是完成了写生的第一步。就这一阶段的过程来说,它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试验操作、与哲学家之感知外在世界,并无二致,即都在直观摄取客观事物之真实的阶段。在此之后,钟剑秋认为,作为创作的素材,这些实景还需经过画家的加工,“进入我们的创作意识和感情世界里面”,即经过一番由触景而生情的功夫,画家再用油画固有的色彩表现力,加上线条、构图等等,形诸画面,才能成为一幅画作。总而言之,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俄苏画家,多半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由此成就出许多名家名作,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现在我们以钟剑秋的这番话去品味他的作品,画如其言,他的作品确是他在对人物、事物进行观察,对生活、历史进行认知、理解之后生发出的艺术表现。当年徐明华、赖赫特等导师所传承的现实主义创作之道,钟剑秋几十年间始终坚守,实属难得。       
钟剑秋从事艺术创作和教学二十余年,技艺精湛,富有创作激情,来日可期。我们等待他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文/晨朋先生
《因景生情写黄河—— 记画家钟剑秋》(文章摘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