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

 一中大语文 2023-11-09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首先,我们讨论这个题目怎么写。

依照写作流程,依次来说吧。

一审材料。

“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这个话题,原材料一共三句话。

第一句里“传统”一词及此后引领的句子,与第二句里“如今”一词引出的话——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引证,将整个材料分成两大块。即传统儒家的做法,与当下网络时代的看法构成对照。不过,请注意,这里是前后对照,且从“越来越”等词可以看出,“传统”与“如今”的做法不是油水分离、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一种关注焦点的移动和渐变。

再看材料细部。

先看第一句内部,实际上又分为三个句子。“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是讲途径或者手段,“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是讲目标、目的,至于第三句引用《礼记·大学》中的话,强调不论高贵至于天子,还是低贱到百姓,无论高低贵贱,无分地位高下,在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行方面其要求是一致的,无一例外地要把修身当作为人处事的根本。

再细读第二、三句内部。“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关注外界”等词语,非常关键。它告诉我们,随着时代变迁,即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不一样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之势。什么变化?“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换言之,也就是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不再单单关心自身的修炼。杰夫·贝索斯的话,引用在此,宜理解为不是由你自己而是由别人构造出关于你的叙事、你的模样;至于“亚马逊创始人”的身份无非是强调引证的权威性而已,借此增强证明力。

现在,我们把这两大部分合起来考虑:整个材料的话语指向到底是什么?

第一部分之“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第二部分之“你的形象”“对你的评价”,综合起来,这个题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是个人形象的塑造和评价。

二看要求。

本试卷在要求上的表述,与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是基本一致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应该是紧扣材料所做的联想生发,并对材料的要点和精髓予以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没有指定具体文体,有着文体自选的余地。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则是说,所选的观点(包括思想及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在材料要点所指的范围内;而文体一旦选定,比如议论类或记叙类,就要符合这个文体的基本要素。

【立意】

既然我们推定“个人形象的塑造和评价”是中心议题,那么,怎样围绕这个中心来确立相应的中心论点呢?

笔者所想到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内在修为,顾及外在评价,塑好人生形象;

(二)重视外在形象,修正人生修为;

(三)内外兼修,里外兼顾,内铸品格,外树形象;

(四)网络时代,要画好自己像尤应用心。

当然,在递交的作文答卷中,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合理立论。

围绕立论,这里,想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就这个题目的具体指向而论,哪些立论可能不是很切题。

对此,我们姑且也例举一二:

1.继承优良传统,修炼内在品格,塑造自身形象,追求完美人生。

这个立论孤立地看,是站得住脚的,在价值层面没有任何问题,逻辑上也是自洽的。不过,如果要这样立论,必须把这个题目所供材料后两句话全部阉割,否则立论至少可以说是偏颇的。因为他压根儿没有提及外界(别人)的评价之事。这样认准一条道走到黑,不顾及材料的整体意义而立论的现象,在学生作文中不会是极少数。

2.塑造形象,修炼自身是自己的事情,不必顾及别人的说三道四。

笔者觉得,这个立论也有偏颇。其观点,好像考虑了材料之三句话的全部意义,应该说较为全面了。但细玩“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之文意,还是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实质是没有对材料的深度开掘。

3.身正不怕影子斜,背后议论别人有损私德。

有的学生或许会抓住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话,深入讨论这个观点,那时错得过于离谱了。

当然还有诸如只谈个人成长,不谈形象塑造;只谈形象重要,不谈如何塑造;只谈如何正确对待别人背后对自己的议论,不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的态度,及与完善自己形象的关系,应该说在立意上都存在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到底如何展开论述?

我想先说第一种立论,即“追求内在修为,顾及外在评价,塑好人生形象”,是否可以这样展开阐述:

①形象塑造自修为本。个人形象塑造的根本,是个人修为的提升,根深才会叶茂,移用鲁迅先生在谈论作家自身修养禀赋与所写作品的关系时所话说,血管里流出是血,水管里流出的只能是水。

②诚中形外展示自己。个人形象要主动地积极地去塑造,诚于中而形于外,不形于外,别人无从知晓。你爱人之诚,要让被爱者感受到;你忠诚之心,也要让所忠者看到、感念到,一句话,要建构自己的形象,不要被动地等人了解,或被人塑造。

③客观评价促进自己。至于别人对你的客观评价,你能够关注,是好事,但是关注的目的,是促进自己的完善和成长,别人对你积极的正面的评价,那时肯定和鼓励,是激励继续前行的动力;即使不太客观,甚至有小人之言,也要放宽度量。须知,如果说人这一辈子之成长也是形象塑造的过程,那么,“小人监督”有时跟“贵人相助”同等重要。

   其次,说说第二种论点,即“重视外在形象,追求人生修为”如何展开:

①外在形象即人们眼中的模样,这才是对你人生的综合评价,它包含了人们对你的信念、情感、态度、人缘和期望的综合认识。

②外在形象是塑造出来的,这是你用诚信、毅力和努力等积极因素诚实打造的人生品牌。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举手投足,几乎无不关乎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影响外界对你的印象和评价——别人都看着你!道理很简单:“人们会从一个人臃肿的身材中看到他的不自律,从邋遢的外表中看到他不讲卫生,从慵懒的面容中看到他的懒惰,从充满戾气的表情中看到他消极的心态。”“我没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美。”(杨澜语)当然,这里也包括接受外界对你的正面塑造;理性对待外人对你的反面塑造甚至捏造。

③外在形象的源头在于内在的修为。否则,没有内心的丰盈充实、内涵的丰富扎实,精神豁亮、道德高尚的内在世界,外在的所谓美好形象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形象哪怕看起来有多美,难免会昙花一现,以至于黯然失色,甚至轰然坍塌。

