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辞职最早,死得最惨,77岁被灭门究竟为何?

 四季视野 2023-11-09 发布于北京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后,便开始重赏开国功臣。当年的一次大封中,授予武将徐达、常遇春等人为公爵者共有五人,文官李善长却独得公爵,为六公之首,位极人臣。可见朱元璋对他的看重。

然而好景不长,李善长终因被株连胡惟庸案,与弟李存义等七十余口被诛,只有儿媳临安公主与驸马李祺幸免一死。当时舆论对此均表示不解,李善长开国第一功,儿媳是公主,又已年过花甲,为何反被杀害?

李善长被处死一年后,工部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鸣不平,誉其“功第一”、“位极人臣”,衷心希望为李善长昭雪冤屈。朱元璋看后,沉默不语,但并没有怪罪王国用。

本文拟对李善长生平事迹作一回顾,以解其生前得失成败,省视人生之无常。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早年教书为业,后寓居滁州,以才学德行颇得滁人景仰。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率二万人众攻滁阳。当时41岁的李善长孤身前来拜见,力陈效法汉高祖之道,必可定鼎中原。

朱元璋大喜,留其府中从事文书。此后李善长出谋划策,为朱元璋安排粮饷调度等军需事宜,渐渐显露才干。

几年后,朱元璋与郭子兴交恶,后者意图削弱朱权力,欲拉拢李善长为自己效力。李善长却一口回绝:“生是朱相公之臣,死亦朱相公鬼。”此后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由此可见,李善长忠心报效朱元璋,功勋确实不小。

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始终担任要职。他与同为开国元勋的徐达、李文忠等轮流监督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机要部门。朱元璋常召李善长商议决策,出巡时也全权委托给他。可见,李善长不仅忠心耿耿,而且处理政务确有方略。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如此倚重他。

朱元璋曾直言:“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在屡建奇功的武将中,李善长这个没留下什么战功的文官能排到首位,想来也是实至名归。因为他在后方安排军需,使朱元璋能安心用兵。此后在徐达收复燕云十六州、打败元军的战争中,李善长持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援。可以这么说,朱元璋能顺利推翻元朝,李善长的贡献也功不可没。他虽不曾立下汗马功劳,但事奉朱元璋始终如一,忠心耿耿,为后方供应出谋划策,也是开拓天下的重要功臣。

李善长不仅治军有方,处事也颇得人心。他用人唯才,将人才推荐给朱元璋重用,而对有异心者则设法调剂,化解矛盾。李善长善政爱民,深得百姓拥戴。王国用直言:“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

然而,鹿死谁手,权倾谁家。没有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说得清。

李善长晚景凄凉,想来也是人生之无常。他侍奉君主四十载,功业巍巍,却难逃灭门之灾。究其缘由,与胡惟庸案关系重大。

1380年,胡惟庸谋反被诛,李善长理应无辜。但因其侄女嫁予胡惟庸侄子,李存义一度险些遭株连。幸亏李善长分文武两班最早跟从,朱元璋方才网开一面,将李氏一族迁到崇明岛,未加处罚。

其后胡案余波未平,李存义被供出与胡惟庸来往。考虑到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忠心和功劳,朱仍宽容处理,再次发落李氏一族。可见,李、朱二人情谊深厚,朱元璋也有分寸,不会因李氏牵连胡案而加罪于他。

但1390年时,胡案突然被再提,朱元璋似乎仍心存疑虑。此时,朱元璋因李善长替亲戚说情,大怒将其牵连。之后,逮捕审问李善长亲信,他们供出李善长与胡惟庸私交甚密,胡想让他谋反称王。虽李善长不同意,但态度暧昧。还有人告状,说李善长手下的人掌握了胡惟庸与敌人勾结的证据,但李善长都藏着掖着没报告。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知情不报,同谋叛乱,遂与全家七十多人一并处死。许多大臣如陆仲亨、唐胜宗、郑遇春等人也受牵连被杀。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不得不说,知情不报,态度含糊不清,这让朱元璋都无法忍受。因此,77岁的李善长遭株连,怕也是难免的。因为在朱元璋心中,胡案乃天下大事,凡沾边者皆难逃嫌疑。再加上朝中奸佞火上浇油,李善长终究没能度过这劫难。

李善长被抄家诛族,料想也枉受冤屈。因为此前李氏两次牵连胡案,朱元璋都网开一面未加罪责。況且李善长功高震主,儿媳公主,实在没有必要谋反。如王国用所言:“功第一,位极人臣,安享晚年,何必自毁?”

更何况,李善长已年过花甲,难道不想就此安享天伦之乐吗?如果他真有异心,怎会在胡惟庸策反时拒不从命?根据种种迹象看,李氏灭门很可能是朱元璋有意扩大处理胡案的结果,并非李善长确有谋反的证据。

即便如此,李善长生前亦有失误之处。他对朱元璋虽忠心耿耿,但晚年似有些骄傲自满、鲜有谦逊之举。如其弟李存义全家获赦后,李善长久不上表谢恩,又私自调用军队资源,都使朱元璋颇为不满。李善长若能保持谦卑谨慎之心,或可避免晚年横祸。

李善长忠勤功高,对明朝开国确有贡献。但其晚年失误,又被牵连胡案,导致他与全家人等被诛。虽不能断言李善长完全冤枉,但至少有被判罪过重之嫌。李氏一族蹶然溃败,亦令人唏嘘朝生暮死,富贵难保。李善长的人生轨迹,确实反映出权势的无常,以及君臣关系的复杂性。

李善长之死,亦为后世功臣留下警示:忠心不可磨灭,谦逊亦不可或缺。作为臣子,即便功高震主,也需时刻自省,谨言慎行,方可平安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