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河地名文化 ‖ 以冲为村名的村庄(上)

 刘沟村图书馆 2023-11-0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们的定居、生活、生产而产生。每一个村名都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是人类社会遗留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唐河县地名文化中,以村庄所处的自然实体命名的也比较多,如:湾、冲、河、沟、岗、坡等。其命名方式多以“姓+冲”组成,如:秦冲、申冲等。本篇辑录全县以“冲”命名的村庄,共有63个,以滨河街道西部、桐寨铺镇东南部、大河屯镇东南部岗丘地区和祁仪、马振抚浅山区较多。“冲”在《新华词典》里,除了其他含义外,还指山、岗间的平地。唐河的这些以“冲”为命名的村庄多居于两岗之间。

01.  范冲   位于县城西3千米处。属滨河街道西谢庄社区。清代,范姓始住建村,因村近沟冲,故名。1个居民小组,77户,280人,耕地820亩。村处岗间,三面环沟。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分散,村周多树木。西临迎宾大道景观带。

02.  陈冲   位于县城西1.5千米处,属滨河街道西谢庄社区。明代,陈姓始住建村,因村址三面环岗,地处冲旁,故名。56户,235人,耕地362亩。村处岗凹,聚落呈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依岗势而建,坐向不一。三水汇于一流,穿村而过。据陈氏碑文载,明代登仕郎陈公,原宅在堰塘北侧。2011年,该村王明全首次在建设工地发现了古生代鱼化石和古睡莲化石并捐出,由此建唐河县地质博物馆。2013年,该村开发为幸福里小区。现东临唐河,南临福州路,北靠凤山公园,西近地质博物馆,昔日荒凉偏僻的小村,现在成了繁华的都市。

03.   孟冲    位于县城西1千米处,属滨河街道西谢庄社区。明代,孟姓始住建村,因地处冲旁,以姓氏加地形得村名。1个村民小组,64户,217人,耕地131亩。村南靠岗,村北近冲,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布局规整。1963年5月至1968年7月,城郊区曾在该村置孟冲公社(辖朱庄、秦冲、谢庄、老关窝、王新庄、朱岗、卜岗、刘庄、常岗头9个大队)。村东临贵阳路,南近滨河卫生院。

图片

04.   小冯冲    位于县城西南4.5千米处,属临港街道冯岗社区。清代,冯姓从冯岗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址处岗冲,故名。1个村民小组,27户,101人,耕地377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西临岗,村东临沟。水泥路主干道村西通过。

05.  宗冲   位于河西行政区南侧,属临港街道冯岗社区。明代,宗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址近冲,故名。2个村民小组,86户,370人,耕地383亩。村处北京大道南侧,凤山路南端,聚落呈梯形,北端宽,南端窄,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散状,居住集中。村西临小河沟,村东临唐州广场和三馆一院。村北为2005年规划的河西行政服务区。

06.  秦冲   位于县城西北4千米,属滨河街道秦冲行政村,村委会驻地。清代,秦姓从今城郊乡田庄村斋公庄迁此始住,村址处岗下冲旁,故名。1个村民小组,60户,248人,耕地562亩。聚落呈三角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村周多树木,村东临小河沟。

07.  北孙冲    位于县城西北4.5千米,属滨河街道秦冲行政村。清初,孙姓从县城迁此始住,村址处冲旁,因南有孙冲,故名。1个村民小组,34户,162人,耕地390亩。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分散,村周多树木,村南临小河沟。

08.  南孙冲   位于县城西4.5千米,属滨河街道秦冲行政村。清初,吉姓始住建村,得名吉家庄。后吉姓迁出,孙姓住此旺盛,因北有孙冲,故名南孙冲。2个村民小组,85 户,311人,耕地754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圆形,面积0.045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坐向依岗势而建。村南临小河沟。

09.  王冲   位于县城西北3.5千米,属滨河街道秦冲行政村。清初,王姓从今城郊乡王岗迁此始住,因村址近冲而得名。3个村民小组,110 户,420人,耕地1011亩。村处岗坡,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75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村周多树木,村东、村西临小河沟。村东300米为迎宾大道。

