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1-09 发布于甘肃

一、单选题

1.公元前211年,天降陨石于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随后百姓互相传播,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农民起义爆发的偶然性

B.君主专制体制的崩溃

C.民间组织成为反秦主力

D.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始皇帝死而地分”可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希望推翻秦朝的暴政,反映出当 时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D项正确;这种寓言是有预谋的,不是偶然,排除A项;君主专制 政体并没有崩溃,即使朝代变了,但体制仍然延用,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民间是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如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关于项羽分封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项羽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   )

图片

A.彻底推翻郡县制度

B.先秦分封制影响深远

C.自立为王强化统治

D.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末年(中国)。根据材料“项羽把诸侯军队集中起来的主要因素,即所谓的'义’ ” “项羽分封是对当时各割据军事势力范围的划分,是对当时割据局面的重新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会秩序”并结合所学可知,项羽实行分封主要由于力量掌控不住、群雄并起、局势混乱等多重原因的考虑,目的是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秩序,D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彻底推翻郡县制度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的深远影响并非是项羽实行分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稳定秩序,排除B项;分封诸侯以后,诸侯们会因利益不均而不停攻伐,不利于强化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秦始皇时代,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该学者重在说明(   )

A.法家思想已不适应统治需要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

C.关中地区社会矛盾尚未激化

D.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关东地区社会各阶层对秦王朝统治的怨愤,而关东地区正是六国旧地,说明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D项正确;法家思想有利于巩固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不是完全不适应秦朝统治需要的,排除A项;秦始皇时期,关中和关东都以铁犁牛耕条件下的小农经济为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关中地区社会矛盾问题,且选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铟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这表明(   )

A.秦朝治国模式较为落后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

D.统一六国缺乏民意基础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铟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可知,费正清认为秦王朝“分崩离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即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B项正确;题干内容并未涉及秦朝治国模式,排除A项;题干内容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据此不能得出秦朝农民起义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统一六国是民之所向,排除D项。故选B项。

5.公元前209年7月,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指出:“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的这一言论(   )

A.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B.意在壮大起义队伍力量

C.反映了旧势力的强大

D.说明起义缺乏群众基础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0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可知,陈胜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为了壮大起义队伍力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的暴政下陈胜倡导农民起义,没有体现浓厚的封建色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旧势力情况,排除C项;材料“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说明起义有一定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6.有学者指出,秦朝皇帝理念上自诩“赏及牛马,恩肥土域”,但在实践中既无轻徭薄赋之举,也无使民以时的观念。役民无度、夺民衣食、置民于艰难困顿中而不顾的现象屡有发生,以致民生困苦而“天下苦秦久矣”。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灭亡的主因是(   )

A.滥用民力激化社会矛盾

B.郡县体制违背政治需要

C.皇帝制度缺乏理论支撑

D.严刑峻法加剧百姓负担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但在实践中既无轻徭薄赋之举,也无使民以时的观念。役民无度、夺民衣食、置民于艰难困顿中而不顾的现象屡有发生”可知,秦朝政府给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漫长的兵役、无休的徭役,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秦的灭亡,A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并非违背政治需要,且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和皇位世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滥用民力,并非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A项。

7.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当时(   )

A.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

B.秦朝各地仍有较大的文化心理差异

C.关中地区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东方六国崇尚仁义与秦地大相径庭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末的中国。材料“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反映的是关于秦末反秦暴动上,各地的反映完全不同,这说明秦朝各地仍有较大的文化心理差异,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朝暴政对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材料与关中地区的政治经济优势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区的文化认同不一样,非东方六国崇尚仁义与秦地大相径庭,排除D项。故选B项。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其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可得出不同的阶层对秦的统治都有所不满,秦朝的灭亡是多种原因推动的,B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六国旧贵族,排除A项;精英知识分子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秦朝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表现形式有(   )

①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        

②举行大规模罢工、游行示威

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④消极怠工、逃亡、破坏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农民要承担国家的徭役,因此面对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阶级表现为①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和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B项正确;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表现为②举行大规模罢工、游行示威;在奴隶社会,奴隶反抗奴隶主常采用④消极怠工、逃亡、破坏生产工具,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秦国县制实行了一百多年,而六国并未实行。始皇一统天下,迅速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六国诸侯怨而无果。然秦稍弱,六国诸侯分封欲望犹如地下岩浆喷涌而出。材料认为(   )

