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苑键弹(60)曾祥科(空山新雨):长阳是五句谣创作的的厚实土壤————梅月生先生《汝南谣萃》序

 清江野老 2023-11-10 发布于广东

友情提示:本刊宜用手机标准字号浏览,在电脑上浏览页面效果更佳!

长阳是五句谣创作的厚实土壤

——梅月生先生《汝南谣萃》序

★ 曾祥科(空山新雨)

  湖北是五句子歌流传的中心区域,而长阳是这个中心区域中的密集区。

  关于五句子歌在中国的分布,武汉籍民间文艺学者、《五句子概说》的作者梁前刚先生认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鄂南山区、大别山区流传较为广泛,最突出的是形成了以湖北为中心、环湖北地域的五句子歌圈。”宜昌籍民间文艺专家王作栋先生认为:“湖北省、尤其鄂西地区,系五句子歌谣流布的密集区之一。”(引自《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

  而关于五句子歌在湖北的分布,梁前刚先生认为分为三个区域:一是鄂西,二是江汉平原各县市,三是鄂东及鄂东南。在鄂西部分,他论述道:“主要包括恩施、十堰、襄樊、宜昌四个市州,其中,除襄樊市部分县区五句子略少些外,其他各县市传播都较广泛,尤其以长阳县为代表,成为其民歌流传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单首的五句子样式丰富,穿五句发达。”

  梁前刚先生此段论述中,特别提到了鄂西的长阳,认为五句子歌是长阳境内民歌流传的主要形式。

  民族音乐理论家枫波先生在《<五句子概说>读后感》一文中指出:“在众多的五句子歌中,笔者以为首推'五姓蛮’'廪君’所出之湖北省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清江流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与此相邻地区的'五水蛮’'五溪蛮’及其遗裔聚居地区的五句歌的形态及风格最具特色。”

  枫波先生此段论述中,也特别提到了长阳,他认为首推长阳等地的五句子歌的形态及风格最具特色。

  正因为长阳是五句子歌流传的密集区,五句子歌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土壤,有着广泛的认同度和群众基础,所以,由民歌五句子改造而成的诗词新体五句谣,诞生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6年,清江野老对五句子歌进行翻新改造,他结合自己创作的竹枝词和诗词的实践,创立了一种五句体的新诗体。这种新诗体初名为五句词,后定名为五句谣。

  五句谣自诞生以来,受到了众多诗词和民俗爱好者的追捧,作者和读者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据笔者了解,五句谣的发布和传播渠道也是多种多样,在长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个人出版五句谣专集。包括本书《汝南谣萃》在内,目前长阳有两人出版三本五句谣专集。2012年2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清江野老的五句谣专集《五句新谣》,辑录五句谣371首。2023年4月,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清江野老第二本五句谣专集《五句新谣(续集)》,辑录五句谣376首。第三本就是梅月生先生的《汝南谣萃》,辑录五句谣428首。以上三本专集共辑录五句谣1175首。

  二是长阳诗词楹联学会会刊《长阳诗苑》,辟有“竹枝歌谣”栏目。从2006年秋季号起,该栏目专门刊登五句谣和竹枝词作品。十七年来,共刊登五句谣1425首。

  三是清江野老公众号《清江诗圃》,辟有“五句谣源”栏目。从2021年11月15日至2023年7月19日,共刊登五句谣专辑32期1714首。其中,长阳籍作者有17人1098首,占五句谣作品总数的64%。

  四是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微信公众号微刊《清江诗苑》(周刊),每期按创作体裁排序,设有“五句谣”版块。该版块共刊登过多少首五句谣,难以统计。

  笔者对长阳之外的地方五句谣的创作和传播情况不甚了解。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延寿县诗联学会有一定数量的作者创作五句谣,该学会微刊《延寿诗协》2020年6月19日曾在“诗社雅集”栏目刊发五句谣专辑,共刊发郁犁等作者的五句谣38首(含长阳作者2首)。为此,《清江诗圃》公众号也曾对延寿县诗联学会创作的五句谣作品进行过推介。2022年9月5日,“五句谣源”栏目第13期发布“延寿五句谣”郁犁(杨金库)先生个人专辑,刊登郁犁先生的22首五句谣。2023年3月6日,该栏目第27期再次发布“延寿五句谣”集体专辑,共刊登郁犁等65位作者的101首五句谣。

  当然,五句谣的发布渠道远远不止以上几种。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作品,网民发表作品的平台和渠道都有N种选择。而且,不能排除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将创作的五句谣存在自己的本子上、手机上或电脑上,没有通过任何渠道发布。所以,目前为止关于五句谣的数量,没有人能够作出全面、准确地统计。

