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262 大分封:姬家子弟闯“山东”

 新用户7842qWV8 2023-11-09 发布于江苏

伴随着人口扩张,早期部落不断分化、迁徙到各地,开始遍地开花,形成新的部落。

为了加强控制,从夏商开始,国王们往往会对已臣服的部落加封“名号”,以示统属关系。此时的分封对象,大多是自然形成的部落、氏族。

【武装殖民】

周朝建立初期,有两次比较大的分封。

1、武王灭商,曾分封了一些,但数量不多,多为奖励性质,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

2、武王死后,殷商遗族叛乱,周公东征平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山东、河北、山西、江汉等地。周公主持了第二次大分封;

这次分封的本质是对新占领地区的“武装殖民”,规模很大(“立国七十一”),诸侯们大多是宗室子弟(“姬姓独居五十三”)、功臣之后。

(敲黑板:“七十一,五十三”是虚数,随着时间推移,大大小小的封国数量远不止这些,有记载的在140-170之间)

姬姓主要来自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的直系子弟(文之昭也、武之穆也、周公之胤也),和姬姓旁支宗室。其中文王子弟16国,武王子弟5国,周公子弟5国。

【诸侯立国】

受封的姬家子弟,就要带着自己的小家族和少数亲信随从,从陕西老家出发,东出河南洛宁的崤山,到“山东”自己的封地去建国了。

(敲黑板:古时的“山东”,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崤山以东,是相对于陕西的关中而言的。如战国后期的“山东六国”,隋唐时期的“山东群雄”等)

说是建国,早期的封国跟部落的区别不大,地盘并不比村子大多少;人口主要是被占领土的遗民和原住民,数量上也和村子差不多。

盖几间土墙房子,围个小院,就算是王宫了。至于城墙更是罕见,能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扎起篱笆就已经很好了。

即便如此,诸侯们的职责可不小,要以自家小院为核心,建立起军事据点(国),据点之外则是原住民和奴隶们居住的农村(野)。

诸侯和贵族们住在“国”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祖庙、和各种手工作坊。

国君和贵族没有工资,经济上主要靠“采邑”,也就是周围的“野”的收成;很多诸侯在陕西老家(宗周)还有财产。

诸侯之间也时有来往,后期管得不严,有一些败家子诸侯会拿受封的土地去换一些高档奢侈品,如车马、珠宝、丝绸、玉器等。

(敲黑板:战争的兼并则在更以后了;初期毕竟都是亲戚,不太好意思下手)

【主要国家】

分封的目的是军事殖民,位置自然是有讲究的。级别上,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西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

1、分割殷商旧地

宋国:子启(纣王哥哥,微子启),河南商丘;公爵国(最高,以示宽容)

卫国:姬康(文王儿子,姬老九,卫叔康),河南鹤壁;侯爵国

蔡国:姬度(姬老五,蔡叔度),河南上蔡;侯爵国

霍国:姬处(姬老八,霍叔处),山西霍县;伯爵国

东虢国:虢仲(文王弟弟,东虢公),河南汜水;公爵国

2、震慑东方

齐国:姜尚(武王岳父),山东淄博;从第一次分封的河南南阳迁来;侯爵国

鲁国:姬伯禽(周公儿子),山东曲阜;从第一次分封的河南鲁山迁来;侯爵国

燕国:姬克(召公儿子),北京房山;侯爵国

邢国:姬苴(jū,周公四子),河北邢台;侯爵国

(敲黑板:燕国、邢国,据守太行山,主要防范北面的戎狄)

曹国:姬铎(姬老六,曹叔铎),山东定陶;伯爵国

郕(chéng)国:姬武(姬老七,成叔武),山东汶上;伯爵国

郜(gào)国:郜叔(老十一),山东成武;伯爵国

滕国:姬绣(老十四,滕叔绣),山东滕县;侯爵国

周文王和太姒生了10个嫡子;老大姬考早死,老二武王姬发,老三管叔鲜叛乱被杀,老四周公姬旦。

老五蔡叔度、老六曹叔铎、老七成叔武、老八霍叔处、老九卫叔康、老十聃季载,后世基本以国为姓;这些人也成为各自的创姓始祖

3、护卫陕西

晋国:姬虞(武王儿子,成王同母弟弟,唐叔虞),山西临汾;侯爵国

贾国:姬公明(唐叔虞的小儿子),山西襄汾;伯爵国

西虢国:虢叔(文王弟弟,郭姓始祖),陕西宝鸡;公爵国

芮国:芮良夫(姬姓大臣),陕西大荔;伯爵国

楚国:熊绎(祖先有功),湖北秭归;子爵国(最低,一直受歧视)

4、汉阳诸姬

聃国:姬宰(姬老十,沈姓始祖),湖北荆门(有争议);侯爵国

息国:河南息县,姬姓;侯爵国

随国:湖北随州,姬姓;侯爵国

申国:河南南阳,姜姓;伯爵国

蒋国:姬伯龄(周公三子),河南固始

(敲黑板:为了防备楚国,在汉水以北、淮水上游,设置一些姬姓国家,统称“汉阳诸姬”)

自此,周公梦想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局面形成了。可惜,过于理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