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卷二(五言古诗):杜甫《前出塞》九首

 元亨技术 2023-11-08 发布于贵州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朱长孺云:明皇季年,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前出塞》为哥舒发,《后出塞》为禄山发。”今按诗前九首多从军愁苦之词,后五章防强臣跋扈之渐,长孺所分是也。

其一

戚戚去故里⑴,悠悠赴交河⑵。

公家有程期⑶,亡命婴祸罗⑷。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⑸。(主意。)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注释:

⑴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⑵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⑶公家: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⑷“亡命”句: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

⑸“君已”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杜甫的斥责。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⑴。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⑵。

走马脱辔头⑶,手中挑青丝⑷。

捷下万仞冈⑸,俯身试搴旗⑹。(“仞”一作“仗”)

注释:

⑴“出门”两句: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杜祐《通典》卷一百四十九《兵二·法制》:“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

⑵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⑶走马:即跑马。脱:去掉不用。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

⑷挑:信手地挑着。青丝:马缰。

⑸捷下:即飞驰而下。

⑹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杜祐《通典》卷一百四十九《兵二·法制》:“搴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⑴,水赤刃伤手。(“呜咽水”,陇头流水。)

欲轻肠断声⑵,心绪乱已久⑶。

丈夫誓许国⑷,愤惋复何有⑸!

功名图麒麟⑹,战骨当速朽⑺。

注释:

⑴呜咽水:指陇头水。辛氏《三秦记·陇坂》:“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呜(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⑵轻: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⑶“心绪”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

⑷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⑸“愤惋”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此承上句。

⑹“功名”句: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⑺当:此字很有意思,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

其四

送徒既有长⑴,远戍亦有身⑵。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⑶。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⑷。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⑸。(“同”一作“问”)

注释:

⑴“送徒”句: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⑵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

⑶“生死”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

⑷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⑸“哀哉”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

其五

迢迢万里余⑴,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⑵,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⑶,倏忽数百群⑷。

我始为奴仆⑸,几时树功勋⑹。

注释:

⑴迢迢:远貌。

⑵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

⑶河:即交河。骑(jì):指骑兵。

⑷倏忽:一会儿工夫。

⑸“我始”句: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可见“为奴仆”确是实际情形。

⑹树:立也。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⑴。(“贼”一作“寇”)(前四语即寓不多杀伤意,所谓节制之师。)

杀人亦有限⑵,列国自有疆⑶。(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特诏作“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文云古本皆然,从之。)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⑷!

注释:

⑴“挽弓”四句:这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⑵亦有限: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萧涤非认为不确。

⑶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⑷“苟能”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

其七

驱马天雨雪⑴,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⑵,指落层冰间⑶。

已去汉月远⑷,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⑸。

注释:

⑴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用。

⑵“径危”句: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

⑶指落:是手指被冻落。

⑷.汉月:指祖国。

⑸“浮云”两句: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

其八

单于寇我垒⑴,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⑵,彼军为我奔⑶。

掳其名王归⑷,系颈授辕门⑸。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⑹。(末二语有大树将军意度。)

注释:

⑴单(chán)于: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⑵雄剑: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

⑶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⑷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

⑸辕门:即军门。

⑹“潜身”两句: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大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⑴。

众人贵苟得⑵,欲语羞雷同⑶。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⑷。

丈夫四方志⑸,安可辞固穷⑹。(“固”一作“困”)(不愿苟得,不辞固穷,军伍中乃有此节概。

(合九章成一章法。)

注释

⑴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⑵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

⑶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礼记·曲礼》:“毋剿说,毋雷同。”雷一发声,四下同应,故以比人云亦云。

⑷“中原”两句:过去解说不一,大意是说: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应前“单于寇我垒”。

⑸四方志:指为国戍边而言。

⑹固穷:坚守素志而不失气节。《论语·卫灵公 》篇中有“君子固穷”一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