10.   张冲   位于县城西北5千米,属滨河街道秦冲行政村。清代,张姓从刘双冢迁此居住,因村址近沟冲处而得名。2个村民小组,104 户,447人,耕地884亩。聚落沿岗坡不规则分布,面积0.08平方千米。居住分散。村周多树木,南部3条自然沟在村中汇合而东流。

11.  余冲   位于县城西南3.5千米,属滨河街道沙岗坡行政村(村部驻权庄)。清代,余姓始住建村,村址近沟冲,故名。1个村民小组,27户,121人,耕地209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临G234国道。

12.  罗冲    位于县城西南4千米,属滨河街道沙岗坡行政村(村部驻权庄)。明代,罗姓始住建村,因村址靠冲而得名。明末,罗姓后继无人,陈姓从古城乡陈庄迁此,村仍沿用原名。1个村民小组,88户,336人,耕地498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3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临水沟,有水泥路主干道北通328国道。

13.  西张冲   位于县城西南7千米,属临港街道刘庄村。宋代,张姓在沟冲建村,得村名张冲。1986年,因重名改称现名。1个村民小组,133户,381人,耕地740亩。村处岗坡,聚落呈方形,面积0.045平方千米。民居散状,居住分散。村内多树木,村西北有小型水库。

14.  谢冲   位于县城西北6千米,属滨河街道谢冲行政村。清代,谢姓从城南谢岗迁此,村址处岗冲,故名。2个村民小组,105户,452人,耕地700亩。村址三面环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集中。村庄多树木,自然沟穿村而过东部流。特产花生、红薯。

15.  大余冲   位于县城西北6千米,属滨河街道谢冲行政村。清代,余姓从张店余岗迁此,因村址低洼临冲,三面环岗,得名余冲。1986年,为避重名,更为现名。2个村民小组,67户,350人,耕地904亩。村处岗坡,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7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临自然沟。20世纪60年代,村周荒岗植有刺槐。饲养黄牛较多。特产花生、红薯。

16.  大许冲   位于县城西北16千米处,属桐寨铺镇许冲行政村。清康熙年间,许姓自今本镇太山村迁此,买下朱姓土地,落户建村。因村南和村东临自然沟,得村名许冲。村西又建小许冲后,此村改称大许冲。2个村民小组,80户,406人,耕地893亩。地处平岗,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民居多坐北朝南。此村许姓原居太山村时,于宋神宗年间建有庙宇一座,一进三院,两列廊房,雄伟壮观。庙院碑文称“许有东岳庙”,习称许泰山庙,早年被毁。此村的舞狮在方圆很有名气。

17.  小许冲   位于县城西北16千米处,属桐寨铺镇许冲行政村。清嘉庆(1795—1820年)年间,许姓自大许冲迁此落户建村,得村名小许冲。1个村民小组,51 户,209人,耕地510亩,村民习以种植瓜菜。村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居住较为集中。村北临沪陕高速,村西0.4千米X012线(桐苍公路)。

18.  黄冲    位于县城西北16千米处,属桐寨铺镇许冲行政村。据黄姓碑文考:此村始祖原系湖北孝感人,擅长阉割术,行医至此,落户建村,因村西村南临沟,以姓得村名黄冲。后李姓、陈姓等姓相继迁入,仍沿用原村名。3个村民小组,166户,608人,耕地1260亩。村址地处落岗头,地势北高南低。聚落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0.07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而建,多坐北朝南,分片而居。土特产花生、黄花菜。曾有砖瓦窑2座。村西2千米为X012线(桐苍公路),有水泥路相通。

19.  冯冲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属桐寨铺镇李岗顶行政村。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冯姓自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村南是岗冲淤泥土地,以姓得名冯冲。1个村民小组,56户,229人,耕地516亩。村处黄土岗,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房舍布局严谨,坐北朝南。成排而建,现多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

