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述评】全媒体时代的美术评论(一)

 顺其自然h 2023-11-09 发布于北京

主持人语:

  全媒体时代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不仅数字媒介极为丰富、活跃,人的感官与意识得到综合延伸的同时也在深度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且呈现全民性态势,人的媒介属性与能动性正在被充分发挥出来。曾经由部分专业学者从事的美术评论工作现在也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事情。这导致一些明显的转变:看待评论文章优劣的标准正在从集中走向分散、从发出端走向接收端。过去,这一评判标准主要参考发表评论的美术史家或批评家的专业成就及其基于学术积累做出的论断;而今,阅读量、转发量以及评论、弹幕等受众对文本的反馈数据成为人们判断内容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依据。

  其实,评价标准发生转变的背后是自媒体类型与数量增长带来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变化。体制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行发展,后者的极速壮大与活跃使美术评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自媒体如何在独立发声的目标下把握批评的力度、水准从而获得更广泛群体的关注,如何在众多同类媒体中突出自身特色并依靠商业运营得到持久的生存。无论是体制媒体还是自媒体,其受众群体相对固定,一些还会呈现关注量稳步增长的趋势,那么是否可以建立受众与作者、媒体人真正的交流通道?此外,一些媒体人也意识到,自媒体还需要传播与编辑领域的专业力量协助,从而转变一直以来的用户视角而能从生产者视角展开运营。媒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它的信息源所依赖的仍然是人的思想活力,那么,全媒体时代在建立正向、有效的交流通道的前提下,如何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对艺术的感知与表达,仍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
  本期选题得到于洋创意支持,特此鸣谢!

——缑梦媛


图片
全媒体时代丰富的数字媒介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经处理)



本期[热点述评]目录:

全媒体时代与美术批评的新变 / 张颐武

温度与深度之间——全媒体时代美术评论的困境与生机 / 于洋
促进文艺新实践  推动理论新建构 / 董阳
数字平台中的美术评论:特征与反思 / 张志安 廖翔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及其对艺术批评的挑战 / 祝帅 张萌秋

冷热媒介融合下美术评论的全媒体变局 / 陈奕名

社交媒体中的炸弹与良药 / 钟刚

寻找通信人: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批评 / 徐旷之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3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