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巧的文章结构 |《那景·那物·那人》苟晓彤

 赛作文 2023-11-08 发布于山东

天天读写
学生佳作
那景·那物·那人

四川省阆中市鹤峰乡中心学校七(1)班 苟晓彤

身在异地,汪曾祺思念的是家乡的鸭蛋;移居他乡,鲁迅回忆的是故乡的百草园。而我,又对故乡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用名人思乡引起“我”的情感,设置疑问,制造悬念】

思的是故乡景。【一句话引出话题】

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脚下,住着那么几户人家;潺潺的流水声响萦绕耳边,如同绿毯般的青苔铺满整条石头路。如果脚滑了,就会掉水里,耳边也总会响起一种熟悉的声音:“彤彤,慢点儿哈,脚踩稳来。”

流不完的溪水展现在我眼前,徘徊于心头,恰似“桃花流水渺然去”【唐·李白《山中问答》】的人间仙境。夏季的夕阳洒下大地,把半山腰照得通红,也将天空染成红色。夜晚月亮高挂,明亮得哩!也不禁让人想起小时候常背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述那景——拟声绘色,巧妙引用】

念的是故乡物。

“芒果,甜得很喔,快来买!”这熟悉的声音,是故乡!【先声夺人,吸引读者】一串串冰糖葫芦,串起红红火火的生活;【词语移用很巧妙】汤香溢人的牛肉面,吃着吃着会流下眼泪;八块钱一笼的小笼包,吃一口,满满的家乡之意萦绕着我的舌尖。【描述巧妙,耐人寻味】这也许就是“舌尖上的故乡”吧!

我的家乡在阆中,最爱的就是那一份秘制、独特的牛肉面,这是其它地方没有的。粘稠的汤汁、饱满的牛肉块无一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馋得我每次回家必吃上一大碗,以此来达到我对食欲的满足。

【那物——着重描述味觉感受】

忆的是故乡人。

憨厚朴实是家乡人的特色,一张淳朴的脸上洋溢的是热情的微笑,真诚写在脸上,诚信凝在眼中。每当我听到爷爷这样喊:“晚彤!你在哪啊?快回来吃喔,给你整的嘎嘎(注:音同,四川方言,“肉”的意思)。”【方言土语,更显情味】心中盈满的总是阳光,也会有一种鼻子酸酸的感觉。

我深深爱着故乡的人,他们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前行的方向。每当我徘徊迷茫时,他们都会为我指点迷津;每当我欢欣雀跃时,他们都会为我喜笑颜开;每当我需要力量时,他们都会为我加油鼓劲。

【那人——赞美故乡人的品性及给“我”的滋养】

每当看向那异乡的月亮时,我总会想起故乡景、故乡物、故乡人,心中升起的是浓浓的乡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思念呢?【运用反问,增强抒情的力度】

【总结、升华,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指导教师:范艳)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生动优美的抒情散文。怎样表达对故乡的赞美与思念之情呢?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故乡的景、物、人三个方面,突出了故乡的景物之美,物产之丰,故乡人之“憨厚朴实”,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热情赞美和深情思念之情。写景状物,善于从多个角度,调用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情味浓郁。
写法借鉴:精巧的文章结构。结构之于文章,如同框架之于房屋,非常关键。文章的结构因素,包括了首尾的设计、内容的铺垫与照应、衔接与过渡、详略安排等,属于文章布局的艺术。
本文的题目“那景·那物·那人”,总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体现了文题一致的原则。文章开头用著名作家汪曾祺和鲁迅思念故乡的事例,设置疑问——“而我,又对故乡怀着怎样的感情呢?”紧接着,从故乡的“景”、“物”、“人”三个方面具体、生动地描述故乡之美。每一个方面,先用一个短句总起,然后具体展开描述。在充分展现故乡美的基础上,最后呼应开头的设问,用“每当看向那异乡的月亮时,我总会想起故乡景、故乡物、故乡人,心中升起的是浓浓的乡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思念呢?”,既总结前文内容,升华了感情,又巧妙地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而中间“景”“物”“人”的描述,正是“我”思念故乡的根本原因。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架构自然、严谨,中心思想集中、明确,有力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点评:徐东祥)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