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命题作文的审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1-09 发布于甘肃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近年来,命题作文的常见格式是“材料+题目+要求”。

       命题作文是一种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既定题目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  2015年“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 2018年“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绿水青山图”, 2019年“韧性”、“2019的色彩”, 2020年“一条信息”,高考北京卷作文考查的形式均为命题作文,这就向全国广大考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适当倾斜富有永恒特质的命题作文,在进行多体式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应重视命题作文的基本训练。唯有如此,考生方可在2024年的高考考场上尽展才情,稳操胜券。

1.“命题作文”审题的两原则

1977年北京考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82年全国考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全国考题“习惯”,1994年全国考题“尝试”,1994年上海题“父辈”,都是“道地”的命题作文。另外还有一种“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相结合的命题形式:如1981年的全国题“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的全国题“树木·森林·气候”,1985年的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等。我们把上述题目都认定为“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要对题目“咬文嚼字”,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1)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

“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实际也是“意义上”的限制性原则,因为文字总是要表达意义的。如1977年北京考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限制了人物,“一年”限制了时间。其实除了“在”和“的”外,这道题每个实词都有限制作用。如1998年作文题中的“坚韧”一词,就是准确理解题意的关键词语。坚韧:坚固有韧性,是坚和柔的统一体。无坚之柔,则软弱无力;无柔之坚,则松脆易碎。坚而不脆,柔而不折。它不是松树,而是小草;不是朱自清,而是鲁迅。由此可见,写那种经受一连串的打击,仍然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人和事,是不怎么切题的。  命题作文审题,要切实注意题目的空间限制(1986年上海考题:“2000年回母校”)、人物限制(1977年湖南题:“心中有话向党说”)、数量限制(1977年上海题:“谈第三只小板凳”)、修饰性限制(1982年全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系限制(1986年全国题“树木·森林·气候”)等等。

      “这也是课堂”题眼是副词“也”字。显然,这里要求学生不是写平时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的这个课 堂,而是写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二课堂。如果写在大礼堂里听报告,那也只是“教室搬家”,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文题中的“也”字就没有得到落实,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2)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
一个作文题目拟出来,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标题,通常由词和短语组成,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标题的含义一般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例如1986年全国考题就要透过表层信息,去挖掘深层的隐含信息。“树木·森林·气候”,从结构看,三个名词为并列关系;从内在的有机联系看,为相互影响、相互促成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树木——森林——气候,森林是核心。森林由树木组成;形成森林以后,就会影响气候;气候改善了,产生反馈效应,保护了森林,也会使树木生长更快。再联系社会实际,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隐含信息:个人——集体——社会。优秀的个人组成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组成文明的社会。社会风气好,产生反馈效应,会出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先进集体又促使个人的健康成长。这样就把标题的内在含义——比喻意义挖掘出来了。
2、方法指导
1)标志法。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怎样去寻找题目中的标志呢?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分析法。就是分析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了解议论的范围和重点。

分析内涵。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一知半解,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配以反面事例进行批判,殊不知“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忧愁了,我也忧愁”,应该说还是包含了“忧天下”的思想的,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1990年上海卷《时间啊,时间》,这中间隐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与《时间》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客观地、冷静地审视“时间”这一概念,文题中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格,中间又夹了一个感叹词“啊”,必须融进对“时间”的慨叹,要用抒情、议论的笔调。所以,对命题内涵的审核,不能掉以轻心。

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要做到比喻贴切,紧扣“类比点”,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从中类推出所蕴含的共同道理,选择的生活现象越典型,蕴含的道理就越带普遍性,议论就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分析关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等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如1989年上海卷作文题是“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既是并列关系,又是目的关系,“回顾”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即由对中学生活的回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些考生因为没有辨清“回顾”与“思考”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免陷入审题误区。

分析结构。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比如:独词式:父辈。题目中含有两个语素“父”和“辈”,为偏正式关系的词语,意为“父亲那一代人”,显然,题目要求写的对象是一个群体,只能写父亲所属的那一个群体,理解了范围的限制,就不会错把文章写成“父亲”了。

短语式:

      如果是偏正短语,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我的时间”,考生就应抓住题中修饰语“我”来做文章,写“我”在“人生时间”里的做法与感悟;而不要去重写名人珍惜时间而成功的事例,“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如果是动宾短语,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的“踮起脚尖”,“踮”是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如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并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顺利到达远方;只要踮起脚尖,我们就能够“登高望远”,看清事物的本质,离梦想也就又近了一步等。

      如果是主谓短语,题眼一般是谓语部分。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为“这世界需要你”,主语是“这世界”,宾语为“你”,而题眼应在“需要”上。考生将“这世界”与“你”的关系搞清楚后,“需要”的内涵也就能够通过阐述而自然显现了。

      如果是并列短语,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重点在于阐述梦想与行动的关系,绝不能只“仰望星空”,也不能只“脚踏实地”,而要两者兼具,不可偏颇。或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

