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以泽诊治脂溢性皮炎经验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11-08 发布于内蒙古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中医又称“面游风”,“白屑风”。

【病因病机】

其平素气虚血燥之体,复感风热外袭,肺主皮毛,当肺气虚不御外,虚邪之风入中皮毛,留而不去,郁久耗血伤阴,肌肤失去濡养则生风化燥,成干性型。其皮损表现为片状灰白色糠秕状鳞屑,基底稍红,轻度瘙痒。头部搔痒脱屑或脱发。

湿性型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致脾胃运化失常,生湿生热,湿热蕴积肌肤,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可伴渗出和厚痂,常有臭气,并伴脱发。日久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脾病及肺。肺卫不固,则腠理疏松,营阴不守,津液外泄。表现为皮脂过度外溢,病情迁延不愈。

【辨证施治】

1.肺胃热盛

急性发病,患者皮损色红瘙痒,并有渗出,伴心烦,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以钟教授经验方“三皮饮”加减。处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丹皮12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20g,刺蒺藜15g,皂刺15g ,山楂15g,生地15g,桔梗10g。方中山楂消油腻行气散瘀;生地清肌肤郁热而凉血,养阴生津;桔梗引药上行,宣肺排脓。便秘者加熟大黄、车前仁。痒甚,应考虑热盛生风,加熄风止痒药,如蜈蚣、地龙、僵蚕、白鲜皮、地肤子等。

2.脾虚湿困

发病缓慢,皮损淡红或黄,伴灰白鳞屑。舌质多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滑或沉滑。处方:“三皮饮”去丹皮、白花蛇舌草,加薏苡仁、车前草、茯苓、白术、白扁豆、建曲、鸡内金等以健脾除湿止痒。并加川芎等活血药,钟老认为,湿蕴成瘀,除湿必活血。

3.肺脾气虚

久治不愈的慢性患者面部小丘疹,瘙痒不甚,有鳞屑,易外感,自汗,纳差,泻泄与便秘交错。舌质多淡白,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厚,脉沉细。此时若养血祛风或健脾渗湿,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更不能单纯清热祛风而徒伤正气。《内经》云:“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主方以玉屏风散合二至丸加减。处方: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黄精20g,山楂15g,生地15g。方中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而止脂溢。二至丸补肝肾养阴血,而不滋腻。因津血同源,养阴生津而补充过度丢失的津液并濡养肌肤,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全方共奏益气固表,健脾养阴之效。

4.血虚风燥

皮肤干燥,糠秕状鳞屑瘙痒。头部脱屑,头发干燥,脱发严重。舌质淡红或红,苔白或淡黄,脉沉细。钟老认为此时脱发标在皮毛,本在脏腑,与肾、肝、肺、脾、血气关系密切,治病求本,宜养血润燥。自拟方药黄芪30g,黄精20g,太子参20g,女贞子15g,山楂15g,制首乌20g,枸杞15g,菟丝子15g,桑椹子20g,川芎12g,石菖蒲6g。川芎活血去瘀,石菖蒲分清化浊。瘀浊去而新发生。

【典型病例】

案一:陈某,男,32岁,于2008年6月23日初诊。因头面后颈及前胸出现淡红色斑疹,瘙痒,皮肤油腻,上覆糠秕状鳞屑3月余,便秘,口渴。经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面游风),多处治疗无效。其舌红苔薄黄,脉弦。处方:桑白皮12g,地骨皮12g,丹皮12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20g,皂刺15g,山楂15g,僵蚕10g,桔梗10g,熟大黄15g。7剂。7月4日复诊,面部红色斑疹明显减轻瘙痒缓解,大便每日1次,较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减大黄加生地12g,连服20剂。8月8日复诊,面部红色斑疹已不明显,已无瘙痒,皮脂分泌减少,大便成形,每日1次,口不渴,脉微弦。上方减连翘、白花蛇舌草、僵蚕加桑椹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14剂。

案二:刘某,女,37岁,于2008年7月8日初诊。因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瘙痒,面部尤甚,上覆糠秕状鳞屑半余年,经省某医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用地塞米松等药物及中药治疗无效,皮肤近月来瘙痒不适,面部红色斑疹,有鳞屑,易外感,动则汗出,纳差泻泄与便秘交错,小便正常。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中后部厚微黄。寸关脉滑,尺脉沉弱。证属肺脾气虚夹湿热。治宜益气健脾,除湿止痒。方用黄芪10g,炒白术15g,防风10g,蝉衣10g,川芎12g,建曲15g,鸡内金10g,陈皮10g,葛根30g,薏苡仁20g,茯苓15g。7月26日复诊,面部红色斑疹明显减轻瘙痒缓解鳞屑减少,汗出减少,食欲好转。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方用黄芪20g,炒白术15g,防风10g,山楂15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20g,川芎12g,建曲15g,桔梗10g,黄芩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8月11日复诊,面部红色斑疹已不明显,已无瘙痒,少许白色鳞屑,大便成形,每日1次。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方用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0g,黄精20g,山楂15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20g,川芎12g,建曲15g,桔梗10g,桑椹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陈皮10g。8月28日复诊面部红色斑疹及鳞屑消失皮损消退,无新皮疹出现,瘙痒消失,皮肤光滑如常。予: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黄精20g,山楂15g,川芎12g,建曲15g,桔梗10g。7剂,调养善后。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钟以泽教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经验》作者/张静 林莹宣 冉宁晶。陈潮祖医学论坛整理。版权归相关权益人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