《汝南谣萃》作者梅月生

  本书作者梅月生先生正是众多创作五句谣的长阳作者中的一位。他不是从事创作时间最早的,也不是创作质量最高的,但是,他是对五句谣感情最深的作者之一。

  梅先生接触五句谣的时间并不长,“准确地说,我是2022年3月10日写下第一首五句谣的”,作者在前言《锄头上盛开的诗花》中写道。这样算来,作者从事五句谣创作不过一年半时间。然而,他在写下第一首五句谣之后,就“如此发疯地爱上五句谣”,对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个创作速度一般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对五句谣发自内心地热爱,是不可能做到的。

  《汝南谣萃》题材广泛,涉及民俗、民间艺人、农事、科技、节令、亲情、风光、纪游、感悟、杂吟以及作者经历等内容。这些通过一位农民身份的作者用五句谣这种别致的体裁呈现出来,对于读者了解地方风俗、乡土风情、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窗口。

  对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梅月生先生对于“三农”的情感。作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曾做了二十多年的“村官”。作者的生活经历,使他比其他行业的作者更熟悉农村、农业和农民,对“三农”有着更深的情感。

  农村。长阳峰山村是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看来,峰山村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峰山就是一幅画(10首)》《追忆小河桥(10首)》为读者展示了峰山村的美丽风光、丰饶物产、产业发展以及给作者留下的难忘记忆。除此,《峰岩采风(15首)》《麻池古寨行(5首)》《清江拾趣(22首)》等篇目,也描写了长阳农村的风土风貌和发展变迁。

  农业。《科技兴农(11首)》写到了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塑料大棚、人工授粉、宽窄行、双季稻、稻田养鱼等农田作业。《稻乡农事(9首)》写到了耕田、育秧、栽秧、薅秧草、割谷等种植稻谷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旧时用具(9首)》则带读者一起回忆打杵、扁担、石磙、风斗等旧时农具,回忆农村的童趣及农活的艰辛。如果不是对农业和农活非常地熟稔,如果不是亲自用过这些农具、干过这些农活,是不可能写出这么生动的场面的。

  农民。作者曾做过二十多年“村官”,担任过助理、治保主任、村主任等职务,《廿年村官(24首)》饱含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兄弟婆媳起内争,耐心苦口道分明”,考验的是对农民的情感和耐心;“收钱收税揪猪尾,履责履职违众心”,“多育多生一票否,催工催款四时忙”,描述的是身为村官的尴尬和艰辛;“不能乱用半分文”、“岂负乡亲期待声”,体现的是做人的良心、做村官的责任与担当;《忆旧事(10首)》则通过一位农民的视角,描述了农村通电、分田到户、种责任田、农民上夜校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一些大事,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反映了农村的改革、变化与发展。

  “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诗句)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长阳出版五句谣专集的两位作者的共同特点。《汝南谣萃》的作者如此,《五句新谣》及续集的作者也是如此。

  如果将这两位作者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他们从小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位在资丘五房岭,一位在磨市峰山;他们都曾在农村工作过,都曾长期与农村打交道,一位曾在某镇任“父母官”,一位曾在家乡任“村官”;他们都很热爱五句子、竹枝词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虽然前者后来调往县城其它单位工作,退休后又随女儿移居大城市广州,但他对农村和农民的情感从未减弱,在他的诗词、竹枝词和五句谣作品中,浓郁的乡情始终充盈其间,“三农”题材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如此看来,五句谣是否格外钟情于“三农”题材、钟情于农村地区?确实如此。在五句谣诞生之前,传统的五句子歌也是如此。关于五句子歌与农村地区的特珠关系,梁前刚、蔡长明两位学者曾经进行过思考和探讨。

  《五句子概说》中,梁前刚先生在对五句子的流传分布进行细致分析后,提出了困惑:为何五句子流传的区域都在农村地区?由于疾病的侵蚀,梁先生不幸于2007年病逝。他生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只能将这一困惑留给后来人。

  实际上,梁前刚先生在《五句子的缘起》章节中,已经在一定层面上回答了这一问题,那就是——“五句子是劳动中创造的,人民群众是五句子的最主要传承者。”正因为五句子是在劳动中创造的,最主要传承者是劳动人民,它广泛流传于农村地区,为农民所喜闻乐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湖北兴山籍民间文艺家蔡长明先生,对此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漫笔》一文中,他认为:“正是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许多悠久的、厚重的巴土文化便得以积淀。社会的变革动荡,兵燹祸乱极少殃及到此,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便比较完整保留在民间,纳西古乐、神农架的《黑暗传》、鄂西五句子歌谣,它们的幸存便是最好的例证。”