下面,简要谈一下笔者对本作文命题的评价意见。

1.立德树人,在命题方向上能链接现实

本作文题目所讨论的塑造自身形象问题,涉及青年学生的德行和修为,具有考试育人的意义。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学生染习儒家思想,秉承传统文化精华,积极入世,奋发有为,勇于担当、意志坚定;能慎独、慎思、慎言、慎行;以此对抗一些青年中存在的“躺平”“佛系”倾向,塑造好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形象。

命题者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古代儒家修身道德规范的讨论上,而是立足于“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的当下,引导学生观照现实;并抓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个切口,讨论自身形象的塑造问题。这样,这个关于儒家修身的古老话题,拥有了现代品格,具有了现实的关怀。其实也在教诲学生:考虑问题要有历史的纵深感,要溯过往,明来源;也更需要有对现实的关照,明事理,接地气。

 2.搭建了一个学生可以驰骋思想的舞台

除了前述价值观的角度,从思维维度看,什么是理想的作文题目?答曰:允许学生独立思想。

不过,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独立思想,不是指天马行空,或胡思乱想;而是指在作文题目所框定的范围里,在命题老师搭建的舞台上,能够允许、鼓励学生拿出十八般武艺,充分展示其不同的思想、才情。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命题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可能空间。这道题目,可以说是做到了。

首先,从大的层面上,它做到了不把问题简单化。如果,只是允许学生谈儒家修身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然后叫学生再去谈怎样去实现它,那样的话,这个作文题便一下子矮化为一个常规的大号主观问答题: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照虎画猫地诠释。现在题目引入了评价对自塑形象的影响,这个因子有利于学生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可以“两边对驳”的作文题目,这样类型的题目曾经在100多年前受到梁启超的充分推崇。(可参见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笔者觉得,尤为重要的是,命题者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上好的材料。这里想较为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句话:“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

分两点来说。

一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事实本身的客观陈述,命题老师没有附加价值判断——换言之,没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要表明的是,人们关注对自己的观点——根本没有说这些观点是否合理。这样,至少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推想,这些观点大致分为正确的观点和不正确的观点;那么对正确的观点该如何对待,对不正确的观点又该怎样应对,怎么样才是对塑造自身形象最有益处的做法,自然值得深入分析。学生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并提供相应的理据;能否这样考虑,其思维品质之高下立见。

二是“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从语言现实看,“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应该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的前提条件。

笔者相信,命题者要着重强调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想引导学生考虑网络时代引发人们对自身评价的更其关注的情况,从这一点上突出塑造自身形象的现代特色及其要求。如果本意上没有,“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完全可以表达为“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交生活活跃”——并且,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们的社会交际、人际交往确实也呈现越发多元频繁之态。“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这样一句话,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至少可以是:我们不能绕开或无视网络时代的这个特征。不错,“人们越来越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哪里来?线下的表现可能是一个方面,但是需要更加重视线上——网络时代自身形象的塑造。一定要留意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立场,不要随随便便给别人评论,轻率地发帖子,就连你自己发的状态和动态也要特别谨慎,格外留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楼上看你。”网络时代可以说是透明的时代,你的形象无处不在,即便想伪装,也没有半点机会。

3.读写结合、教考结合的良好导向

如果说新课程实施之前的读写结合,主要在文章体式方面,比如学习了一篇散文,就尝试写一篇散文,学习了一篇议论性文章,就写一篇议论文。但是,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读写结合的程度发生了变化,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教材中获得思想支援和事实资源。以此把读与写、教与考结合在一起。

如何塑造好自己形象,怎样对待人家对自己的评价,我们现行教材中有不少思想资源和事实材料可资利用。

比如青年毛泽东在“峥嵘岁月”中的刻苦磨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的是壮志凌云、雄视天下的青年革命家的气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襟怀;袁隆平为实现“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的夙愿,在田间地头爬摸滚打,倾其心力发现、培植杂交稻,选育超级稻,塑造了一个站立在华夏田野上的世界级“泥腿子科学家”的形象;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热情、细致、周到,把温暖送到众人的心坎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至于钟扬探索生命的边界,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活出了生命的高度——“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他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等一系列的生命标签,所塑造的是一个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把生命的原色绽放到极致的大学教师的崇高而又亲切的形象。大胆、“不安分”甚至有点率性——有时难免有点小得意,有求必应、满腔热忱、不愿停歇,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便“更加拼命”,你难道不能感受到这个共产党人身上闪耀着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及为行大道、办实事、惠众生而把整个身子都扑上去的低调的壮烈吗?附带提及,有的老师在教学《“探界者”钟扬》时,往自己臆想的角度拔“高”和扭曲,使这篇叙事带有中性风格的杰作,到了其解读层面,仍旧落入人物通讯煽情和戏剧化的俗套,以致把钟扬教成了“欧阳”,实为遗憾。

至于对别人评论、别人观点的态度。袁隆平对人家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性评价的沉着回应,可谓有理有节、实事求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显示了理性分析的力量;王安石对司马光们加给新法的种种指摘,洞见其根本目的是要停止新法推行,便没有在细节上进行纠缠,于是列举三大理由,坚决不接受对方的观点,措辞婉转而又态度坚定地予以反击,捍卫了新法,也维护了变法者的形象。

这些例子还不少,限于时间及篇幅,这里仅举以上数例。


总之,这个作文题目,在立德树人、鼓励思考和读写结合诸方面做出了非常可贵的努力,代表了“阿拉”宁波高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专业水准。我想,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这样的好题目一定会持续地发挥出它的引领作用和导向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