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类食物吃得多,会让你更容易得糖尿病、血糖失控!我们每天都在吃,很多人还不知道

 中国营养健康 2023-11-09 发布于浙江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编者按: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还有些是自认为“健康”的。那些看似“健康”的习惯,背后往往隐藏着你想不到的危害,如果一直坚持,就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健康榨知机「健康“新”生活」栏目,将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健康”实际上却可能对身体有害的习惯
,可以说是我们日常做饭最常用的调味品了,不仅使食物更美味,还可以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于维持人体神经系统传导、水平衡、酸碱平衡、细胞稳态和营养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盐摄入过多,不仅对健康无益相反还有害。在很多人看来,盐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你知道吗,盐吃多了不仅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还会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今天,健康榨知机就带大家了解下“盐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盐吃多了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


一项发表在美国著名临床医学杂志Mayo Clinic Proceedings的研究显示,经常在食物中添加盐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注:添加盐主要是指,即使食物烹饪或加工时已经放了盐,但在吃的时候仍会再加点盐或者别的含盐调味品,不包括烹饪或加工时用盐。

来自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402982名37-73岁的参与者。在加入研究时,参与者都没有患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癌症或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收集了参与者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吸烟状况、身体活动量、饮酒量、饮食等生活方式信息;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疗史信息;2型糖尿病家族史信息;并测量了参与者的腰围、臀围、C反应蛋白(CRP)、24小时尿钠排泄量、肌酐水平和体脂量等健康指标

此外,还统计了参与者往食物中添加盐(不包括烹饪时用盐)的频率:很少或从不、有时、经常、始终

统计结果显示,很少或从不、有时、经常、始终往食物中添加盐的参与者,分别占55.5%、28.1%、11.6%和4.8%;24小时钠排泄量分别为3.19 g、3.23 g、3.27 g和3.30 g

经常和始终往食物中添加盐的参与者,大多是男性、吸烟的人,他们的体重指数(BMI)和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身体活动量更少,对得舒饮食(DASH)的依从性更低。

在近12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3120名参与者新患2型糖尿病。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往食物中添加盐与参与者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而且频率越高,风险升高得越显著

相比于很少或从往食物中添加盐的参与者,有时、经常、始终往食物中添加盐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升高11%、18%和28%

相比于24小时尿钠排泄量最少的1/5参与者,排泄量最多的1/5参与者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51%

此外,研究还发现,经常往食物中添加盐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之间的关联,分别有33.8%、39.9%和8.6%是由BMI、腰臀比和C反应蛋白介导的。

研究最后指出,“这是第一项研究往食物中添加盐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往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可以反映一个人长期的盐味偏好,并作为盐摄入的替代标志物

这项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限制盐摄入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可以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更为关键的是,减少食盐摄入很容易就可以实现,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会对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盐吃多了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一项发表在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的研究显示,多吃盐与2型糖尿病患者较高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有关

研究人员对中国1145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参与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51.4岁,2型糖尿病的平均病程为7.5年,65.2%是男性。

通过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所有参与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信息、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疗史信息,并测量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总胆固醇水平等健康指标

根据饮食信息,研究人员评估了参与者每天的盐摄入量,并将他们分为3组:

  • 每天吃盐≤6 g组

  • 每天吃盐6 g-8 g组

  • 每天吃盐≥8 g组

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中,3/4的人每天吃盐超过6 g,其中38.7%的人每天吃盐6 g-8 g,36.3%的人每天吃盐≥8 g;仅有25%的人每天吃盐≤6 g。

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盐摄入量与较高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相比于每天吃盐≤6 g组,每天吃盐6 g-8 g组和≥8 g/组

  • 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升高0.44%和0.67%;

  • 空腹血糖平均水平分别升高1.4 mmol/L和2.3 mmol/L。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每天吃盐6 g-8 g组和≥8 g组的参与者,超重、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和冠心病的患病率也更高

研究最后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是临床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随着疾病进展,长期的高血糖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可引起多种器官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等,引发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过早死亡。

这项研究的发现强调了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盐摄入的必要性,以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盐吃多了为什么会影响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研究都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较高的盐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以及较高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部分数据依赖参与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至于较高的盐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以及较高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关联,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

  • 较高的盐摄入量与肥胖相关,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 较高的钠摄入量与高水平的炎症相关,而高水平炎症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 较高的盐摄入量,可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刺激交感神经活动和胰岛素抵抗等,促使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风险

不过,相关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还需要更多研究探索、确认。

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 g。在减少盐的摄入方面,应做到:

培养清淡口味,逐渐做到量化用盐。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可以按照目前每天食盐烹饪用量,设定减盐目标,用控盐勺做量具,控制加多少盐,并逐渐降低到每天不超过5克。

做饭时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同时可利用葱、姜、蒜、辣椒、八角、花椒、柠檬等富含味道的食材或调料,丰富食物口味。

烹制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锅时或关火后再加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

不要过多使用其他高钠调料或食品,比如味精、鸡精、豆瓣酱、咸菜、榨菜、腐乳等。这些食品虽然食用量很少,却占成年人全天盐摄入量的1/3,如10毫升酱油含1.6-1.7克盐,10克豆瓣酱含1.5克盐,一小袋(15克)榨菜、酱大头菜、冬菜,约含1.6克盐,一块20克的腐乳,约含1.5克盐。

烹饪方式多样,采用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享受食物的天然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盐。对于炖、煮菜肴,由于汤水较多,要减少食盐用量。

用咸菜作烹调配料时,可先用水冲洗或浸泡,以减少盐的含量。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少吃高盐食品。一般而言,钠超过30%NRV(营养素参考值)的食品需要少买少吃。

你还知道哪些看似“健康”

实际却对身体有害的习惯?

欢迎留言分享,帮更多人避开“雷区”,开始健康“新”生活!


参考资料

[1] Xuan Wang,et al.,(2023). Dietary Sodium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DOI: https:///10.1016/j.mayocp.2023.02.029.

[2] Yi Lin, et al.,(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Salt and Plasma Glucose, Insulin and Hemoglobin A1c Levels Among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Eastern China.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 DOI: https:///10.2147/DMSO.S338915. 

[3] New research links high salt consumption to risk of type 2 diabetes.Retrieved Nov 8,2023,from https:///news/2023-11-links-high-salt-consumption-diabetes.html 

[4]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