五句谣研讨座谈会合影(2023.10.3)

  那么,五句谣为何唯独诞生于鄂西山区的长阳呢?笔者以为,这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民歌等民间文化越来越被重视,关于民间文化的作品集和理论文集相继出版发行。其中鄂西地区较有影响的有《鄂西民歌初探》(枫波著)、《鄂西情歌集》(刘不朽收集整理)、《卾西土家族传统情歌》(田发刚编著)、《长阳山歌》(宜昌地区《长阳山歌》编辑组整理)、《土家民歌》(周立荣等编)等。随着民族复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振兴,文艺繁荣,社会大环境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也为新诗体的创新提供了适宜的气候。

  地利。地处鄂西山区的长阳,长久以来一直是山歌钟情的沃土。早在1975年4月,长阳就出版了专集《长阳山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7月,武汉歌舞剧院油印了《长阳五峰山歌集》。1980年4月,长阳县文化馆油印了《长阳民歌选(第二集)》,该书共编选、整理了120首民歌,其中包括传统民歌107首、历史革命民歌5首、新民歌8首。1999年9月,长阳出版了《长阳诗词民歌集萃》(杨发兴主编)。2003年6月和2008年12月,长阳出版了《巴土文化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各10册),丛书中包含有《土家民歌》《土家民间故事》《巴地域研究》等介绍巴土地域文化的著作。2022年8月,长阳甚至出版了乡镇级的民歌选本《长阳渔峡口民歌选》(秦先菊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种现象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长阳作为五句子歌流传的代表区和密集区,在山歌、民歌、五句子歌等民间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为五句谣的诞生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土壤和充足的母体营养。

  人和。出生于民族民间文化重镇——长阳资丘的清江野老,从小对五句子歌耳闻目染。他2011年7月在《关于五句谣》中写道:“我从小就在父辈们的'五句子歌’声中受到熏陶,心中打下了喜欢五句子歌的烙印。出身社会后,我又接触到了一些文字记录的'五句子歌’词,从而加深了对她的理解和好感。”后来,他又接触并爱上了中华诗词,期间长期受到彭秋潭竹枝词和习久兰民歌的熏陶和浸润,积累了丰富的诗词功底和文学素养。2006年,当竹枝词和五句子在清江野老面前相遇,它们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五句谣便神奇地诞生了。

  在长阳这片土地上,除清江野老外,还有一群热爱民族文化、热爱诗词对联的人,十几年来他们积极创作五句谣、持续传播五句谣,助力五句谣从当初的一棵幼苗长成了如今的硕果累累的大树。

  梅月生先生便是这群人中的一位。他的《汝南谣萃》便是五句谣这棵大树上新结出的果实,虽略显青涩,却颗粒饱满。

  在诞生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内,五句谣为何能枝繁叶茂,迅速流传,走出鄂西、走向全国?笔者以为,这与五句谣所适宜表现的题材范围是有紧密关系的。

  五句谣与五句子歌除了外在形式上的区别之外,它们所适宜表现的题材范围也是不同的。五句子歌的表现题材主要是情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相比而言,五句谣表现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农村地区,它的题材更加丰富、更加宽泛,除了上述题材外,五句谣还可以叙写市井见闻和城市风情。也就是说,五句谣这种诗体既适合写农村,也适合写城市。这意味着,五句谣的表现题材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百态、世间万象,都可以用五句谣来呈现。

  五句谣叙写市井见闻和城市风情,下面举具体作品来说明:

  有叙写城市日常生活情景的。如山东韩春田的《城中堵车》:“奔驰此刻不能奔,座似针毡心似焚。一路笛声催落日,两边灯影照归人。电动单车胜四轮。”如上海陈繁华的《夜上海》:“舞榭歌台曲恣弹,霓虹点缀一团团。高楼有梦应知囧,小路无人顿觉宽。别样良宵谁在欢?”

  有反映城市面貌变化和风俗变化的。如上海陈繁华的《滨江》:“夹岸层楼水面宽,游轮景致两相看。陆家嘴是烂泥渡,十六铺成新外滩。不识潮流省悟难。”如长阳宋兴宏的《戏吟外卖》:“腰包鼓起觅开心,饭菜一呼顷上门。漫动光标尝五味,轻弹玉指享三珍。可知累倒送餐人?”

