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CPA有捷径吗?

 徐甘木finance 2023-11-10 发布于上海

有的。

那就是先关注底层思想,而不是细枝末节的分录。

很多老铁学CPA会计的时候,很喜欢一上来就开始记分录,然后不出意外地,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觉得晕头转向,觉得会计真的是个狗屎学科,大佬们搞出这么多分录来就是想整死我们。

背了好多分录,还是学不好CPA。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路径错了,分录只是会计思想和理论的最底层的展现,抛开理论直接去看分录,相当于当代买椟还珠了。

就像学数学,如果不懂加法的底层原理,你去直接记忆这个数加那个数等于多少,怕不是要累死你。

世界上那么多数,那么多可能的加法组合,你记得过来吗?

而只要学会加法运算的核心思想,不管考题给你出的是多少加多少,你都能游刃有余地算出结果。

这个道理,大家在学数学的时候都明白,但在学会计的时候反而忘记了:

抛开了加法运算的思想(会计核心理论),开始直接记不同数相加的结果了(分录),学到最后崩溃了,恨不得把会计书撕了再踩上几脚,才能发泄对会计这门学科的厌恶之情。

打开方式错了,走得越快,偏得越远。

先学顶层设计,再学细节,事半功倍;

先学细节,再看顶层设计,事倍功半。

就拿合并报表来说,指导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有三种,所有权理论,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

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合并报表也有不同的编制方法。

前两天的文章(学会计,总是免不了现实的一顿毒打!)写了,合并不过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报表逐行加总,再将重复的部分抵消。

但问题是,涉及到的算术很简单,但该如何列出这算式?

当母公司只收购了子公司60%股权时,

是将A公司和B公司报表中100%的资产、负债等进行全额加总,还是将A公司和B公司报表中60%的资产、负债进行加总?

抵消时又当如何?

是将A公司和B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全额抵消,还是只抵消60%?

莫慌,每个理论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说所有权理论,

所有权理论的核心是【拥有】

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实实在在的净资源,你收购了子公司60%的股权,那就拥有子公司60%的净资源,你收购了子公司70%的股权,那就拥有子公司70%的净资源。

不要跟我说什么,控股60%就能完全操控,的确,你能拍板做出把子公司卖掉的决策,但你能获得把子公司卖掉后100%的收益吗?

60%就是60%,不要整天好高骛远,觉得自己跟控股100%的母公司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世上,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该花的钱一分也省不了。

既然是部分收购,只拥有子公司部分的净资源,那合并时候就老老实实按比例合并。

请在加总时自觉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打个6折,再汇总进你集团的合并报表中;

后续有内部交易时,也只抵消60%就可以,毕竟当时合并时也只合进来了60%,你想抵消100%,也没处抵消。

至于什么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不存在的。

劳资的合并报表上只反映了我母公司拥有的那60%的资源,少数股东的40%都不在我合并报表里,怎么好意思突兀地出现在我的合并报表里?

你少数股东还是自个儿编个报表自己去看,哪儿凉快哪呆着去,我们母公司的合并报表对你们没啥参考意义。

丁是丁卯是卯,控股多少比例就合并多少比例,我们就是主打一个精准切割,清爽干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