A.开创郡县制导致秦朝速亡

B.郡县制是秦亡原因之一

C.六国的认同直接导致秦亡

D.郡县制不适应时代需求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始皇一统天下,迅速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六国诸侯怨而无果。然秦稍弱,六国诸侯分封欲望犹如地下岩浆喷涌而出”可知,作者在强调秦朝郡县制推行过急、过广,六国诸侯并未完全接受,所以普及郡县制成为了秦灭亡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郡县制并非秦朝开创的,排除A项;六国的认同直接导致秦亡脱离题干主旨,排除C项。郡县制起到了维护地方统治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1.《阿房宫赋》写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C.整顿风俗、统一货币

D.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并结合所学可知,“函谷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攻下函谷关,“楚人一炬”指的是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秦朝灭亡,D项正确;平定六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功绩,排除A项;平定南方、开凿灵渠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B项;整顿风俗和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都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2.秦朝的政令暴虐,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等_▲_后,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把秦王朝推翻。▲处的农民起义是(   )

A.黄巢起义

B.绿林、赤眉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最后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D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在唐末,排除A项;绿林、赤眉起义是在西汉,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3.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的《语书》,是南郡守腾在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对原楚地县、道官员发布的告示。其曰:“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殿(也)。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佚)之民不止。”这反映出,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   )

A.六国贵族的激烈反抗

B.政治和文化认同的薄弱

C.法律损害百姓的利益

D.地方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末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佚)之民不止”可知,材料的意思是现在法令已经具备了,仍有一些官吏、百姓不加遵守,习俗淫侈放恣的人未能收敛。说明的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政治和文化认同的薄弱,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吏民而非六国贵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损害百姓利益,排除C项;根据“今法律令已具矣”可知,地方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4.唐朝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是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楚汉之争

B.修阿房宫

C.大泽乡起义

D.秦的暴政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得出,杜牧在《阿房宫赋》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朝暴政施行,致使本身失去民心而灭亡,D项正确;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爆发的大规模战争,排除A项;修建阿房宫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秦末农民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怒吼声,划破万里长城,“奋臂大泽而天下应”,成千上万的农民揭竿而起,以自己彪炳千秋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历史的壮丽篇章。这场农民革命(   )

A.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B.借助了民间的秘密宗教

C.攻占了封建王朝的都城

D.推翻了少数民族的统治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A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没有借助民间秘密宗教,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攻占秦朝都城咸阳,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力图推翻的是秦朝,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6.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入陈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这反映出当时(   )

A.人们对封建制度不满

B.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C.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材料“伐无道,诛暴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且得到了底层百姓的支持,B项正确;题干中的“张楚”仍然属于旧式的封建政权,排除A项;秦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C项;题干中仅提及陈胜、吴广起义,“风起云涌”无可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

17.韩非认为“刑”不能过度,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吕氏春秋》主张秦要“兼儒道、合名法”;荀子预言,秦若不能“力术止,义术行”,其命运将“不及远矣”。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缺少社会基础

B.治国思想的缺陷促使其速亡

C.三教合一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D.文化专制政策实施的必然性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秦若不能'力术止,义术行’,其命运将'不及远矣’。”及所学可知,秦朝采用极端手段治国,既违背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也不符合吕不韦、荀子的治国主张,治国指导思想存在不足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缺少社会基础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教合一趋势已经初步显现”与秦朝的史实不符,魏晋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初步显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8.下列对秦王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起义,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分析各选项可知,“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表明了秦朝的暴政导致灭亡,D项正确;焚书坑儒、道德不张,是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排除A、B两项;“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认为是被六王之后所灭,并非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9.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修驰道,筑长城,建宫股,秦朝约2000万总人口中,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壮丁总数至少300万人次。材料揭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严刑峻法

C.徭役繁重

D.赋税沉重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壮丁总数至少300万人次,徭役繁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C项正确;焚书坑儒属于文化专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秦朝徭役繁重,未体现严刑峻法,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秦朝徭役繁重,未体现赋税沉重,排除D项。故选C项。

