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山 | 歙县街口镇地名演义(历史钩沉)

 金鸽子文艺 2023-11-10 发布于安徽

歙县“街口”地名演义
文 / 金山
(安徽黄山)
2023.11

引首诗曰:

金秋风调天恒暖,橘绿橙黄果满园。

街口风光无限好,冬来夏去庆丰年。

今年,歙县三口橘子大丰收,从县城大街小巷到沿新安江蜿蜒至深渡码头以及街口新大桥,随处可见售摊灿灿,橘香飘飘,人头济济,无论是橘农还是游客,洋溢着一派喜笑颜开的祥和气氛。

提起三口蜜橘,尤以街口产量为最。自从街口大桥竣工通车之后,这里已经成了歙南橘子买卖的集散地。古老而年轻的街口镇,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其知名度更是声名远扬……

街口位于安徽省歙县南部,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街口镇地处歙南水乡,新安江一水贯通,地理环境优美,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本文旨在简要演义街口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

首先明确一下:

街口”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街口村、一个是街口镇。街口村,大致就是今天的街口街及周边,街源河和新安江交汇处的这一带,是街源河入新安江之口。街口镇,则是从三港到小桥头这块区域,为街口镇的整个辖区。

街口镇公所(民国时期地方一级政府)设在街口村,所以本文所牵涉的街口这个地名,除了特指,基本上都是以街口村为议题。

图示:红圈为街口镇;小红星为街口村;黄色为新安江;蓝色为街源河。

下图为现在的街口村:

地名从来都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街口村位于徽州、严州两府的交界处,是古代徽州地区从新安江顺流而下直达兰溪、金华以及杭州的重要门户。据史书记载,街口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街口名为“长溪”,意为“河流漫长、水源充足”。至唐代,街口村因街源河与新安江交汇,开始发展为一个商贸重镇,改名为“街口”。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图为街口于新安江水系的位置

街口镇的地名变迁与古今发展趋势紧密相连。

据考,从唐代开始这里基本上属于“孝女乡”管辖。“孝女乡”名称由来有一个民间故事,考虑到篇幅,这里不缀述。街口村作为交通要道,唐代商贸活动已经非常频繁。明朝时期,朱元璋在天下设立巡检司,街口村这里也设置了一个,位置大致在街口老街附近,这巡检司相当于海关、税务、公安的综合体。巡检司一般设立在关津、要冲之处,主要任务是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一直到民国时,此地都有相关的税务机关。

街口村及江景

街口老街逶迤2公里,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大小店铺鳞次栉比,到1949年解放之初,尚存108爿。所经营的茶叶、瓷器、丝绸、木材、水产等商品远销各地。因此,街口镇曾被誉为“徽州歙南第一镇”。随着历史的推进,尤其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新安江水库蓄水,老街葬身“鱼腹”,街口“徽州歙南第一镇”的地位才逐渐被其上游的深渡镇所取代,但它的地名仍然保留着昔日的辉煌。如今,街口镇已经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街口镇的历史发展中,引经据典,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名人轶事。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传说他的著名戏剧《牡丹亭》就是在街口村创作诞生的。这部戏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汤显祖因此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由此,开始了街源地方戏剧的滥觞。每逢过年过节,街口老街戏台张灯结彩演大戏,汪家祠堂、张家祠堂、姚家祠堂几个大姓祠堂,竞相攀比,除了徽剧,还请来目连戏班、睦剧戏班。从大年初一连续到元宵节,好戏连台。十里八乡看戏的乡民络绎不绝,晚上散戏,照明引路的火把像一条条火龙,照亮了新春的夜空,好不热闹。