图片

20.   陈冲   位于县城西北14千米处,属桐寨铺镇李岗顶行政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陈姓自苍台镇陈排湾村迁此,买下齐姓土地落户,后齐姓无人,村改陈冲。2个村民小组,103户,403人,耕地888亩。村处丘陵,东侧临沟。聚落呈四方形,面积0.09平方千米。房舍布局严谨,民宅依岗势坐西朝东,村东临自然沟。

21.  侯冲    位于县城西北14.5千米处,属桐寨铺镇大李营行政村。明末,侯姓自白秋北侯岗村迁此落户建村,地处东西两岗低洼处,故名。清嘉庆年间,孟、曲、王诸姓迁入,仍沿用原村名。2个村民小组,103户,465人,耕地950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而建,多坐东朝西。现多为砖混结构2层楼房。村西临水泥路主干道。

22.  袁冲   位于县城西北14.5千米处,属桐寨铺镇太山行政村。据此村袁姓家谱记载: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袁姓自南阳袁老家迁此落户建村,地处岗凹,以姓得名。2个村民小组,142户,594人,耕地1372亩。村处黄土岗,聚落近方形,面积0.091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多坐北朝南,居住较为集中。北靠岗南邻沟,有水泥路北通312国道。

23.  杜冲  位于县城南36千米,属湖阳镇仝湾行政村。清初,杜姓从今祁仪乡杜门楼迁此建村,村南面对金条岭山,村北是蓼阳河,村址在山冲之间,取名杜冲。1个村民小组,22户,78人,耕地138亩。村处岗坡,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分散,村周植被茂密。

24.  中刘冲   位于唐河县城南28.5千米处,属黑龙镇赵郎庄行政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建村始居,地处山冲,称刘冲。其后,东部和西部建两个刘冲,此村又改为今名。2个村民小组,44户,196人,耕地542亩。村址平坦,西近岗丘,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分布,独家小院居多,现多为二层楼房。此村已与东刘冲连为一体,与西刘冲只有一沟之隔。

25.  东刘冲   位于县城南28.5千米处,属黑龙镇赵郎庄行政村。相传,清乾隆末年,刘姓自本地刘冲分居此处,在中刘冲东部,称东刘冲。1个村民小组,58户,206人,耕地432亩。地处山冲,村南临小溪,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宅依地势分布,独家小院居多。村中道路呈十字形相交。

26.  西刘冲   位于县城南28.5千米处,属黑龙镇赵郎庄行政村。清末刘姓自刘冲迁此建村。地处刘冲西部称西刘冲至今。1个村民小组,34户,167人,耕地306亩,村民以农为主兼事饲养业。村址南侧临自然沟,西靠岗岭,聚落呈三角形,面积0.02平方千米。传统民居多为独家小院,坐西朝东,村西临东环路主干道,北接S334省道公路。村南建有拦沟坝,蓄水浇地50亩。

图片

27.  老窦冲    位于县城南23千米处,属黑龙镇大杨庄行政村。相传窦姓聚族世居,东汉王朝大夫柴文进之妻窦氏生于此村。村周沟壑纵横,涧溪环绕,以姓得村名老窦冲。4个村民小组,162户,880人,耕地1338亩。聚落南北长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宅依岗势分布,村南临S334省道公路。

28.  小冲   位于县城东南17千米,属昝岗乡白坡行政村。清代,李姓从今苍台镇宋湾迁此始住建村,地处东西两岗之间,有水沟自北向南流经,因村小人少,得村名小冲。1个村民小组,11户, 52人,耕地151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居住松散,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南是围岗耕地,村东北驻村委会、卫生所、幼儿园。

29.  张冲   位于县城东南15千米,属昝岗乡二宅行政村。清代,张姓自今上屯镇甘河湾迁此始住建村,地处东西两个黄土岗中,得村名张冲。1个村民小组,44户,194人,耕地402亩。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房舍座西向东,背靠岗坡,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南临县办农场。

30.  顾冲   位于县城东南16千米,属昝岗乡二宅行政村。据顾姓祖坟碑记,清初,顾姓从今上屯镇张清寨迁此始住建村,因地处岗坡下,以姓氏和地势得村名顾冲。1个村民小组,47户,304人,耕地446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25平方千米。房舍座西向东,民居多为独家小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