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天下美食 2023-11-09 发布于黑龙江

文/夏沫

编辑/夏沫

赵大爷很喜欢自己在家里边琢磨菜谱动手做美食,现在正值暑假,读一年级的孙子来赵大爷家过假期,赵大爷更是变着法儿给孙子做饭。

孙子尤其爱吃鸡蛋,不管赵大爷用哪一种做法做鸡蛋,孙子都吃的美滋滋,赵大爷看着心里也乐开了花,这天,赵大爷又跟着在网上学菜谱。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点开视频教学的评论区,赵大爷却看到有网友说得警惕买到假鸡蛋,一毛钱的成本就可以造个假鸡蛋出来,经常吃要得癌症的,可不敢再多吃了。

看到这个说法的赵大爷心里直打鼓,可不敢让孙子吃到假鸡蛋,赶紧拿了个鸡蛋左看右看,又打碎了仔细观察蛋清和蛋黄,这也看不出啥问题来。

那鸡蛋作为我们最常吃的食物,还能有假的吗?人造鸡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人造鸡蛋会流到市场上吗?

其实早在2010年,网上就有与人造鸡蛋相关的传言,还有一些机构对外宣称可以提供制作人造鸡蛋的教学,并以此为卖点牟利。

甚至在网上贴出令人震惊的宣传标语,扬言学会了人造鸡蛋的方法之后,一小时可以生产6万个鸡蛋,让母鸡下岗!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这样夸张的说法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毕竟鸡蛋可是饭桌上的“常客”,大部分的人每天都会吃鸡蛋,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立马派出记者去相关的机构进行暗访。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不法机构是通过使用海藻酸钠、明胶、碳酸钙、氯化钙、色素等化学材料,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程序生产出所谓的人造鸡蛋。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这些人造鸡蛋远看跟真实的鸡蛋没什么两样,但是可经不起细看,一拿近一对比,跟真实的鸡蛋还是存在着肉眼可以辨别的差距。

并且,记者还发现,这些鸡蛋一加热就会显出原形,变成胶冻状的样子,这跟真材实料的水煮蛋出来的模样可是差远了。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这些不法机构也只是抓住低成本造鸡蛋致富的噱头,以此来骗钱,并不是真的想通过售卖人造鸡蛋来赚钱,个别不法分子甚至自己说:

“造出来的鸡蛋闻着都是化学品的味道,谁敢吃啊!”

“我们不敢拿去卖的,万一有人吃了这些鸡蛋身体出毛病,这后果可承担不起。”

所以,成本低至一毛钱的人造鸡蛋这个说法根本就是假的,不可能流到市面上的,更别说假鸡蛋在市面上泛滥买卖了。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那些说人造鸡蛋吃着会致癌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毕竟买都买不到,不过关于鸡蛋致癌却还是另有说法:蛋黄明明是橙黄色的,为什么煮熟之后表面会变青黑色呢?

是不是鸡蛋里边有什么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反应,这层青黑色吃了会对身体有伤害吗?专家表示不用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鸡蛋的蛋白在水煮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应,在鸡蛋的内部生成一种叫硫化氢的物质。恰巧蛋黄里边含有大量的铁离子,能够与硫化氢发生反应,产生了硫化亚铁。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只有蛋黄和蛋白接触的表面变成了浅绿色或者青黑色,蛋黄的中间还是保持着黄色。这种变化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放心正常食用鸡蛋。

北营养科的营养师李长平建议大家煮鸡蛋的时间一般是在8分钟左右,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煮的时间过短,蛋黄还没有凝固,吃了不卫生;煮的时间过长又会影响口感。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鸡蛋这个饭桌上的“老熟人”,一块松软的面包、一碗简单的蛋炒饭、一份香气四溢的韭菜炒蛋,都离不开它,深受厨师喜爱的鸡蛋,还被称为“全营养食品”。

新鲜鸡蛋营养多

鸡蛋这个“全营养食品”的称谓可不是徒有虚名,它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处。

1、蛋白质

很多人和文章开头提到的赵大爷一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喜欢给他喂鸡蛋,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鸡蛋中最为人熟知的营养成分。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鸡蛋中的氨基酸构成得更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有很多人都喜欢将鸡蛋作为早餐,有研究表明,相比起喝粥、吃面包,人体摄入鸡蛋之后的吸收率会更高。

