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神秘力量,把一个江南水乡熬成了国际互联网小镇?

 华东局 2023-11-08 发布于上海

一年一度互联网的风,再次从乌镇吹来。今日,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从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

与我国许多地方一样,这十年,江南水乡乌镇飞速触“网”,并通过数字产业的引进、集聚而不断发展。今年,乌镇正试图把“国际互联网小镇”的标签,烙印得更深一些。

一幢蓝色立方体建筑,里面藏着浙江省的“最强大脑”——“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今年6月,它更是晋级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超算中心,算力水平位列全球第六。“乌镇之光”计算的范围从天气预报,到海洋环境、智慧城市,再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包罗万象,承接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服务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比如离超算中心不远的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就依靠和“乌镇之光”的强强联手,加快了单细胞测序研究落地的进程。

以“乌镇之光”为承托,乌镇在其附近规划出了一块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在这一区域内,将加快建设微电子产业园、海光生态产业园、智擎智能驾驶产业园、直通乌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同时,加大数据要素产业招商力度,打造乌镇数据要素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引进了福瑞泰克、佑驾创新等一批行业独角兽企业,构建了从核心器件、配套零件、解决方案、测试服务到商业应用的全产业链。

想当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乌镇全镇“翻箱倒柜”才找到了12家勉强与数字经济有关的企业。而这些年来,数字产业不断扩大基本盘,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已经超千家。据悉,2022年全镇招商后经经信部门备案的企业中,数字经济项目达99.8%。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带来的是“财力”,今年前三季度,乌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9.5亿元,同比增长16.9%;数字经济制造业完成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73.6%。不仅如此,引进头部企业落户也为乌镇的“互联网”名片增加了辨识度,这些企业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落户毫不稀奇,但愿意在小镇安家还是令人侧目。

在打车软件“萝卜快跑”中设置好起点和终点,一辆白色小车不一会儿就来到面前,只需在后排屏幕上点击确认,车辆就能根据预定路线行驶。在乌镇的100多个点位,都能像这样体验一把无人驾驶汽车。上个月,“智行乌镇”小程序上线,打开它就能找到乌镇镇域各处停车场的地址和余位信息,还能反向寻车,哪怕忘记自己把车停在那里,也能轻松找回车辆。

在乌镇龙翔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的新伙伴是几台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欢迎机器人可以和孩子简单互动,唱歌跳舞;晨检机器人能将幼儿当日的基本健康数据检测后同步到家长手机端;绘本机器人则能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起玩益智游戏等。这也是乌镇首个智慧化幼儿园。

这些年,乌镇不乏在生活、教育上的互联网探索与运用,虽然规模小,但是尝试的范围和类别很广。毕竟,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再新奇,如果不能让普通人享受到也只是纸上谈兵。在乌镇的中部、东部区域,如今规划出互联网生活示范区、教育集聚区,目的其实是让智慧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应用在乌镇先行先试。

老乌镇人坦言,乌镇的很多变化是具象化的,小镇环境面貌变好了,展览馆、科技馆建起来了,企业落下来了。但潜移默化、难以去量化的部分,是乌镇人思维的变化,是一种互联网的教育。曾经的乌镇人看到机器人还觉得新奇,如今早已习以为常。乌镇的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对互联网带来的新鲜事物有所认知,“见过了世面”。还有无数乌镇的普通人,生活都因为互联网的这阵风而改变。

一年一度的峰会只是契机,今年,把乌镇建设成国际互联网小镇的规划,是为了彻底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构想既涵盖产业,也顾及人。这是乌镇的野心,也是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