20.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有一辆车体形制较大,车舆分前后两部分,用一个椭圆形的车盖罩住的是(  )

A.高车 B.安车 C.跑车 D.战车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安车形制较大并且车舆分前后两部分可知材料说的是安车,B项正确;根据所学高车的形制较小并且车舆是长方形,排除A项;根据所学秦朝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没有跑车,排除C项;根据所学秦朝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没有战车,排除D项。故选B项。

21.下表是研究秦朝灭亡原因的两则史料。其共同研究视角是(   )

图片

A.军事衰退

B.政治残暴

C.经济落后

D.文化冲突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史料一大意为,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古籍,必须一律销毁,否则处以黥刑并弃市,秦朝这个做法虽然暂时控制了思想舆论,但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更加重了士人对秦朝的仇视。解读史料二大意为,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综上可知两则史料共同的研究视角是秦代的思想文化冲突,D项正确;秦国军事实力强大,排除A项;两则史料的共同研究视角是思想文化冲突,不是政治残暴,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秦朝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

22.《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

A.六国反抗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B.秦的治国模式没有优越性

C.楚国旧地对秦统一缺乏认同感

D.楚国的人民意图统一全国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秦统一全国,但是陈胜起义仍然以“张楚”为号,说明楚地对秦的统一仍然缺乏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治国模式,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B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没有提及楚国人民想要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2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可知,费正清认为,秦朝的灭亡,不仅仅是秦王的暴政,而是涉及多个角度和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B项正确;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是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A项;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秦亡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C项;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是秦亡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4.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贾谊意在强调(   )

A.治国指导思想僵化导致秦亡

B.秦的速亡与暴政密不可分

C.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汉承秦制不符合时代需求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可知,贾谊认为,当秦统一六国后,仍然沿用法家的治国理念,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通,导致国家走向衰败,即治国思想僵化导致秦亡,A项正确;材料中贾谊认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固守旧有的治国思想,而不是强调秦的暴政,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导致秦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治国思想没有变化导致,没有涉及历史发展走向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汉朝建立后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典章制度,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并且材料内容没有评论汉承秦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5.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他们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

A.徭役沉重

B.农民起义

C.暴政统治

D.官吏贪腐

【详解】据题意可知,对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是不施仁义,陆贾认为是秦朝统治残暴,柳宗元也认为秦朝的失误在于政治统治而不在于制度,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暴政统治,C项正确;他们总结的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统治,而不仅仅是徭役沉重和官吏贪腐,排除AD项;农民起义是秦朝暴政导致的结果,排除B项。故选C项。

26.据文献记载,秦代“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统一制度的贡献 B.二世而亡的原因

C.吞并六国的影响 D.社会经济的繁荣

【详解】根据材料“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徭役过于沉重,田租及人头税与前代相比过高,政府还进行盐铁专营,过分压榨民众,秦朝使用苛政残酷压榨普罗大众,导致秦代二世而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统一制度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秦吞并六国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秦代的社会经济是否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27.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 · 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 · 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 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详解】根据材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 · 陈涉世家》认为“失期,法皆斩”,而《秦律 · 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 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两者的记载有出入,这说明需要多重史料进行互证,C项正确;私人修史虽有主观性,但也剧透史料价值,排除A项;考古史料也有弊端,只能体现某个片段的历史,不一定比文献资料可靠,排除B项;最新的考古发现也需要与文献资料互证更具有说服力,排除D项。故选C项。

28.一般用“揭竿而起”形容农民起义,下列起义中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是(   )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正确;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钜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排除B项;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厉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国人暴动并不是农民起义,他们没有明确的领导者也不是以夺取政权为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9.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路了。这表明了秦朝灭亡原因是(   )

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专制皇权的滥用

C.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D.秦王朝的暴政

【详解】根据“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可得出材料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受到专制制度的破坏,因此走向灭亡,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材料中强调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缺乏统治大国经验 B.缺乏共同文化心理

C.法家思想激化矛盾 D.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详解】根据材料“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表明作者反对秦朝实行高压政策,秦朝灭亡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心理,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