特别是老年人,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可以为他们的身体提供养分,协助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是存在于蛋清中,不过蛋黄才是营养物质存在的主要所在,鸡蛋黄里边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卵磷脂、叶黄素以及钙、磷、铁这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2、胆固醇

很多老人家不敢多吃鸡蛋就是怕影响到胆固醇的水平,造成不稳定的波动。但其实有相关的研究指出,老年人一天最多不要吃超过两个鸡蛋,胆固醇的指标就不会受到很大的波动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除了老人家关心的胆固醇问题,鸡蛋黄中所呈现出来的黄色也是大家的关注点,鸡蛋中的黄色其实是叶黄素玉米黄素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多的原因。

3、叶黄素

鸡蛋黄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都属于抗氧化的物质,可以帮助眼睛过滤掉一些来自紫外线的伤害,延缓眼睛的老化。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已经有相关的科学研究提出,对于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眼部能见状态出现问题的老年人,鸡蛋黄中的叶黄素可以有效降低眼睛患上白内障的风险。

叶黄素是人体眼睛视网膜黄斑里边的主要色素,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办法自己合成的,需要依赖食物来进行补充。

但这并不代表着鸡蛋黄颜色越深,叶黄素的含量就越高,有的养殖户提供给母鸡吃的饲料里边,会含有国家规定允许添加的食用色素。

这也会导致吃了这种色素饲料的母鸡产下的鸡蛋黄颜色比平常更加鲜艳,所以消费者不要一味追求鸡蛋黄颜色鲜艳的鸡蛋。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鸡蛋黄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东西——卵磷脂,它又被叫做蛋黄素,还与蛋白质和维生素并列为“第三营养素”。

4、卵磷脂

卵磷脂从胎儿时期就对人体的脑部发挥着作用,它是人体大脑生长发育的营养素。从母亲怀胎的时候,羊水里边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这也给胎儿的脑部发育需要提供了营养,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还规定了婴幼儿的奶粉中必须添加卵磷脂,还有其他很多国家也对老年人食品中添加卵磷脂做了明确规定。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卵磷脂对老年人预防肝硬化、降低脂肪肝的发病风险也有效果,它能够调节血清脂质的水平,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不断修复更新,加强肝部的免疫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会变得粗糙、长出皱纹,而如果适当地摄入卵磷脂,则能够从身体内部发生作用,增强血红蛋白吸收氧气的能力。

加上卵磷脂本身的亲水性和亲油性非常良好,可以让皮肤底下的水分保持住,皮肤有光泽,看上去更加靓丽。

卵磷脂还是血管的清道夫,具有乳化、分解脂肪的效果,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停留时间。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在增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够清除掉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对预防由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有着独特的作用。

卵磷脂对老年人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它的基本成分胆碱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有着必需的作用,胆碱既能够调节体内的脂质代谢,又对神经系统有益。

老年人长期坚持补充卵磷脂,对集中注意力、减缓记忆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鸡蛋的营养虽多,但是吃太多也不行。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鸡蛋如果吃多了,好处也会变坏处

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的鸡蛋在1~2个是最适宜的,既能保证营养上的需求,又不至于过量摄入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对于高胆固醇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来说,如果摄入过多的鸡蛋,会造成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过多,蛋白质过剩。

肾脏和肝脏的负担加重,血液中的油脂含量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上了五十岁的大叔大妈,每天1个就够了,老年人的话每周不要超过6个。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鸡蛋的摄入量要根据年龄和个人身体健康情况来调整,一些老人家在婴幼儿能够吃辅食的时候,就想要喂给孩子鸡蛋,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以为鸡蛋黄可以被口水分散变得细腻,就直接喂给婴幼儿,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应该逐渐尝试将蛋黄添加在辅食里边,在喂食的时候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鸡蛋的做法多种多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喜欢茶香味,也对茶叶蛋喜爱有加,但是茶叶里边含有酸性的物质,会跟鸡蛋里边的铁元素结合,刺激到肠胃。

1小时产6万个,人造鸡蛋的以假乱真,成本只要1毛钱?真相是什么

对那些肠胃功能比较薄弱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摄入过多茶叶蛋,会影响到消化功能,引起腹胀,造成肠胃负担。

结语

食物的安全关联着饮食的健康,用化学物品造出来的低廉鸡蛋是追求营养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建议大家在选购鸡蛋的时候要以新鲜为主,选择无异味、无破损、无裂纹、表面干净的好鸡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