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政:解决“疲劳”就解决管理的问题了吗?

 z55j03b55 2023-11-09 发布于江西
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3340

前 言

管理学的假设是建立在个体的经济性上来思考问题的。问题是,很多现象它是解决不了的。正如,红极一时的“疲劳研究”……


管理思想史简纲

解决“疲劳”就解决管理的问题了吗?

图片

整个管理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补充,作为分工理论缺陷,它的一个补充。它首先认定,这个产业社会是一个经济的行为。因此,它的假设是建立在个体的经济性上来思考问题的。问题是,很多现象它是解决不了的。

图片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泰罗制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如何让每一个人他的内在的这种自由意志发挥出来,它是一个心理层面的。所以人不完全是经济理性的,它还包括情感的诉求,身心之间他是会转换的。

图片

所以怎么能够让个体在工厂里面努力工作,用心、用力,乃至用命去做事情?它单靠经济的方式做不到的。就说你给我干多少活,给你多少钱,你按我的要求做到位,并且产生合格的产品,我就给你计钱。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充分去调动每一个个体在工厂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他努力工作的这种程度的。

图片

那么在泰罗这种方式下,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这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工人并没有买这个账。相反,他形成了集体的罢工和怠工现象。开始的时候,就是集体怠工;后来施压,最后引发罢工。那么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中间肯定是有经济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人们就开始研究怎么能够把心理学导入到工厂当中去?导入到企业当中去?来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当然他们有选择很多课题。其中最重要的课题,其实是“疲劳研究”。就不光是泰罗制实行的结果是这样的,那些效率工程师搞不定的事情也是工人对工作的排斥。不能通过工作本身来产生工作动机,即便用钱来补偿,他依然会产生这种厌烦的心理。

于是他们想了,假如整个工作能够减少疲劳,减少紧张程度,是不是可以让他保持工作的热情,然后来提高效能呢?

图片

所以在这个时期当中,我们先介绍一本书,就是《心理学的故事》,大家看一看。那么最早有人的研究就认为,经济人的假设可能是有偏差的。因为劳工有情感上的诉求。因此,他们就开始做些这方面的课题。那最有名的就是加尔布雷斯夫妇搞的“疲劳研究”。

“疲劳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管理范畴的东西。他已经开始研究工作者本身,他怎么会产生身心转换?由于身体的疲劳,而产生了心理的反抗、或者厌恶。

图片

那他能不能通过消除这些疲劳,最后让人们能够愉快地工作呢?于是,这是一组课题。那谁来做这事呢?是加尔布雷斯。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就是加尔布雷斯是泰罗的一个追随者。他早年也是研究科学管理的,也研究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所以他的那个最典型的成果,就是如何通过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方法,让一个工人在砌砖的时候,砌墙砌砖的时候提高效能?过去砌砖劳动可能会需要很多动作,而且很笨重,他用一个架子。现在这个架子到今天为止,依然成为建筑工人采用的方法。然后,几个动作就可以砌到位。这架子就上面一块板,底下一个木把,这样顶着这么一个架子。

他娶了一老婆,这老婆呢是美国在心理学第一个工业心理学的或者叫产业心理学的博士,叫莉莲。于是他们两人结合起来去做所谓的“疲劳研究”。

但“疲劳研究”的思维还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是它有所改变。

图片

比方说,过去没有考虑工人在人机匹配的过程中,他的工具,他的这个方法,没有考虑到他的疲劳的减轻问题、降低问题。

比方说钉子。这根钉子本来可能没有什么分量,但是,这钉子没有放到工人腰线延长线上的桌面上,而是放在地上一个盒子里。所以工人每次去拿这个钉子的时候,他整个上半身要被举起来,弯下去,他容易疲劳。

因此,疲劳研究就要研究这一类。也就说,我把钉子能不能放在桌面上?让他拿的时候,就用手伸过去,拿过来。要不然你会举起半个身子的重量每次拿钉子。这钉子也许只有一两重,可是,每次举的时候要举一半的体重。所以,这钉子就变得很重了。一天下来,这腰部受不了。

那像这种研究就带有人机工学方面的要求,后来就发展出来人机工程学,清华到现在还在开这个课程。包括其他的一些作业,怎么能够让他很流畅、省时省力,辅助于工具、方法,做这样一个疲劳研究。

图片

这种疲劳研究最后虽然获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并没有解决工人对工作的厌恶、对工作的排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