  有表现进城务工人的生存状态的。如长阳何松林的《建筑工歌谣》:“身如危卵处高寒,常是命悬一步间。风雨加班无日夜,春秋积苦少衣餐。下来笑想又生还。”如笔者的《流动修漏人》:“一来城管不成眠,硬泡软磨舌口干。影响市容诚可恼,露居街道更堪怜。今宵该宿哪方天?”

  有叙写城市商铺菜市等市场景象的。如宜昌宋江明的《干货门面》:“撑开门面已平常,客去客来熟脸庞。海味山珍君任选,煲汤蒸炒客争尝。进店闻得岁月香。”如长阳林大谟的《折扣推销》:“推销广告暗机藏,除却诱人还感伤。昨日挂牌称放血,今天改调喊清仓。买卖双方斗智商。”如长阳熊天国的《闲逛偶拾》:“双节又见好商机,街市吆喝高复低。转让清仓亏血本,开张让利甩皮衣。套路翻新笑设局。”

  有反映市井怪象和复杂心态的。如长阳杜祖渭的《洋芹菜》:“卖菜丽姝叫四方:一斤五万正当行。此芹来自加拿大,洋味一沾屁也香。富姐富哥快品尝。”如山东韩春田的《露天傻吃一条街》:“挑灯烧烤夜阑珊,车列成龙酒令喧。炉火熊熊烟袅袅,油腥阵阵渍斑斑。附近居民窗闭严。”

  有表现特殊时期市民生活情境的。如广东陈良誉《马年滞留思乡》:“归期指上数分明,辗转华东倦作营。霸业难图霜鬓客,离愁常似渚汀萍。梅香赊雪梦中情。”如武汉吴世干的《武大樱花》:“封城停课躲瘟灾,武大樱花照旧开。空落春情荒一季,明年再约友人来。补张合影再登台。”

  以上叙写市井见闻和城市风情的题材,是传统的五句子歌所不曾涉及的。表现题材的延伸和拓展,为五句谣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令这种新诗体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垂青,从而使五句谣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广泛流传。

书样(局部)

  梅月生先生在前言《锄头上盛开的诗花》一文中,多次提出了“乡粹”的概念。原文表述如下:“很早时期,五句子歌就传唱于长阳乡间,它是土家文化之根,民族诗歌之粹。因此,弘扬乡粹是我爱上五句谣的原因之二”;“赌气凭实力,乡粹应继承,创新当上心”;“身为土家族诗歌爱好者的我们,应为弘扬乡粹多动笔……”

  五句谣是长阳乡粹的说法,得到了五句谣创立者清江野老的认同。在笔者看来,“乡粹”一词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乡”字表明五句谣是有风味、具特色的;“粹”字表明五句谣是被广泛认可的地域文化。

  鲁迅在《致陈烟桥》中曾言:“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五句谣即是如此。五句谣自身的风味和特色,是它能够广泛流传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特征,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最大的竞争优势。由此,五句谣的风味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进一步强化。

  关于五句谣的风格,清江野老提出:“雅不弃俗,俗不伤雅。”简短的八个字,准确地论述了创作五句谣时应该如何处理雅与俗的关系。“雅不弃俗”,就是强调要保留五句谣的风味。

  保留和强化五句谣的风味,就要向五句子学习,向民歌学习,向民间文化学习。向民歌学习,永远不过时,常学常新。

  梅月生先生在前言中提出,希望“打造五句谣之乡”。他认为,“应将五句谣定为长阳的又一文化品牌去经营,打造长阳五句谣之县,掀起第二次久兰民歌之春潮”;“当今的我们有责任达到共识,使五句谣这一土家文化特产重放光芒,为长阳争光。”

  从这段话中,笔者看到了一位真心喜欢五句谣的作者对弘扬五句谣的责任感,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无限深情。

  要实现这个愿景,需要多个层面、多个部门、多个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当然,首先需要长阳所有五句谣爱好者、创作者、传播者持之不懈地共同努力。真心期待这个愿景早日实现。

2023年10月

于长阳龙舟坪

延伸阅读:

汝南五句谣(第一辑)

汝南五句谣(第二辑)

本文作者与《汝南谣萃》作者合影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作者简介

  曾祥科,网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通信企业职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阳诗苑》执行主编,荣获“荆楚联坛新锐”称号。诗词楹联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刊物和网络论坛。著有《养志堂联稿》《养志堂评论》。


我知道您也在看,请点在看

————————

诗苑键弹 精彩回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

——————————

关注清江诗圃 触摸诗意清江

这里是

竹枝词的平台 五句谣的源地

       

————————————

本期赞赏收入70%发还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