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为何称为大河文明?》

 新用户7261osYC 2023-11-09 发布于陕西

近代西方学者把中华文明称为“大河文明”,尽管有不同解读,但始终无法解释中国人的民族宗教信仰定位问题。关于中国宗教信仰定义往往受到西方神学分析影响,单纯把中国宗教信仰等同于儒释道文化,这显然忽略了中华文明中第一要素——天下大同和天下一家意识。那么这种“天下一家”意识为何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的?这要从中国古代的五条大江河说起。
中国夏朝之前已经有多处地区性文明体出现,如近年特别热络的三星堆文明体,它代表着长江上游地区成都平原的拜火教文化,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拜火教群体,其崇拜方式和道具极富艺术和思想性,冶炼技术在当时世界领先。又如中国新疆考古发现了最早火吐罗文字被鉴定为最古老的印欧文字,很可能四千年征服欧洲和印度的印欧部落起源于中国新疆一带。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中原商周文明包括了从二里头文化到红山文化及渚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代表着当时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技术水平。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独立文明体是如何融合起来的?我们从中国江河分布就可以理解通透。
最北的是黑龙江,虽然所处位置偏北,但在这里曾诞生过鲜卑族,这个民族后来南下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盛极一时,促成了隋唐时期的盛世。后来的蒙古人也是起源于黑龙江流域,走向整个欧亚大陆扩张,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中原地区文明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黄河流域,从青藏高原到河套平原,再到中原地区直至入海,早期阶段融合了中国羌文化和东夷文化,后期融合了周文化和楚文化,哺育中华文明功不可没。正是在这个时期,古蜀、西域、南越、东夷、东胡都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当时长江以南地区气候很热,沼泽地遍布,人口数量少,从北方南下的楚部落融合了许多南方聚落地区,形成了最大的南方王国,北至山东,南至湖南,这种扩张对中华文明进步十分重要,至今中国一半人口讲着带“楚音”的方言。珠江流域早在秦朝就已经成为中国领土,但大家常常忽略了越南红河流域当时也属于中国,即使如今越南历史课本也用“北属时期”划定越南历史,不敢说“自古以来”就是越南领土,把红河归入中华文明的五条江河之一合情合理。
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就和这片土地生死相依,为了治理这些江河湖泊奋斗不息,也享受着这些江河带来的幸福生活,包括密集的水网运输、繁荣的沿河贸易、丰富的水利资源、各地血缘关系丰富多样性、行政的统一标准和高效率普及,文化的趋同性和教育的平民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独领风骚的领域。中国之所以如此辽阔,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五条江河地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黍产区相互交换资源得以生存,中原黍产品和南方水稻产品实现互补,这三个气候带形成了一个经济内循环体系,最终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个与南洋及更广大地区贸易的口岸,由此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天下!
相比之下,欧洲的江河虽然也不少,但都是短河居多,从中欧艾尔卑斯山高地流向四周入海,形成了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及俄罗斯几个主要流域,相互之间无法对流,导致经济和政治的碎片化格局状态。
正是这种“大河文明”促成了中国人最初的身份认同,即经济社会地位认同与法律权责认同,不论是唐朝居住在广州的西亚穆斯林还是贝加尔湖沿岸的高车人,他们都接受这种身份认同,并没有什么种族歧视,更没有宗教歧视,即使有也无法贯彻执行到民间层面。近代人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恰恰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作用,片面强调境内某一个政权的“正宗性”而忽略了天下一家的合法性,这也是日本人读不懂中国历史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开拓了一个新时代,弥补了中华文明过于早熟而缺少现代性的薄弱环节。比马克思主义更早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不少,天主教、基督教、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五花八门的科学技术思想,但这些都无法解决中国这片辽阔土地上一盘散沙的社会问题,更无法建立起严谨鲜明的国民政治身份认同,有的却是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口锐减。马克思主义从道德上与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可以融合,在哲学上可以把西方理性主义与中国人的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在政治层面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集体组织动员能力,在科学上极大激发了中国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学习能力,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一次全面升级版本。当马克思当年谈及亚细亚生产方式时就用“大河文明”这个概念谈及中国,当时西方人用这个词描述古埃及文明,笔者沿着马克思的思路走去,这才明白其中道理,即中华文明为何生生不息,而且日益兴旺发达,因为儒释道文化已经升级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明体。
作者简介:霍卜思,侨居美国华人,政治学学者,人力资源部经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