受其影响和传承,如今,临近的璜田、璜蔚还有一些老票友组织京剧团,在过年期间演出,如《苏三起解》、《穆桂英挂帅》等传统剧目长期受到百姓喜爱。尤其是街口村,解放以后,县里搞文艺汇演,每年都会捧得扛鼎奖杯凯旋。街口村倒坑坞的戏剧文化传承人胡春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组建自己的越戏班,演出剧目涵盖了民间众多美好传说与故事内容,如:碧玉簪,状元与乞丐,血手印,梁祝,何文秀,打金枝,狸猫换太子,三看御妹,孟王丽君,五女拜寿,珍珠塔,王老虎抢亲,盘夫索夫,盘妻索妻,泪洒相思地,劈山救母,金殿认子,绣球缘,天道正义,双玉燕,夜明珠等等,从家乡开始,演遍浙西北、浙西南和赣东地区,为戏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骄人的贡献。街口镇公务员退休的朱祝新2015年还主持编著出版了《歙县徽剧志》,其中的街口篇就占据了重要位置,对研究街口镇的戏剧文化发展颇具史料价值。

街口村还曾是清代著名画家渐江的桑梓地。渐江擅长山水画,与石涛、朱耷并称为“黄山画派三杰”。

1900年,“庚子之变”。躬耕于歙县田间的黄宾虹受变革之风影响,秘密结社“黄社”,诗酒鼓吹革命。且冒着殒身与株连九族的危险后果,私铸钱币,为革命筹集经费。此事被告发,幸得府衙内的革命党人内线提前通报,黄宾虹走向逃亡之路,沿新安江顺流而下,曾在街口汪姓望族躲避追缉三月有余,离走前留下一些墨宝以作答谢。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安江水库蓄水街口村整体搬迁和WG原因,这些墨宝因此散佚。以上名人轶事,都为街口镇的历史增添了不少光彩。

此外,街口的地名还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密切相关。据传说,街口村曾有一口神奇的古井,名为“街口井”。这口井的水质清澈,口感甘甜,被誉为“徽州第一井”。街口镇距离临安较近,传说南宋有一位皇帝微服私访路过街口村时,因口渴而饮用了街口井的水。皇帝喝后大为赞叹,称其为“天下第一泉”。“街口井”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街口镇的地标之一。如今,由于新安江水漫金山,街口井已成江底深坑,无法现出真身。

现在的街口镇镇政府所在地的新门,历史上称为“八老庙”。传说古时新安江水运发达,但从上游米滩经石茅岭到下游的鸡母滩街口镇江段,流急滩险、暗礁密布,船家和木排工在此常常遭遇船翻排散,事故不断。张天师不忍百姓生命财产屡遭损失,于是在此建成庙宇一座,作法引来八位高僧驻持,广施道法以镇守,感动了龙王爷,从此,水上事故大为减少。“八老庙”地名民间沿用至今。

说起“八老庙”,笔者插一段童年往事。解放后,庙中“八老”不知所踪,留下了一个庙宇遗址。高级社时,这个遗址稍事改造,成了一个育种实验场。镇上选调了十来个男女社员驻扎在此采集育种实验,我母亲也在其中。那时我大概是五、六岁,随母亲在“八老庙”实验场生活过一年多。当年育种实验场内有一个年轻小伙子食量大,当时配给的饭菜吃不饱,冬天的晚上就在自己房间内烤偷来的红薯种吃,烤熟的红薯香气弥漫,引得领导关注和调查,发现了事情的原委。据说,这个青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由于他如实的交代了偷吃种子的过程,最后从轻发落,但也被开除回家了。当时我年龄小记不得这些事,母亲晚年和我聊当初的一些过往,才听老母亲说起这件往事。

(网络配图)

综上所述,街口镇的地名反映了这个歙南水乡小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街口地名的由来、变迁与古今发展趋势,与地理环境、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作为歙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街口的地名演绎为我们研究古代新安江沿岸村镇的发展、地理变迁以及民间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为从街口走出来的一员,笔者对故乡始终充满着向往与感激之情。本文临了,敲成一阙:

橘乡热闹集江左,两岸灯光照散舟。

汇聚八方商贸客,水南重镇续春秋。

                                       2023.11.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