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困生,不妨试一试“提前补”

 风雨黄昏后 2023-11-09 发布于河南

在全人之美课程三校教研时,说到如何帮助学困生,干老师再一次提到了“提前补”。

我脑子一抽,问了一个问题:“要是提前补了学生仍然跟不上,怎么办?”

问完,我就想抽自己一巴掌,怎么会问出这么没脑子的问题来。果然,干老师的反问接踵而至:“提前补怎么可能还存在跟不上的问题?”

因为“提前补”要解决的,正是孩子跟不上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补习”,其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学校无法提供的;为了某一学科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学校有但不能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为了弥补某一学科的不足,以便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补习”,指的自然是属于第三种。

不过,一般家长和老师想到的是在课后再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即“课后补”。

只是,这样意味着孩子在课堂上的时间是被严重浪费的,因为他跟不上;孩子在课堂上的感受是绝对糟糕的,因为他跟不上。

即使在“课后补”中,孩子终于赶上了学习进度,抵达了和同学们同样的学业水平,毕竟也无法拯救孩子内心的挫败感——无论如何,他还是落后的。

“提前补”的奥义正在于此。它通过对第二天或下一周内容的提前学习,在一对一的教学中,学生一边尝试理解新的概念,一边查漏补缺,将与这个新概念新知识相关的,对于学优生来说已经是相当熟悉的,但对他而言相对陌生的“前有”概念、知识等内容补上,(这也是“提前补”的方法)当孩子第二天走进课堂的时候,他能够和其他没有遭遇学习困难的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课堂时光。

虽然他是通过“补习”才站在这个起跑线上,但至少“跑步”的过程中,即课堂上,他是愉悦的,是富有成就感的。尤其是同学们的惊异与赞赏,——虽然同学们或许并不知道他提前学习了今天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即使知道,同学们也只会佩服这个孩子——能够提前学习(预习)的,难道不是学习的高手吗?

通过努力与付出得来的成就感,因为成绩优异或进步而得来的成就感,就是孩子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并且乐意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的最佳动力。

不过,这往往也意味着,“提前补”的一课时往往超过学校的一课时,因为孩子需要扫清与之相关的所有障碍,——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所以,父母或老师需要事无巨细地,只要是孩子面对的困难,就几乎如同孩子是全新地学习这个概念、知识一样,帮助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也因此,提前补,最好是从孩子的某一个虽然落后,但相对最有把握的学科开始,逐个学科解决,而不要全面开花。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时间与精力,不要让提前补变成灾难,加深了孩子的挫败和抗拒。

也因此,提前补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充分沟通,包括学习进度的相互知会、课后作业的个性安排,以及一些不露声色的来自于课堂与作业的关注与鼓励等。

由易到难,当孩子这个学科能够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学科的“提前补”。

只是,请你一定不要问我:由谁来帮助孩子补呢?

补习老师被消灭的现状下,家长责无旁贷。所以,请千万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孩子不是故意气你,而是他真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孩子真的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态度不好——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呢?

而且,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时间呢?

何况,前期的投入固然艰难,但以后的日子有的是爽快。假如你不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那你以后也就不要埋怨自己因为孩子学习困难、成绩惨不忍睹而挥之不去的糟糕心情。

不过,还请注意,“提前补”不等于“提前学”

今天的“提前学”,往往指的是利用假期时间将下一个学期的学科内容提前学习,至少了解其大概。学困生也不适合“提前学”,他迫切需要的是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概念的学习闭环,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提前学几个单元的内容,他已经吃力,而积极反馈的漫长,或许是他所等不及的。他需要慢慢体验越来越艰难、正反馈越来越迟的过程。

“提前学”也是一个怪胎。试想,要学的内容都提前学了,在学校里的时间都干嘛呢?难道不是在虚度时光吗?如果老师比较开明,允许学生利用课堂时间继续深造还好,最糟糕的就是学校老师竟然要求学生提前学习,而宝贵的校园时光,竟然全部用来做题、讲题、考试了。

那为什么“提前补”不需要考虑这个弊端呢?因为“提前补”针对的是学困生,让他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而且“提前补”所试图建立的,是及时有效的正反馈。

还有,“提前补”是“药”,不宜常用,见效即止。好的身体不是靠吃药吃出来的,而要改善日常的膳食及运动,这就是更为基础的智力背景的构建。这则是阅读、纪录片之类,以及高质量的家庭或班级的精神生活的功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