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枣汤,孕妇罕见病医案

 负鹏载舟 2023-11-10 发布于河南

孕妇罕见病——朱遇春等主治

龚某,女,39岁。1961年11月4日初诊。病延6年有余,由产后受风寒而起,当时类似感冒,尔后继感口鼻吸气很冷(口鼻吸气觉冷如冰,直透胸中),终日避居室内,感冒虽愈,冷感久久不除。后有人嘱教可戴口罩以御寒气,初颇觉舒适,后来病情日趋严重,口罩也就相应地加多,就诊时已加至6只,虽在盛暑亦然。至气候寒冷时,即终日拥被蒙头而卧,稍犯寒气或偶食咸味,即咳吐少量稀痰、呈泡沫状,无血及腥味。食纳欠佳,二便正常。自患病以来,上下牙龈有肿胀、破碎现象。月经来潮如常。刻诊形容清癯,面色苍白,苔白微腻,脉沉细而带滑象,患者自从得病以来,曾不断向各处求治,由上海某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6年多来,服用不少中西药物,均无效果。患者已丧失治疗信心,惟赖服烧酒和生姜,聊以御寒,仅1961年下半年,服生姜即达20多斤。
经了解上述情况及诊查脉症后,初步认为风寒久客,肺肾阳虚。治宜温阳散寒,方从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干姜汤,再益以肉桂、五味子、巴戟天、胡桃肉等味出入为方,3个多月中,断续服药30余剂,方中附子用量多至10~12g,细辛也渐加至6g。
患者服之,并无燥渴感觉,但仅能起到暂时抵御寒气的作用。后思及《金匮要略》痰饮篇有“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堂大”的记载,情况与此颇有相合之处。然而,虽然体会到病为痰饮作祟,但又顾虑久病赢弱之体,难住攻逐,宜主温药和之,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僵蚕、南星、橘红、法半夏、白芥子等味,服药10多剂,除咳吐稀痰略少以外,畏寒气和戴口罩情况仍然如故。在治疗中由于病人一度出现大便秘结,四五日不解,胸脘胀闷不适,腹鸣颇甚,试投木香槟榔丸10g,以行气通便,谁知出乎意料之外,病人泻出多量大便及黏液后,不仅胸度觉畅,且长期以来的吸气觉冷,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减轻现象。由于恙情因泻下而获转机,同时脉象也由沉细变为弦滑,从而打消了以往长期认为“虚寒”的概念,决定守法继用。可是患者入院时,经停已两月余,有怀孕可能,这时采用攻逐之剂,颇值得考虑。通过会诊及征得病家同意,在十分审慎和严密观察情况下,试投十枣丸6g,服后续得泻下黏液样便较多,病情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口罩开始逐个除去。以后每隔2天服药泻一次,中间间服桂附八味汤以作温肾培本之计。先后攻逐五次,口罩全部除掉,食欲旺盛,面色渐转红润,脉来缓滑有神。其六七年来的牙龈破碎现象也全部消失。
但仍咳吐一些稀痰,遂改用小量十枣丸,每晚服1.5g,不欲其引起酒下,此后痰涎逐渐减少。前后用药4个月,治愈出院。
出院后继服小量十枣丸。稍久不服,口鼻即感觉有凉意,断续服用达5个月之久,停药后不再有异常感觉,并已能照管日常家务。在愈后6个月分娩一男孩,母子均健壮,旧病未复发过。
追访身体健康完全恢复,已能正常参加农业劳动。《孟景春选评疑难病案》
论:生姜辛散,能化寒饮,所以用之有效。是痰饮小半夏汤,停水茯苓甘草汤的代表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