单句式:

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这是一个动补结构的题目。“有感”表明这是写以议论为主的感想,其补充结构“于五十年前的今天”则对感想的内容做了限定:对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发表感想。

我想握住你的手此题看似平淡,实则绚烂.”想” “握手” “你”都是绚烂的机巧与洞天所在。“想”是题挈.我想只是一个意愿,一个还没有实现的行为;“想”既决定了由想生发的文章纲目,也设定了文章的重心。不在如何“握手”和“握手”结果,而在握手动机的由来,即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握手”是题魂。汉民族富裕”握手”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情趣尤其丰富,选择”握手”为作文契机,开辟了无限可联系、可想象、可创造的情理交融的美好空间。握手可知感恩;握手可见智慧;握手可知情谊;握手可见修养……你的手”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乃至国家、人类的.可以从感恩、感激的角度,写回报父母的亲情,写恢复朋友间的友情,写扶危济贫的人间真情,写同舟共济的同事情;可以换个角度,理性地对待竞争对手,写感激对手互促双赢的豪情;可以取材于现代人,也可以取材于古人。“你的手”中的你甚至还可以是物……

复句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写作时理应“忧”“乐”并举,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会给人以失重之感。

3)比较法。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较命题的关键词。如把《赌博的由来》和《赌博的危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理解前一个题目的重点是要挖一挖赌博的“根”,考证一下赌博是怎么“起源”的,扣住“由来”进行议论,后一个题目则要重点议论赌博的危害性;又如《“下笔如有神”新解》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个题目,似乎很相似,实际上大相径庭。前一个题目中有“新解”两字,那就不是要求论述第二个题目中杜甫原诗的内容,不然,又“新”在何处呢?就值得仔细思索,再对其中的“神”着重评点议论几笔,这才是“新解”了。
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如虽然都由概念命题,但概念型命题是阐述一个概念;而关系型命题则要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等。
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

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像《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3、例文点击
论生逢其时
生逢其时,生者,运也;逢者,适也;其时,时代也。所谓生逢其时,即为生于合适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绽放光彩,每个人都可以生逢其时,只要将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融于时代运转的旋涡里。
晚唐诗人罗隐曾于《筹笔驿》中落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将“时”与“运”联系在一起,感叹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无力感与渺小。然而,“运”只是个人难以预测的生命历程,而“时”则为时代大背景下的机遇与可能,二者并不等同,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生不逢时的想法。翻开历史文献,回忆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时,虽于百姓为安居乐业、广纳善言的时代,却仍存“屈贾谊于长沙”的情形;东汉初年光武帝时期百废待兴,适逢才学志士得以一展青云之志之时,然仍“窜梁鸿于海曲”;汉武帝盛世时期,然仍存“李广难封”……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不论是百废待兴,抑或繁华盛世,人人都可以将个人命运寓于时代浪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逢其时”。
饮冰室主人曾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纵览古今,生逢其时,是苏秦在战国时期苦练游说,连横诸国,佩六国相印,实现鸿鹄之志;是陆游在南宋动荡时期,不苟且偷安,抗击外敌保家卫国;是大唐玄奘在交通不便的时期仍乘危远迈,杖策孤征,最终到达印度,取得真经……回首过往,感怀今昔,生逢其时,亦是科学家颜宁在科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对科研的充分热爱;抑或是聂鲁达深切体味人民所受的压迫,把对全人类的同情写进诗歌中;同时也是蒋勋以诗意的眼光观照一草一木,将自然之美诉诸笔端……他们,用自己的一份份星火之力汇成磅礴伟力,将个人搭乘到时代列车上,这些不都是生逢其时的充分体现吗?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四十年筚路蓝缕,七十载长歌未央。百年风光,山河巨变。有人慨叹生不逢时,竞争激烈,难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有人只愿安分随时,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混日子。然而,我们需要这个最好的时代,时代也需要最好的我们,我们应抱有生逢其时、时不我待的心态去融入时代潮流,借发展东风实现个人理想、回报社会期望、实现祖国愿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鸿鹄之志。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吾辈青年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寓于时代变局中,发光发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分启示
1.主题鲜明,文情并茂。本文从对“生逢其时”这一词语含义的理解切入话题,围绕“时”与“运”的辩证关系展开讨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生发出人人都可以将个人命运寓于时代浪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逢其时”的人生感慨。
2.文章雅致,层次清晰。本文主线分明,谈古论今,过渡自然,逐层深入,紧紧围绕“生逢其时”展开论述,论据丰富,安排得当。论证过程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思路顺畅,逻辑性强,非常具有说服力。文章思维如此清晰,堪称典范。
3.文白相间,错落有致。本文语言多用修辞手法,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对偶句增强了文章的绮丽。遣词造句,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的痕迹。作者语言积累很是丰富,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可谓字字珠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